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長江三角洲地區15座城市人均GDP已達4000美元,占全國GDP總量的1/4左右。中國經濟實力最強的35城市,有10個在長三角;世界500強中,已有400多家在此落戶。長江三角洲地區正以凌厲的發展勢頭前進。
地區經濟的發展,帶動了紙業的發展。2003年長江三角洲地區紙業總產量近1000萬噸,占全國的23.3%,消耗量逐步提高。近年來國內外人士已對中國造紙工業的發展加以廣泛關注,特別是對長江三角洲地區的投資,在未來的幾年內將會有一個較大的突破性發展,將會給上海紙業一個極大的推動力。
結構調整是上海紙業發展的基礎
通過近年來的重新調整,上海造紙企業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由原來單一的國有企業,變為多種經濟成分的企業。合資企業有金奉源紙業、實宏紙業,生產高檔次的涂布白板紙、卡紙、牛皮箱板紙、砂管紙等20萬噸;上海泛亞潛力紙業有限公司第一期工程年產12萬噸;合資改造松江紙漿廠,建立金佰利紙業有限公司,年產1.2萬噸高級衛生用紙;成立新江南紙業,生產高級郵票紙;還有一批生產國內外特種用紙的企業等。
2003年,上海的機制紙和紙板的產量41.5萬噸,其中紙板產量占57%,機制紙產量占43%,生產80多個品種,主要品種有新聞紙、高級涂布白板紙、白卡紙、玻璃卡紙、A級銅版紙、靜電復印紙、A級牛皮箱板紙、紙管原紙、高級衛生用紙、防粘紙等,以及一批高附加值的技術加工紙、特種用紙、高級防偽郵票紙、彩色照相原紙、航空票證紙、儀表記錄紙、立體彩紋紙等。2004年,上海的紙及紙板總產量達46.5萬噸,比2003年增長12%,略大于全國增長率,與國民經濟增長同步,占全國總產量的0.9%左右。
調整原材料結構,合理利用廢紙資源是發展上海造紙工業的基礎。近年來,上海造紙工業根據大城市的特點,走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引進國外的部分技術和裝備,充分利用國內外廢紙資源,合理地開發優質產品,做出不懈的努力。上海目前造紙原材料總耗漿量60萬噸/年左右,其中廢紙46萬噸,占原料總量的76.7%。廢紙中,進口廢紙30萬噸,占廢紙量的65.2%(主要是OCC、ONP),國內當地廢紙16萬噸/年,占廢紙量的34.8%。上海造紙業使用木漿近10萬噸/年,占原料總量的16.7%(木漿大部分為進口漿,少量為國內商品漿)。
依托長三角資源實現紙業騰飛
上海是一個老造紙工業基地,國內外相關行業聚集上海,又依托長三角經濟物資支柱,技術力量雄厚,經濟發達,管理能力較強,完全有能力、有條件積極發展造紙工業,滿足市場需求。按照與國民經濟同步增長的速度預測,2010年—2015年,上海紙張的年需求量將達到206萬噸—300萬噸/年左右。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為上海造紙工業提供了一個龐大的發展空間。上海造紙工業遵照市政府“適度發展”的指導原則,按照發展循環經濟的戰略思想及《中國和平崛起與長三角一體化》的思路,結合上海的具體條件,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發展上海造紙工業。
造紙是一個投資較大的技術密集型行業,在項目的選擇中,必須考慮高檔次的產品需求,采用先進的技術裝備,形成規模經濟,具備強有力的市場競爭能力。信息時代為上海造紙業提供了跨越式發展的大好機遇。近十幾年,由于外資和民營企業的迅速崛起,以及部分國營老企業、大企業的產權改造,上海造紙產業的總體面貌和主流產能發生了巨變。2001年上海泛亞潛力紙業有限公司在上海投資開發年產14萬噸的廢紙脫墨新聞紙,2005年計劃投入二期工程,產量達40萬噸,到2010年第三期工程,產量將達到60萬噸。臺灣中隆紙業已在康橋投資開發高強牛皮箱板紙,一期工程35萬噸今年八九月投產,二期工程60萬噸。美國潛力公司在寶山盛橋工業區開發高級衛生紙項目,產量4萬噸/年。
發展上海造紙工業的另一個側重點是開發高科技、高附加值、多品種的特種技術用紙,以滿足市場的需要。上海目前已在開發的品種,有彩色照相紙、噴墨打印紙、工業濾紙、立體彩紋紙、儀表記錄紙、票證紙、高級防偽郵票紙等產品。從歷史上看,利用上海的科技、金融、地理等優勢,充分發展特種紙是大有前途的。
發展上海造紙工業必須實行清潔生產,“三廢”治理必須達標,盡量采用少污染技術,充分利用廢紙資源,減少城市污染,降低能源消耗,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隨著紙業的發展,又帶動了相關的行業發展,如造紙精細化工、設備設計與制造、脫水器材、電器儀表等。設計院、大學、信息行業等紛紛涌進上海落戶,并且積極地向國內外各地區輻射,開展經營活動,逐步形成一個紙業的產業鏈,參與經濟全球化,對上海造紙工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長三角經濟一體化,必將促使上海造紙工業振興,為中國造紙工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蔣榮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