能源可謂今年最熱鬧的話題之一。前不久,廣東地區一場突如其來的油荒成為又一次“能源危機”的熱點。再回想年年講,年年不可逃避的過度包裝。中秋將至,今年的月餅包裝能一如我們所期望的“瘦身”嗎?聯系油荒與過度包裝可能有一點遠,但在兩者之間不可忽略的是:資源究竟應如何利用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
突如其來的油荒
8月中旬,廣州與深圳的有車族真切地體會到了有錢加不上油的痛苦。
為什么會出現這一突如其來的事件?除臺風影響汽油運輸之外,關于中國成品油進出口的實際狀況不能說不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據海關統計,中國今年前7個月共出口882萬噸成品油,大幅增長45.5%;同期進口卻呈現頹勢,共進口成品油1812萬噸,同比減少20%,而去年同期卻是增長44.5%。其中占主導地位的燃料油,前7個月進口1558萬噸,下降16.6%。在油品出現嚴重短缺的廣東口岸,也具有一樣的特點。 2005年1-7月,經廣東口岸進口成品油974萬噸,同比下降19.1%;價值25.4億美元,增長1.7%,進口均價為261美元/噸,增長 25.8%。同期,經廣東口岸出口成品油117.3萬噸,增長39.2%。
由于原油價格持續上漲,成品油調價滯后,不少煉油廠收支長期倒掛。盡管最近國家幾次調高油價,但國內油價仍與國際價格相悖,整個石油加工業出現嚴重虧損。今年前7個月,中國進口原油由于漲價因素比去年同期成本增加70.7億美元。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實現利潤163.8億元相比,石油加工業全行業1至6月凈虧損41.9億元。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受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影響,進口原油成本大幅攀升是其主要原因。2005年1-7月,經廣東口岸進口原油1390萬噸,比去年同期多花外匯11.2億美元,直接增加生產成本近93億元人民幣。為了沖抵成本壓力,于是成品油出口成為石化企業減少虧損的重要手段。
限制過度包裝聯合公告
今年年初,關于過度包裝與循環經濟立法曾經熱鬧一時。但是立法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不斷地調查、論證才能最終實施。中秋將至,面對年年熱火的月餅包裝,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部門在7月4日聯合向社會發布公告,規范月餅價格、質量、包裝及搭售行為。其中對包裝方面,要求經營者應當對月餅進行合理包裝,使用無毒、無害、易于降解或者便于回收的材料,減少包裝材料的過度使用。
上海市糖制食品工業專業協會會同上海市包裝技術協會、上海市烹飪協會、上海市食品協會、上海旅游行業協會飯店分會聯手對上海市場月餅產量、產值占75%以上,有名望、有代表性的20多家企業的月餅包裝情況進行調查后,經過四次專題討論和五次修改,制定了行業自律的《上海市月餅適度包裝暫行辦法》。
《辦法》規定:月餅包裝要在符合保護商品、利于流通、方便使用、美化商品、促進銷售等功能前提下,達到包裝合理化、減量化和保護資源、保護環境、加快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目的;月餅適度包裝是指一種合理而適當的月餅包裝,即:包裝材料適宜,保護功能得當,盒裝月餅純化,體積容量適量,包裝成本構成合理,標識標簽準確;月餅包裝材料應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規定,符合安全、衛生、環保和能回收利用的要求,確保市民安全、健康。不用木材作包裝材料,更不用紅木、水晶等名貴高價材料制作月餅盒;月餅包裝應達到保護商品完好,耐受沖擊震動,防止破碎和受潮、霉變等機械、物理、化學和生物的損害;月餅盒內不放茶具、茶葉、瓶酒等其它商品,純化月餅市場;月餅體積與容器容積之比大于20%;每盒月餅包裝總成本為月餅盒、保鮮袋、托盤、外包裝箱和封條等包裝物實際耗用的進貨價合計數,每盒月餅包裝總成本不高于每盒月餅零售價的20%;月餅包裝標簽的文字、圖形、符號、說明等要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標準的規定。
這樣的辦法不可謂不夠詳細,那么規定后的結果如何呢?
由明到暗的過度包裝
中秋節只剩1個月了,市場上“月餅大戰”已“刺刀見紅”。在利益的驅使下,一些天價月餅仍以各種形式混跡其中,搭售現象也繼續或明或暗地橫行市場。
在上海一家大賣場底樓的月餅攤位前,柜臺上擺出的月餅基本價格適中,但當記者試探性地詢問最貴的月餅,店員立即從隔壁鋪子的柜子里掏出一盒“鮑翅月”月餅,大紅的盒子里套著一個豪華的玻璃盒,6個月餅每個都用精致的布袋裝著稀疏地躺在黃色綢緞上,加上外面的拎帶,里里外外總共5層!店員說,因為月餅所用材料為鮑魚魚翅,所以賣得貴。但6個月餅售價高達688元,值嗎?
