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燃起桉樹戰火
印尼金光集團(APP)公司是排名亞洲第二,世界第七的專業制紙企業。1997年,該企業決定在海南洋浦開發區投資102億元人民幣,建一個目前亞洲最大的超級漿紙廠——金海漿紙廠。
2005年3月28日,該廠建成投產,產出第一批合格漿紙。據政府有關部門提供的材料顯示,這標志著海南省委省政府實施一省兩地發展戰略的大企業帶動構想有了成功的典范。這個年產160萬噸的超級企業,一下子就讓慘淡經營的洋浦港扭虧為贏;直接就業的勞動力有數千人,而由其帶動第三產業發展,間接就業人數將以萬計,給長期開而不發的洋浦開發區帶來了蓬勃生氣;每年為當地財政貢獻8億元的巨額資金。同時作為原料供應而配套的350萬畝桉樹營林計劃的實施,又為當地農民增收開辟了新的渠道。這些對一直因強調保護環境限制工業發展而財政拮據的海南無疑是抱了一個大金娃娃。
這個多贏項目順利建成投產,對企業和引資成功的海南省政府本該是個喜慶的事。但是今年初,一場由部分媒體掀起的“討伐桉樹”的輿論大戰大大沖淡了這個彩頭。一時間各種質疑甚至指責紛紛見諸報端:“國家林業局:金光集團在云南確實存在毀林行為”,“金光集團染指海南,全省兩萬公里公路林將被伐”,“首都高校環保團體呼吁拒購金光紙”,“金光‘圈地’:海南最大工業項目已騎虎下不來”,“中科院專家質疑金光紙漿林,桉樹影響生物多樣化”……像這樣標題的報道一時充斥報端并通過網絡廣為傳播。所有報道的主要觀點是:這么大的造紙企業,會嚴重污染海南綠色環境;這么大面積種植桉樹,破壞了海南島的生物多樣性;種桉樹會造成地力下降,水土流失等等。由于這些輿論都引用專家的觀點并以保護生態環境為由,對海南無疑有極大的殺傷力。
迫于形勢,海南省林業局和金光集團隨即在海南專門開了一個新聞發布會。海南省林業局稱,漿紙林一體化是國際發展趨勢,也是我國從戰略高度重視和發展的產業,這個項目的上馬是通過科學論證并得到國家批準的;海南引進APP建的這個亞洲最大的漿紙廠,全面投產后有望改變我國漿紙大量依靠進口的現狀,由于科技含量高,不會污染環境,也不會對生態構成威脅。企業所有的設備和技術都是當今國際最領先的,生產過程所有排放指標都遠遠低于國家規定的標準,絕對沒有傳統造紙業的污染問題;林漿紙一體化能促進農民在荒山荒地上多種桉樹,既綠化了環境,又能增加農民的收入。所以他們認為一些媒體的負面宣傳是在誤導民眾。
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這次“桉樹之戰”的挑戰,多次召開會議,針對個別專家的觀點,請著名桉樹專家釋疑解惑;請國家權威部門調查取證鑒別,出具有說服力的數字報告;組織干部和農民代表到大面積種植桉樹且收益匪淺的廣東湛江實地參觀考察;同時組織有“造紙即污染”觀念的干部群眾到洋浦幾乎是一塵不染、排放水可以養魚的APP廠內參觀;解放思想,大膽自曝過去桉樹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果斷出臺一系列鼓勵桉樹產業發展的政策;為了消除一些媒體負面報道的影響,本著公開公正的原則,海南省委宣傳部廣泛邀請境內外的媒體參與,對每個環節詳細公開報道。
海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周文彰說,對桉樹的爭論未必是壞事,至少,桉樹之爭的最終結果是,海南省干部群眾對桉樹有了全面的正確的認識。面對眾說紛紜的桉樹之戰,海南省委省政府和各級干部臨危不亂,果斷處置,圍繞桉樹和相關產業的爭論,終于在海南省委省政府堅決支持和農民熱情響應聲中塵埃落地。
對海南“桉樹之戰”,有業內人士引用著名美國森林遺傳學家卓別爾教授20年前的一段話似乎能夠詮釋這一現象:“由于公眾對環境問題的強烈關注和對外來樹種興趣的增加,使得營建外來樹種人工林多少已經有些政治化,并且產生一些不得不令人面對的新的特殊問題!
