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紙業門戶網站
 首頁 > 新聞中心 > 科技動態 > 正文
{UPLOAD_IMAGE}
草漿造紙有了新的生命力 新專利攻克“黑液污染”
 
http://www.hnckzkzs.com  2005-07-30 中國經濟導報

日前,坐落在丹東鴨綠江畔的自偶氧化清潔制漿產業化生產基地正式投產。這是李克世、李剛榮、李朝旺三位專利發明人和北京多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繼山東曹縣試驗廠、北京順義示范廠之后的3萬噸稻麥草高得率漂白漿規;a線。這種今年2月剛剛獲得國家專利的造紙工藝不僅可以節約大量的水資源,而且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草漿造紙發展的黑液污染嚴重,無法實現廢水達標排放的難題。2004年9月國家環保總局科技司組織有關專家對該工藝進行評審時,專家評審意見認為,“該工藝從生產源頭控制污染物產生,在生產過程中使用對環境無公害友好型藥劑,降低污染負荷,在生產末端處理廢液后循環使用的設計思路是正確的、合理的。該工藝投資少,建設周期短,使用壽命長,生產成本低,相關產業面廣,在經濟上是可行的。該項目基本做到無廢水廢渣外排,無超標噪聲和有害物質!
 
攻克“黑液污染”

 “草木之爭”在中國由來已久,人們對究竟是采用草漿造紙還是木漿造紙一直難下定論。由于我國木材資源一直較為匱乏,所以資源相對豐富、成本又十分低廉的草漿一度成了我國造紙的主要原料,但草漿造紙技術不可避免的污染特性,也使我們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 眾所周知,當今中國紙業的主要污染源就是草類制漿和漂白過程中排放的廢液,特別是草漿黑液(以草類為原料制漿過程中產生的廢液)的強污染性,使其成為了破壞環境的“首犯”。目前,對草漿黑液的處理技術已成為世界公認的難題,特別是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以草漿為原料造紙,生產即代表著污染。

 由于國際上大多采用木漿制紙,所以目前對草漿降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國內。中國造紙協會顧問胡宗淵告訴記者,“氧化清潔制漿”新工藝可能會成為草漿紙在中國發展的命運轉機。

 同傳統工藝相比,該工藝在程序上有所不同,增加了搓磨分絲機、電氧反應釜等工藝機械。這種工藝的加入,就是為了在草漿生成的源頭避免污染,而這也正是該技術的最大特點——沒有黑液產生。據專利發明人之一李朝旺介紹,“氧化清潔制漿工藝”的關鍵就是避免加入堿、氯等化學輔料,而是使用無污染的氧化劑對原漿進行漂白,從而徹底解決了草料制漿的黑液問題,這個過程稱為“自偶氧化”。

走向“循環發展”

 解決原料短缺,是“氧化清潔制漿”新工藝的另一特點。李朝旺告訴記者,草漿造紙原材料來源廣泛,丹東的造紙紙漿生產線使用的原料就包括了稻草、麥秸、棉稈、桑條、竹片、皇天竹等。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每年有豐富的稻、麥草秸稈和其他農村剩余物資源,如果充分利用起來,可以帶動農民致富。記者在采訪時也了解到,農村種植的一些桑條、柳條等也是草漿造紙的原料,這些桑條和柳條還能治沙,如果種植桑條等作物,多年萌生可固沙護坡保水,一年即能采割一至兩茬,畝產可達3~5噸,采用新工藝制漿2噸即可收入2000~3000元,從而更好地提高農民治沙的積極性。胡宗淵對此也深有感觸:這種制漿法的推廣應用,既可形成產業鏈,又是我國造紙工業具有中國特色、實現清潔生產、走循環經濟的發展道路。我國之所以提出“農林紙一體化”思路,就是要跳出行業局限,形成綜合循環經濟產業鏈。

 發明者們顯然對這項新技術的前景相當自信,但畢竟這項新技術目前還處于試驗階段,僅僅萬噸級的生產線距離大面積推廣也只能被稱為滄海一粟。一項新的工藝技術要應用于大規模的生產過程中,絕非簡單的數學放大那么容易。在專家評審會的評審意見中,對這項新技術提出的建議主要有兩點,就是工業化試驗研究和提高自動化、連續化和規;纳a程度。發明者們也承認,應用于10萬噸以上規模的生產,目前對這項新技術來說,是一項考驗。由于他們屬于自籌資金進行研究,能力十分有限,無法像大型研究機構和跨國公司那樣面面俱到,所以在未來的實踐中還可能會遇到一些無法預見的問題。在采訪過程中,記者遇到了一些聞訊前來尋求合作的企業,他們對這項技術的應用前景大都抱以樂觀態度。中國造紙界權威專家余貽驥教授、胡宗淵教授、陳克復院士一行20余人對北京示范廠進行考察研討時,也充分肯定了新工藝對解決造紙制漿業污染嚴重、原料短缺兩大難題的作用。

 我們看到,草漿造紙這個在中國流傳千年的古老工藝,在現代科學技術的幫助下再次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評論】【推薦】【打印】【關閉
用戶
匿名發出
 紙印論壇 ·紙業 ·印刷 ·造紙 ·紙張 ·包裝 ·出版 ·紙網 · ·景華 ·紙品 >> 更多
     
 
關鍵詞
·紙漿進口價格壓力舒緩
Copyright @ 2000-2005.Beijing Jinguan Fangzou Paper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