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召開的全國做好建設節約型社會近期重點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在全國范圍內深入持久地開展資源節約活動,加快推進節約型社會建設,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建設節約型社會重點工作之一就是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全面推行清潔生產。
國家從宏觀層面上把循環經濟擺在戰略的高度,而對于地處騰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邊緣的甘肅省武威市,發展循環經濟則顯得更為迫切。這里屬于生態環境非常脆弱的地區。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城市化的不斷擴展,環境、資源“瓶頸”制約因素凸顯。
探尋循環發展道路
為了進一步加強對武威市紙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武威紙業)的了解,6月下旬,在武威市進行了歷時兩天的調查采訪,武威紙業的負責人帶領參觀了公司廠區并詳細介紹了其造紙工藝的各個環節。

武威紙業廢水處理廠
廠區位于武威東部郊區,其東側約三公里就是騰格里沙漠,在沙漠邊緣的武威紙業芨芨草種植示范區里,看到長勢茂盛的綠色芨芨草與遠處一望無際的大沙漠形成鮮明對比。在廠區與芨芨草示范區之間,一個占地面積28000平方米的污水生化處理場即將竣工。一邊管道與生產車間相通,經過處理的清水可直通造紙車間,另一邊直徑600毫米的PE管道直接埋設進騰格里沙漠10余公里,可為即將種植的芨芨草原料基地提供充足的水源。
據介紹,武威紙業隸屬于甘肅全圣集團有限公司,主要以麥草為原料生產文化、生活用紙。目前已發展成為一個擁有固定資產21705.6萬元、年產5萬噸中高檔文化用紙的制漿造紙企業,是甘肅省最大的造紙企業。主要產品有靜電復印紙、膠印書刊紙、書寫紙等五大類二十多個品種。產品銷往甘肅、新疆、青海、寧夏、福建等地,部分產品出口巴基斯坦等國家。
武威紙業近年來高度重視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工作,積極采用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推行清潔生產,廣泛開展節水治污和資源綜合利用工作。立足高起點、高水平,引進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制漿造紙成套技術:制漿系統采用封閉篩選,使噸漿水耗從180立方米降至99立方米,節約用水46%;抄造車間引進多圓盤白水回收系統,將白水中的纖維分離后100%循環利用,使噸紙新鮮水用量從100立方米下降至10立方米,節約用水90%。

武威紙業公司排水造林治沙
在武威市環保局了解到,武威市原有小造紙廠18家,年產紙品4萬噸左右,年耗新水卻高達1200萬噸以上,污水不經處理直接排入石羊河支流羊家壩河,導致水資源的大量浪費和嚴重的環境污染,造成了不良的社會負面影響;诖,武威市依照國家相關產業政策,堅決依法關閉了所有小型化學制漿廠。而武威紙業采用先進的節水技術,年產5萬噸紙品用水總量僅相當于已關閉的小造紙廠總用水量的50%,年節約新水600萬噸。造紙所產生的污水經過污水生化處理場的處理,一部分清水回廠再利用,另一部分采用噴灌方式灌溉芨芨草,形成“污水——清水再利用——芨芨草——原料”循環產業鏈。
目前,武威紙業已形成綠色環保、循環發展,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兼顧的循環紙業發展體系。
對沙漠展開“阻擊戰”
武威市西北面是中國第二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東面和南面是中國第四大沙漠騰格里沙漠。
了解到,浩瀚的騰格里沙漠目前正以2-20米/年的速度向武威推進,現距市中心僅10公里,武威已成為全國離沙漠最近的百萬人口大城市。并且大量耕地沙漠化,被迫棄耕。據有關方面統計,騰格里沙漠在武威境內每年新增沙化土地5000畝,其中耕地300畝。
巴丹吉林沙漠和騰格里沙漠已經牽手,沙漠的不斷推進,使武威市處于三面環沙的嚴峻形勢。
另一個不容樂觀的事實是近年來武威市民勤縣石羊河流域的生態不斷惡化,已引起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2001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溫家寶曾在一份反映民勤生態情況的材料上批示:“決不能讓民勤成為第二個羅布泊”。并就此問題先后7次作出重要批示。
“我們渴望在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上寫下奉獻的一筆!蔽渫垬I董事長張全年說,將要建設的40平方公里造紙生態工業園區地處石羊河流域沙漠區。
他說,新遷廠區年產5萬噸紙品的各項設備已試車完畢,均達到既定指標,而在現有基礎上即將上馬的年產10萬噸循環紙業項目建成后,將在武威市與騰格里大沙漠之間形成一道長20000余米、寬2000余米的芨芨草綠色屏障,有效阻止沙漠西進,扼制沙塵暴,保護耕地,調節氣候,改善環境,形成保護武威的綠色長廊,為全社會積極參與石羊河流域的綜合治理起到帶頭作用。