由于想象、誤解和超出真實的夸張,現在除了政治外,更多是商業利益的競爭與外來樹種生物學問題糾纏在一起,使其在很大程度上失去真實性。因此,公眾很難把事實和傳聞分離出來,進而引發爭議不足為怪。
專家:科學營林可保桉樹富民強國
2005年5月,廣東肇慶舉辦國內首個大型桉樹論壇,來自中國林科院、國家林業局、國內大專院校的林業專家、學者400余人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從生態環境、經濟價值、社會效益等多個方面為“桉樹”正名,他們認為大面積種植桉樹利大于弊。
國家林業局桉樹研究開發中心研究員、中國林學會桉樹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謝耀堅對社會上關于“桉樹引起地力衰退,種過桉樹的地不能再種其它作物”、“桉樹是抽水機”、桉樹林“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甚至把大面積的桉樹林比作“綠色沙漠”等傳聞,他持否定態度。他說,桉樹有生長極快、輪伐期極短、栽培技術成熟、病蟲害少、經濟效益好等顯著優勢,但桉樹也有它的不足,那就是耐寒性有限、生長太快、不是理想的生態樹種。他同時強調,所有人工林樹種實行集約經營都會造成一定的地力衰退,只因人工林生長快、密度大、吸收的礦質營養多,一些地方村民將枯枝落葉全部取走,造成土壤肥力下降。他稱,關鍵是科學管理,只要不搞掠奪式經營,及時補充養分,采用配方施肥,土壤缺什么就補什么,問題就解決了。
只要沒有偏見,桉樹產業確實能富民強國。海南省林業局辦公室主任黃金城說,只要科學營林,合理開發,桉樹產業確實既能有益生態又能富民強國。桉樹是人工林樹種中輪伐期最短的,一般是六七年,快的4年,泰國欲將雜種桉樹的人工林輪伐期縮至3年。木材特性尤其適合生產短纖維紙漿。輪伐期短、生長快、投資回報率高,人們普遍認為桉樹是紙漿工業的“綠色黃金”。除了大葉桉之外,桉樹90%可造紙、生產纖維板,世界上有50%-60%的造紙木漿原料來自桉樹。
桉樹是世界上適應性最廣的人工林樹種。由于桉樹品種多,主要原產在澳大利亞干瘠地帶,對生長立地環境要求不高,目前全世界有120多個國家種植桉樹,有900多種,具有不同的用途和適應性用途最廣的樹種。現在桉樹的用途主要是造紙,其實桉樹的價值遠不止這些。諸如巨桉、尾葉桉、藍桉、柳桉、赤桉、王桉、史密斯桉等都是優良的用材樹種,可以生產多種工業用材,目前最廣泛的用途是紙漿材,藍桉等還是珍貴用材樹種。桉樹是提取單寧、精油、芳香油的重要原料,廣泛用于醫藥工業和化學工業,提取的蘆丁是治療老人心血管病的良藥。桉樹對海南不僅僅是眼前看得見的林漿紙一體化給海南帶來眼前的利益。作為產業鏈,只要我們合理布局,科學種植,桉樹可挖掘的增值空間還很大。
據悉,目前中國桉樹人工林面積已達170萬公頃,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云南、海南、福建、四川、湖南、江西等省區。北楊南桉,桉樹是中國南方速生豐產林的戰略性樹種。
海南政府:力保林漿紙一體化順利實施
桉樹林漿紙一體化商業潛能巨大,營造商品林既能擴大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又能增加森林覆蓋率,壯大民族產業,節省巨額外匯。如此利國利民,海南將采取什么措施來保障林漿紙一體化產業的健康發展?專門走訪了海南省林業局局長朱選成。他說,海南的桉樹產業從一開始就不是很順利,走過了風風雨雨,經歷了一波三折。不過他滿懷信心地說,桉樹利弊可以繼續討論和爭論,但不能用看不見的無益推論來否定現實中看得見的有益事實。既然專家說桉樹利遠遠大于弊,我們現在要做的是,盡量興利除弊,使桉樹人工林得以發展的同時推動經濟、社會、生態的和諧發展,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提高林業投資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發展和繁榮海南經濟。朱選成說,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省林業局為桉樹產業健康發展制定了一系列非常優惠的產業鼓勵政策,對如何科學營林也提出了非常具體的指導性意見,對可能出現的問題也出臺了非常嚴格的管制措施。
