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墨水”技術由日本精工株式會社發明,用在超薄手表的制造上 ;飛利浦實驗室的可變形顯示屏技術是電子報紙閱讀器的關鍵部件。
很多年來,研究人員和許多報紙的發行人夢想著出現一種簡單便攜的電子設備來代替粗笨的報紙,讀者可以用它方便地下載當日的報紙內容。如果這一夢想能夠實現,那么我們就不再需要印刷機、墨水、電訊稿編輯部的儀器設備并且省下了大量的發行成本——以上費用幾乎超過報紙發行人操作成本的一半。
同樣,讀者也將在電子報紙中受益匪淺。正如微軟主席比爾·蓋茨2005年5月在西雅圖的全美財經新聞從業者協會大會上所預言的,數字化傳送的報紙內容將“更便于獲得,更現代、更人性化和更便于讀者的互動”。
2005年4月,日本精工株式會社在瑞士巴塞爾舉行的珠寶和手表交易會上展示了一款可變形的超薄手表。這種平薄的、未來派的設備預示著人類社會正向無紙化世界邁進一大步。其低電量顯示使用了被稱為“電子墨水”的技術,由劍橋“E墨水”公司研制。在用于手表制造之前,該項技術打算在明年春天用于店鋪中的產品展示——它可以像紙一樣便于使用,并且可以隨時改變所要顯示的內容。
絕大多數專家確信,關于新聞用紙的任何數字化的改變都將會變相地使用到這項技術。
“電子墨水”是由很多微小膠囊狀的結構排列在一起構成的彈性薄片,每個膠囊中包含有一個或更多的在純凈液體中懸浮的液滴。液滴的一面是黑色的,另一面是白色的,每一面攜帶有相反的電荷。當電路板向液滴加某一相電(正或負)時,液滴就會相應地在薄片的表面顯示黑或白。通過控制電路板,數字和圖像就會在薄片表面顯示出來。
這項技術從理論本身來講并非創新,物理學家尼古拉斯·K·莎瑞頓于1978年就獲得了該技術的專利權。2000年,他作為加利福尼亞施樂復印機實驗室液面控制的項目負責人,仍在繼續完善這項技術。
整個2001年,當這項技術在報紙發行人之中被熱炒之時,《紐約時報》和《芝加哥論壇報》都在有計劃地與該實驗室討論開發電子報紙設備的項目,“我想他們仍對此感興趣! 莎瑞頓說。
如莎瑞頓和其他研究人員所預想的,這種電子報紙最好是一個類似于百葉窗的結構,屏幕可以被折疊彎曲成一個6—8英寸長的圓筒。然而莎瑞頓承認他現在被顯示屏技術進展的緩慢所困擾。“這點讓我有些失望。”
最大的障礙在于缺少一種真正可以變形的顯示屏材料——這點往往是許多移動設備便攜性的最后障礙。然而,一項發端于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的技術,很有希望解決這個難題。
“高速硅樹脂,”液面控制項目的無紙系統負責人大衛·萊斯特說,“效果就像你正在使用的計算機屏幕!彼忉屨f,方法就是在柔韌性較強的材料中放置超微硅樹脂芯片,這種芯片可以隨著已經可以自由變形的電子墨水層一起彎曲。今天,多數研究者正在使用的是硬玻璃質的顯示屏材料。
很多公司,比如荷蘭的飛利浦實驗室,已經上市了一種可以變形的顯示屏,但是萊斯特認為其屏幕顯示的刷新速度太慢。但這種技術已經可以滿足當今報紙顯示的需求。但是,要想吸引讀者攜帶一種報紙閱讀儀器,這種產品還必須同時能提供視頻、音頻和其他動態信息,對于這些要求,飛利浦的這種產品在圖像刷新率上還難以勝任。
我們正在開發能勝任播放這些內容的硬件和軟件,萊斯特介紹說,在3—4年內,這種產品將上市。
當其他人正在投身于發明合適的硬件時,哥倫比亞的密蘇里大學最近進行了一項軟件實驗。該實驗旨在探究使用什么樣的軟件才能將報紙內容顯示到電子顯示終端上。從2005年3月開始到現在10多個星期的時間,該大學的唐納德·W·雷諾茲新聞學院試出版了校報的周日版報紙(以前該報是周6報)——《哥倫比亞密蘇里人報》以全新的電子版姿態出現在網絡上。用于電子媒體的“嵌入印刷技術”將報紙以PDF版的形式保存,可供下載、瀏覽。視頻、音頻和其他多媒體形式可同時呈現在版面上。(參見www. columbiamissourian.com/emprint/)
“這項技術對廣告商非常有吸引力,”“嵌入印刷技術”的發明者羅杰·費爾德說,他隸屬于雷諾茲新聞學院。10多個星期的實驗產生了至少3.5萬美元的廣告收入。學院希望該項技術能夠在明年廣泛應用于報紙或其他印刷媒體。
費爾德,原在金山雷德公司負責新媒體開發,并且是華盛頓金山圖文機構的創始人。他認為,最終電子報紙設備將有雜志那樣大小的尺寸,由電子墨水材料制成。“這要看人們的習慣而定了。如果他們始終習慣于把報紙折成原大小的1/4,那么電子報紙的尺寸將比雜志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