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紙業門戶網站
 首頁 > 新聞中心 > 國內新聞 > 正文
{UPLOAD_IMAGE}
工欲善 必先利其器:華泰產業平臺解析
 
http://www.hnckzkzs.com  2005-09-29 證券時報

  日前華泰股份(600308)的股改方案出臺,預計方案實施后其大股東華泰集團的控股比例降至僅有27.9%,同時有多項承諾顯示出大股東對華泰股份支持的誠意,但值得一提的是,華泰集團的支持并不是權宜之舉,多年來大股東一直默默為華泰股份的持續發展努力著。

  當大股東投資的華泰興廣鐵路近日開始破土動工后,以紙業為核心,占臨渤海灣之海運便利,收黃河三角洲為資源腹地,銜“引黃濟青”工程修成織女河水庫,據海關直通場站及保稅倉庫之優勢,借東營港、興廣鐵路、東青高速吞吐物流,至此,一個水乳交融的華泰產業大平臺已經形神俱備。

  難怪連全球紙業巨頭斯道拉-恩索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阿諾先生也驚呼:“太壯觀了,李建華先生不僅是一位杰出的企業家,更是一位偉大的設計師!

  就紙和紙板的產量而言,斯道拉?恩索目前以1500萬噸的產量雄居世界造紙業第一位,斯道拉?恩索目前在世界上最大的造紙基地規模是100萬噸。面對華泰的奇跡,斯道拉?恩索的高管彼卡南先生也驚嘆——“沒有多久,華泰總部的造紙規模就會超過這一數字!

  華泰成功的秘訣是什么?

  五年,這個數字對華泰則意味著天道酬勤的五年。

  當2004年6月30日商務部一紙公告對原產于加拿大、韓國、美國的進口新聞紙實行為期五年的反傾銷后,國家留給了華泰充足的時間在與國際紙業巨頭抗衡過程中去從容發展。而還有的利好是國際木漿自今年3月已經步入下降通道,人民幣的升值更是錦上添花。如此寬松的發展環境對于新聞紙行業龍頭華泰股份來說,當初選擇投資新聞紙成為讓人眼熱的“神來之筆”。

  為什么華泰當初會抉擇投資新聞紙行業?又是什么促使一個作坊式的小紙廠發展到今天擁有總資產60億元的大集團?
 
  李建華回顧過去的發展歷程。他總結說,一是得益于29年來創業者們的執著追求,得益于29年來凝聚成的敬業拼搏、永不滿足的華泰精神;二是走了一條低成本擴張的路子——80年代、90年先后低價收購了縣內和省外幾臺紙機,投產后實現了兩次飛躍、2000年從德國引進了一條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二手機,投產后實現了公司的第三次騰飛;成功的第三個原因是我們走了科學民主決策的路子,一切實行集體議事,小到人事任免、各種原材料的進購,大到技改建設項目的上馬、管理舉措的實施,都組成專門的議事小組,廣泛征求意見,在綜合進行利弊分析的基礎上進行集體裁定,有效地避免了盲目投資,使項目上一個成功一個;四是堅持‘做強做大,先做強再做大’的指導思想,沒有盲目擴張。在這方面,華泰也是吸取了一部分企業盲目擴張的經驗教訓,盡管這幾年有幾十家造紙廠找上門來要求歸于華泰旗下,但考慮到當時還不具備足夠的實力,最終,我們確定了立足本地,做強做大的指導思想。

  也許因涉及商業機密,李建華并沒有道出更多核心的秘訣,但在認識造紙行業中具有生命形態的配套產業平臺后,在真正理解做強做大的思想精髓后,又有誰會懷疑華泰以后的接連不斷的成功和創造奇跡?

  進口新聞紙反傾銷宛如雙刃劍,又產生了另外一個結果,這就是國內新聞紙產能的大幅上升。資料顯示,全國有新聞紙生產的19個省份中除了少部分地區減產外,其他省份的產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預計2005年新聞紙的產量會再創新高。一方面企業不斷擴大新聞紙生產線,而與之對比鮮明的是,另一方面新聞紙企業卻出現兩極分化。9家生產新聞紙的上市公司,其中有6家盈利,3家虧損,曾經風光的行業前十國企紙廠的沒落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華泰股份則成為新聞紙行業的新一代霸主。

  在近期國家發改委牽頭制定的紙業產業政策中,已經透露出新聞紙行業洗牌的訊號。國家對于造紙企業的生產技術、環保措施以及衛生條件等方面將制定相應標準,據稱,其中產能要求是在3萬4千噸以上,這意味著年產3萬4千噸以下的紙業小廠將首先被洗牌出局。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即使將來新聞紙企業被市場競爭壓迫得赤膊上陣,華泰股份也將憑借其完美產業大平臺下最低的經營成本最終傲視群雄。

