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前,蔡倫的造紙發明,使中國成為世界造紙業的鼻祖。在紀念蔡倫造紙1900周年之際,由中國造紙學會主辦的“中國桉樹種植與制漿造紙研討會”今天在?陂_幕。國內外林業、紙業的知名專家和學者聚會?谑,就我國造紙原料林基地建設的現狀與前景、發展桉樹速生豐產林存在的生態問題和解決途徑等展開研討,探求“生態營林、環保制漿、綠色造紙”的可持續發展的循環經濟模式,從而為中國發展桉樹種植和林漿紙一體化產業提供科學指導和決策依據。
會上,中國造紙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楊懋暹就林漿紙一體化的戰略意義作了充分的論述。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陳克復教授介紹了桉樹制漿漂白的最新技術。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熱帶林業研究所所長徐大平研究員根據多年來對桉樹人工林生態效應的研究認為,只要合理地經營,就能做到桉樹人工林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并重。廣東雷州林業局副局長莫曉勇博士介紹雷州林業局40多年可持續經營桉樹人工林的成功經驗。澳大利亞專家斯蒂芬、多年來一直在中國進行耐寒桉樹樹種研究的羅杰·阿諾德博士、南京林業大學博士生導師李忠正教授等專家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桉樹的制漿造紙性能、桉樹的生態功能、桉樹紙漿材的現狀和發展趨勢等提出了各自的見解。
中國造紙學會理事長陳思亮表示,目前,桉樹已成為我國南方紙漿纖維材首選樹種。以桉樹為代表的速生豐產紙漿林基地建設正在我國南方各省快速發展。正當桉樹快速發展時,一些專家也開始對這一外來樹種在國內大面積種植產生了憂慮。有些人甚至認為桉樹是“抽水機”、“抽肥機”,擔心桉樹的發展會給生態環境帶來負面的影響。為了使社會公眾對桉樹種植有一個科學、客觀的認識,加快制漿造紙原料林基地建設,推動我國林漿紙一體化進程,提高我國制漿造紙產業的整體水平,促進我國林業和造紙工業的協調發展,中國造紙學會組織了本次研討。
據悉,近年來,我國造紙工業快速發展,去年全國紙與紙板產量已達到4950萬噸。由于產量大幅度增加,出現了造紙原料資源嚴重短缺。去年,我國進口木漿732萬噸、廢紙1230萬噸,進口纖維原料已占紙漿總消耗量的40%。原材料供求矛盾已成為制約我國造紙工業發展的瓶頸。這一現象已引起國家有關部委高度重視。2004年,經國務院批準,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全國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十五”及2010年專項規劃》,這標志著我國造紙工業進入了以原材料結構調整為核心的關鍵時期。
據悉,本次研討會為期三天。中國科協、國家發改委、國家林業局、國家環保總局以及海南省有關部門負責人應邀參加了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