首先將整個海南島的森林進行系統規劃,將其分為生態林和商品林。海南共有林地3000萬畝,已有森林面積為2800萬畝,其中生態公益林為1340萬畝,商品林為1400萬畝,森林覆蓋率為54.9%。海南的目標是保證森林覆蓋率達到60%。生態林要實施絕對保護,營造商品林也要堅持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兼顧的原則;利用市場經濟效益杠桿的調劑作用,在尊重農民意愿的前提下,可將低產低效甚至無效的林果地改種桉樹林。
針對以前桉樹人工林導致土壤肥力下降、地力衰退等現象,政府要求現在種植與其它樹種共生性好的桉樹品種,這樣林下植物較多,有利于維持土壤肥力,并且要求,不許采用全樹收獲,砍伐后枝葉等養分都必須歸還土壤。條件許可情況下,建議通過與固氮樹種混交或輪作、適當延長輪伐期、整地時盡量避免破壞植被、縮短林地裸露時間、保護林下枯落物、保留采伐剩余物等營林措施。
根據桉樹的速生性和強抗逆性特點,桉樹可作為公路防護林、農田防護林、沿海防護林樹種進行推廣種植。為此政府加大對農村沼氣池建設的扶持力度,讓農民做飯盡量不用燒柴,最大限度保護天然林不被破壞,將薪柴林變成高效益的桉樹商品林,并引導林農成立桉樹種植者協會,通過這個組織,加強林農和政府、林農和企業的溝通,便于更好保護農民的利益,同時也有利于林農迅速掌握科學種樹知識,促進桉樹產業高效健康發展。
海南農民:種桉樹熱情空前高漲
最近,專程到海南鄉村采訪,親身感受到海南農民種桉樹的熱情空前高漲。
在臨高縣波連鎮的鄉間道路上,隨意分別攔住過路的三個農民,問他們有沒有種桉樹,有兩個說種了,一個說沒種。老大爺說,干部是要我們種,但自己種桉樹不是只聽干部的,主要是通過測算,種桉樹比種甘蔗合算。
劉德偉是波連鎮古柳村人,一個人種了200多畝桉樹。在他的桉樹地里,看到他種的桉樹不到三個月就長得比人還高,為此他對縣林業局給他提供的速生高產樹苗很滿意。從樹行間冒出甘蔗苗不難看出,這片地原來也是種甘蔗的。能租種200畝地的劉德偉在當地是一個比較有實力的精明人。問他為什么棄甘蔗改種桉樹,他算了一筆明細賬:一畝甘蔗年產5噸,每噸160-170元,畝產值800元,除了成本500元,每畝純收入不到300元。而種桉樹,每畝4年可產8到12噸,每噸380元,每畝4年最低可創產值3000多元,除了成本(管護、樹苗、種砍人工、肥料等)約600元,利潤可達2400元,除了4年的租金320元/畝,每畝4年純收入2080元。每畝每年可凈掙520元,200畝桉樹4年下來就可以凈掙40多萬元?梢姺N桉樹明顯比種甘蔗掙錢要多得多。劉德偉還說,種桉樹比種甘蔗和橡膠樹投入的成本和人工都要少得多,要細算效益比這還要高。更重要的是,種桉樹風險最小,到時市場行情不好,就讓樹長在地里不會壞掉還會增值。
隨行的臨高縣林業局符局長說,過去農民挖桉樹種甘蔗,而如今開始棄甘蔗種起了桉樹,絕對不是政府的長官意志,而是經濟杠桿在起作用。符局長補充說,現在種桉樹政府不收農業稅和特產稅,加上大幅度降低了育林基金,僅這兩項稅費的調整,農民每出售100元錢的樹木,就比以前多掙21元。所以以上農民算的收入賬都是比較保守的數字。
據海南省林業局提供的消息顯示,由于干部和群眾對桉樹有了全面透徹的了解,種桉樹的比較效益較高,省內又有金光集團在洋浦的大廠,銷路有保證,所以全省干部群眾種桉樹的積極性普遍被調動起來,一些地方出現將菠蘿和低產果樹田改種桉樹,今年全省桉樹新增面積可望突破50萬畝。
現在的海南,不但在臨高,在海口、澄邁、東方,幾乎在農村的每個縣市,都能聽到農民編的這樣幾句順口溜:“租地能賺地租錢,造林還可領工錢。房前屋后都能種,有人收購變活錢!边@些順口溜中寄托了農民對種桉樹增加收入的厚望。
市場風云變幻莫測,農民的愿望會不會落空?針對這一疑問,海南省林業局有關部門堅定地說,現在海南每噸桉樹收購價和湛江一樣是350元,但湛江到海南的運費每噸要150元,從這點可以看出海南由于有背靠金光漿紙廠的優勢,僅從這點,海南桉樹就有很大的漲價空間。
“我們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是海南發展的并駕的兩輛馬車,一個也不能少。無疑,我們都愛護海南這個上倉賜予的綠色寶島,同時我們有理由相信,最愛它的應該是與它休憩與共的600多萬海南干部和群眾。既然海南人民選擇了桉樹,就讓我們共同來祝福他們吧!
愿桉樹產業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