在另一家門店,所有擺出的月餅都在400元以下。但仔細一看,還是有疑問:一款宣傳單上帶有洋酒的“金樽對月”禮盒,改了個包裝重新出現,盒子里不見了洋酒,但價格卻沒變!記者詢問店員,“有的,有的!”只見她“變戲法”似的從身后拿出一瓶洋酒:“這是贈送的。”先把洋酒“請出”月餅盒,一盒月餅“兩次發”,高價月餅改頭換面又“出籠”了。
對于月餅市場上屢禁不止的違規現象,上海市糖制食品工業專業協會副秘書長馮富生顯得有點無奈,“上海是第一個實行月餅適度包裝暫行辦法的,生產廠家要在思想和體制上全部到位不太可能,我們只能慢慢來!彼粲鯊V大消費者共同抵制,阻斷天價月餅的出路,沒有了市場,天價月餅才能從“天上”落到“地下”。
過度包裝不止月餅一家
事實上,過度包裝并非只限于月餅一家。我們從各種相關的報道中不難看出,過度包裝已經可以說滲透到幾乎各種不同的行業。
食品盒竟刷“鋼琴漆”
據一家包裝企業透露,制作有“鋼琴漆”效果的食品木盒,光是油漆就得刷9遍,制作周期為10多天,而這樣一個吃完食品就扔掉的包裝盒價格近百元!
兒童用品也過度包裝
在天津市一家書店,6本一套北京某出版社出版的兒童英語教材,整套書全部由較厚的銅版紙印刷。與書相配套的3盒磁帶除了包裝塑料盒外,還有一個做成書本形狀的大塑料外殼,里面設計有3個用來放置磁帶的凹槽,整套書和磁帶還被一個長約30厘米、寬約25厘米、高20厘米左右的精美硬質紙盒包裝著,全部售價308元。而不帶包裝的同樣一套書與磁帶價格不過100多元。
皮帶禮品裝
在瀋陽市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徐先生近日收到一份“高檔禮物”:一條放在大木盒里用高檔絲綢層層包裹下的皮帶。他說,包裝盒的木質遠比家里的地板要好,里面還有鏡子,不知道送皮帶的朋友為這個盒子浪費多少錢。
類似的過度包裝的例子還有很多。包裝物件留之無用,棄之可惜,為何商家還樂此不疲呢?
過度包裝的背后
讓我們來看看專家的分析:
遼寧省社會科學院梁啟東教授認為,豪華過度包裝現象反映了目前社會普遍存在的節約消費意識不足,以及迫于人情、面子的奢侈、浪費型消費行為的流行。正是消費者對商品尤其是禮品型商品過于高檔化、體面化的消費追求,才使商家挖空心思在包裝上做足“花樣文章”。他說,“要從限制豪華、奢侈、浪費型商品的超額利潤入手研究對策,并增強消費者的節約意識,才能鏟除過度包裝生存的土壤!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雷頤表示,禮品盒上存在的過度包裝問題已經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而正在流行的奢侈消費文化,更應引起全社會的重視。
著名垃圾問題專家、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員會高級工程師王維平分析說,眼下愈演愈烈的商品過度包裝存在四大弊病。首先,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不管多精美的包裝,最終都被拋棄。其次是多產生垃圾。每年北京市處理垃圾的費用高達10億元,如果減少不必要的過度包裝,可以節省2億元以上。三是侵犯消費者的權益,過度包裝造成商品成本上升,這一切又被商家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四是鼓勵了不正當競爭,現在許多商家大量的精力不是花在提高產品質量上,而是一味地追逐 “上檔次”的包裝,使消費者利益受損。
節約資源才是發展的唯一出路
事實上,在各種社會需求之外,我們不應該忘掉的還有一點:在過度包裝之外的利益問題。在石油進出口失衡的背后,同樣存在如何權衡企業利益與社會利益的問題。如何使有限的資源充分發揮其效用,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當大量出口成品油為油品供應企業減輕虧損壓力的同時,對整體經濟的影響,又該如何衡量?
兩年前的非典,讓很多人改變了衛生習慣和保健觀念;對眼下“油荒”的切身體會,能否扭轉更多人對于能源短缺的看法——學會節約資源?
還從過度包裝來說,真正解決過度包裝問題,需要政府、商家與消費者三方的共同努力。
消費者和商家均應樹立社會責任感,在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前提下,形成節約資源的消費觀念。政府應運用價格、財稅、金融等手段,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經濟杠桿的作用,改造包裝印刷產業,建立廢舊包裝回收、再生包裝材料設計、生產的環保包裝產業鏈。同時,在一次性包裝用品的價格形成機制中加入環境成本,讓包裝印刷企業在過度包裝中無利可圖。其三是建立消費品包裝方面的法律法規,規定消費品包裝材質、包裝與商品的重量、體積比等內容。比如包裝的原材料應該采用再生紙等再生材料、包裝盒應采用方便回收的設計、商品包裝材料的重量不得大于商品本身的重量等。
中國的國情是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占有遠遠低于世界許多國家,中國經濟發展只能走節約資源,節約能源之路,高能源消耗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可能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