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包裝行業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工業總產量同比增長20%,工業總產值已達3000多億元,在我國40多個行業的排名中已從最后一位升至第12位。在與其他制造業的對比分析中,包裝業的利潤總額增長率高達44.58%,銷售收入增長率達21.38%,遠高于其他行業,表明包裝業在我國是極具發展能力的“朝陽產業”。從2006年到2010年包裝工業的年產值預計達到4500億元規模,保持年平均增速為7.5%。從2011年到2015年包裝工業產值預計達到6000億元,平均每年以6%的速度增長。
從細分來看,紙包裝制品從2001年到2005年預計達到1900萬噸,從2006年到2010年達到2700萬噸,從2011年到2015年達到 3600萬噸。金屬包裝制品從2001年至2005年預計達到288萬噸,從2006年到2010年達到385萬噸,從2011年到2015年達到491 萬噸。玻璃包裝制品從2001年到2005年預計達到1050萬噸,從2006年到2010年達到1270萬噸,從2011年到2015年達到1550萬噸。塑料包裝制品從2001年到2005年預計達到504萬噸,從2006年到2010年達到707萬噸,從2011年至2015年達到946萬噸。包裝機械從2001年到2005年包裝機械預計達到67萬臺(套),從2006年到2010年達到93萬臺(套),2011年到2015年達到120萬臺(套)。
從包裝行業在我國的發展情況看,一方面低端包裝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目前在我國的發展相對過剩,另一方面高端包裝業作為技術、資本密集型產業,目前在我國的發展相對不足。制約我國包裝企業發展的不僅有原材料供給方面的壓力,技術、人才的缺乏也是重要的因素。從國際包裝業的發展趨勢看,新技術、新材料的開發已成為包裝業發展勢不可擋的趨勢,也是決定包裝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從各個子行業看,紙制品包裝業由于其良好的環保性能,廣泛應用于食品、化工、醫藥、建材、家電等行業,2000年、2001年我國包裝用紙和紙板的消費量占造紙行業產品的總量分別為56.9%和57.6%,已接近世界趨勢,紙制品包裝業已成為最大的包裝子行業。位居第二的是塑料制品包裝業,我國的塑料包裝業經過了20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一定規模,在包裝市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02年產量達到401萬噸,產值達到680億元,占包裝工業產值2500億元的27%。
我國小型包裝企業是包裝行業的主體,企業數量多達8750家,占全國企業單位總數的90.07%,并占有50.41%的資產、61.91%的銷售收入和 55.36%的利潤份額,小型企業的財務指標優于行業平均水平。相比之下大型企業的規模優勢和規模效益并沒有充分顯現出來,這從另一方面說明了我國大型包裝企業的技術研發能力、產品創新能力是遠遠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的,將會影響到我國包裝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和長遠發展能力。
從區域分布看,通過分析得出我國包裝行業區域發展不平衡,東部沿海地區發展較快,中部、西部發展相對滯后。從2004年各省市地區包裝工業按銷售收入大小來看,排在前八名分別是:廣東(657.60億元)、江蘇(397.81億元)、上海(316.7億元)、浙江(284.17億元)、山東(283.35 億元)、福建、河南和河北,排在前六名的地區都屬于東部沿海地區,只有河南和河北是屬于中部地區,充分反映了區域發展不平衡的事實。
從我國包裝業的總體發展狀況看,未來幾年我國國民經濟仍將保持持續穩定發展的態勢,將帶動包裝業的需求、供給全面、持續增長;通過定性與定量經濟學方法分析,我們預計到2010年包裝業的銷售收入、工業總產值將達到5000億元左右,產銷將保持基本平衡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