武威紙業技術部部長、高級工程師胡光玉介紹,2003年武威紙業試種芨芨草獲得成功,目前,人工試種的8畝芨芨草長勢良好,已抽穗結實。芨芨草種植技術現已有一定基礎,加上武威市屬于芨芨草野生分布區,能夠保證項目的圓滿完成。
據了解,芨芨草具有抗寒、耐干旱、耐鹽堿、適應性強等特點,生長多年的芨芨草根系長度一般都在2米以下。芨芨草屬于低耗水牧草,比其他牧草更適合治理沙漠和鹽堿地。株高160厘米的芨芨草叢,可覆蓋約3平方米的地面,且其地上部分在秋冬季節不易脫落,枯枝宿存良好,有很強的抗風能力。這使得芨芨草可有效地控制沙丘移動,防止沙塵暴。
芨芨草莖桿是優質的長纖維造紙原料,40平方公里的芨芨草造紙原料基地為武威紙業發展循環經濟提供了可靠保障。另外,武威紙業50公里半徑范圍內年產小麥秸稈資源量達45-50萬噸,可提供商品麥草30-33萬噸。豐富的麥草資源也是武威市造紙工業大力發展循環紙業的一大優勢。
屆時,這道長20000余米、寬2000余米的綠色屏障,將有效地防止沙漠的推進和沙塵暴的肆虐,形成“小片高效生態圈”,滿足經濟發展需求,保護大片生態脆弱的土地,起到延長產業鏈、資源良性循環、防風固沙的作用,實現企業、農民、環境“多贏”。
顯然,武威紙業正在和沙漠化展開一場“阻擊戰”。而10萬噸循環紙業及沙漠生態園建設工程正是他們的“戰備力量”。
10萬噸循環紙業項目繪就新藍圖
張全年,這位有著遠見卓識的民營企業家,2003年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2005年又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而此前,甘肅省、武威市及其他有關部門給予他的榮譽則更多。他坦言:榮譽對他來說是肯定、是壓力也是動力,企業的發展更多的是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和關懷。
張全年介紹,通過先進的制漿造紙工藝技術、堿回收工藝技術、白水回收工藝技術、中段水處理工藝技術和沙漠生態園建設工程工藝技術,在公司現有基礎上實施10萬噸循環紙業及沙漠生態園建設工程,將使武威紙業產生一連串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項目建成達產后,年生產中高檔文化紙10萬噸;年回收漂白漿1000噸;堿回收系統年回收燒堿17820噸;原料基地年產芨芨草60000噸,芨芨草種子593噸。新增銷售收入32500萬元;新增稅金3984萬元;新增利潤11770.9萬元。這是經濟效益。
環境效益方面,項目采用堿回收系統處理制漿黑液,經蒸發、燃燒、苛化后,堿回收率達到85%,使黑液達到零排放,為保證中段水達標排放創造良好條件。
公司采用先進的曝氣生物濾池系統處理中段水,處理后出水水質達到造紙工業污水排放標準。使污染物排放量大幅降低,達到二類作物灌溉水質標準,作為芨芨草的灌溉水源,水質良好。
經過高效生物曝氣濾池處理后,造紙廢水可以灌溉芨芨草,變廢為寶,為干涸的沙區提供充足的水源,建立沙漠濕地,建成芨芨草種植園區、創建新型沙漠生態園區、新型沙漠旅游園區。起到污水處理、防風固沙、保護農田、資源循環利用、改善生態環境的綜合作用。
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則更為明顯。生態紙業戰略的實施將改善公司的原料結構,利用先進的污水處理工藝設備技術及高效節水噴灌技術,建立資源綜合利用生態鏈,使污染徹底得以治理,造紙廢水得以有效利用,全面實現清潔生產。
同時,原料基地的建設將帶動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并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對社會的穩定起到積極的作用。項目建成后可使當地農民年增收5500萬元并新增1500余個就業崗位。隨之而來的衣、食、住、行以及第二、三產業的興起,使生態建設帶動社會經濟蓬勃發展,人與自然更加和諧,生存質量更加提高。
“預計幾年后古涼州將會興起一個新型的旅游景點——(芨芨)草野風光。”張全年相信他的良好愿景不久就會得以實現。
他介紹說,自去年至今,省市有關部門對企業發展給予了資金、政策等方面的積極支持,林業部門也給予企業苗木、節水技術、沙漠治理方法等方面的大力支持,目前10萬噸紙業項目進展順利。
“項目資金來源是通過多渠道籌資和企業自籌來完成的,目前企業已自籌資金20660.73萬元,而根據投資估算,10萬噸循環紙業和沙漠生態園建設工程需要資金47797.07萬元,我們仍有2億多元的資金缺口!睆埲暄哉Z之中透露出一種期盼,他很希望能夠得到政府和有關金融單位更加大力的支持,尤其是資金支持。
甘肅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省人大財經委副主任任繼東評價說,武威市紙業有限責任公司10萬噸循環紙業及沙漠生態園工程項目地理位置合理,方案選擇科學,技術定位先進,項目在技術裝備、資源利用、生態環境等方面均具有可行性,該企業具有完成本項目的技術實力;項目建成后,將成為甘肅省造紙企業經濟與生態和諧發展的示范工程,對當地資源、生態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此,他呼吁有關方面給予企業更多的幫助和支持。(程小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