  產業平臺獨一無二

  李建華早已將目光投向國際大市場的競爭。他曾說,華泰的對手不在國內,與國際紙業巨頭抗衡才有意義;诖,也就不難理解華泰為什么一直倡導“先做強再做大”的理念。

  那么到底如何做強?除了在管理、產業布局等方面大做文章外,李建華更為華泰的發展構筑了獨一無二的“產業大平臺”。

  其一企業和政府團結一致形成強大合力,利用“一港兩路(即東營港、東青高速、興廣鐵路)”來打造現代化物流中心。由政府和華泰集團聯合出資,興建興廣(博興—廣饒)地方鐵路。據了解,興廣鐵路本期工程設計起點為本地方鐵路的接軌站淄(博)東(營)鐵路的曹王站,終點為本地方鐵路的華泰站,正線鋪軌33.5km。設計年度為初期2007年,近期2010年,遠期2015年,為I級地方鐵路。興廣地方鐵路通過淄東線與膠濟線、黃煙線相連,是貨物集散的分支,匯入全國鐵路運輸網中。

  其二是啟用山東省第一家陸路口岸——東營華泰直通場站及公共型保稅倉庫。這是由華泰集團投資建設的魯北地區最大的國際集裝箱內陸中轉站,也是全省唯一一家依托企業建立的集裝箱直通式海關監管場站。其不但具有集裝箱裝卸、運輸、堆存、拆裝及維修清潔等場站服務功能,而且集中了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的“一關三檢”業務——進出口貨物在場站內可直接辦理報關、報檢、倉儲、運輸、簽發提單等全程業務,同時實行口岸、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聯合辦公,采用與國際管理接軌的“EDI”電子數據交換系統及“MIS”管理信息系統,實現了與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港務局等系統網上互聯。同時,它為當地進出口貨物提供了一種便捷的通關模式,使集裝箱通關時間平均縮短三分之二,從而大大提高了國際貿易運營速度,降低了運營成本,大幅降低資金占用和保證金轉稅風險。它的建成實現了從青島港向黃河三角洲的延伸,成為東營市南北海陸運輸的紐帶,業務輻射東營、濱州、淄博、青州等地,實現了國際物流的高效順暢運作,從而為地方企業進軍國際市場開辟了一條新的“高速公路”,為今后建立以國際物流集散功能為主的“公共型保稅物流中心”奠定了基礎,為進一步整合魯北地區貨物流和資金流,大力推動黃河三角洲物流產業及外向型經濟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其三是大手筆投資“國字號”林紙一體化重點技改項目。林紙一體化項目的實施是華泰逐步形成以木漿為造紙原料的重大發展戰略,同時為華泰可持續發展和走向國際市場奠定了一個良好的發展基礎。項目應用國際現代化造紙工業技術和手段,采用世界最先進的制漿造紙工藝技術及生產裝備,通過調整原料結構,促進產業升級、提高國際競爭力,使紙業發展與農業、林業的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以紙養林、以林促紙、林紙結合的產業化新格局,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和諧統一。

  另外,抓住企業信息化建設,帶動企業各項工作創新和升級。近年來公司在技術改造方面持續加大投入,積極從國外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努力提升信息化建設的硬件裝備和技術平臺。尤其是兩條具備國際先進技術裝備水平年產16萬噸、20萬噸高級彩色膠印新聞紙生產線先后投產,通過對DCS、MCC、MCS、QCS、PLC等技術的集成,實現了連續生產過程中主要參數的全方位一體化自動控制,有效地提高了生產效率、操作精度和產品質量,降低了生產成本,使公司成為全國最大的新聞紙生產基地,在市場中牢牢占據了競爭優勢。公司下一步將緊緊圍繞“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展的新型工業化路子,繼續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陸續增上OA辦公自動化管理系統,著手實施B2B、B2C電子商務分銷系統,大力開展電子商務,同時,全面整合CAD、CAM、ERP和車間的DCS、MCC、MCS系統,徹底實現管、控一體化,不斷提升企業的綜合國際市場競爭力。

  李建華認為,對于中國造紙業來說,與國際紙業巨頭面對面的交鋒就在眼前,國際間的市場爭奪戰也必將為國內造紙業帶來新一輪的重組洗牌。

  而在國際紙業巨頭眼里,一個值得尊敬的強勁對手已經出現在他們面前。

評論】【推薦】【打印】【關閉
用戶
匿名發出
 紙印論壇 ·紙業 ·印刷 ·造紙 ·紙張 ·包裝 ·出版 ·紙網 · ·景華 ·紙品 >> 更多
     
 
關鍵詞
·表2
Copyright @ 2000-2005.Beijing Jinguan Fangzou Paper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