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www.hnckzkzs.com
2005-07-24
中包網 |
最近在江蘇省的紙箱企業跑一跑,又有機會去參加浙江紙箱會議聽一聽,再看一看國內包裝類的報刊雜志,可以說,中國瓦楞紙箱業一片警報聲。
《廣東包裝》雜志今年6月刊登了題為“中國紙箱工業,我拿什么來拯救你?”一文,說中國紙箱企業的惡性競爭,造成叫苦連天者有之,破 產賣廠者有之,改行者有之,讓人心痛。
上海包裝協會發出呼吁,救救紙箱企業。
目前,上海紙箱企業虧損不少,很多企業利潤滑坡。協會提出保利潤5%。而有些企業只有2%—3%的利潤仍在生產,正在走向無利潤的邊緣。
重慶紙箱業也發出預警。重慶過去只有10條瓦楞紙箱生產線,進人新世紀,5年翻了一番,現有44條生產線,企業由100多家發展到200多家,設備利用率在36%—38%之間。
重慶紙箱業由長期落后狀態到新世紀迎來一個高速發展期,今后的走勢如何?我認為要嚴加控制。
浙江的溫州、寧波紙箱業也紛紛報警。溫州市、寧波市是浙江省紙箱業的熱點地區。溫州市有40多條生產線,1000多家企業,企業出現零利潤。寧波市從業人員13萬,企業虧損面已達50%。協會組織產品提價,提價幅度為5%%—10%。企業將提價視為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去年,第一次提價行動流產。今年再進行第二次提價,難啊!
最近,我看到一本雜志的文章,題為“聚焦紙箱企業的危機”。文章聚焦五大危機——成本危機、產品危機、客戶危機、人才危機和策略危機。
由此,我作出點評,與同行商榷。中國紙箱業經過十多年的持續大發展,從落后走向瓦楞紙箱大國。權威人士預計,我國到2007年很可能超過歐洲和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紙箱生產國,而且由大國向強國發展,這是中國紙箱業的奮斗目標。但是大發展帶來大問題,就是我們前進中的重大障礙。障礙不排除,警報不平息,危機不克服,我國紙箱業的日子實在難熬。
中國紙箱業的各方警報,充分暴露了中國市場經濟下新一代紙箱業的幼稚。國家GDP年增長率為8%%—10%,而紙箱業年增長率高達18—20%。這是超高速發展。經過十幾年的日積月累,行業的問題爆發出來。頭腦發熱要降溫,紙箱業警報要解除,怎么辦?很簡單,誰惹的亂子,誰解決,F在行業只有靠企業管好自己,自己解放自己。
我看到雜志提出的紙箱危機,不錯,而且很及時,但講到五大危機,就好似在打靶場上打靶,未能找準目標,打偏了。文章所寫的紙箱成本、產品、客戶、人才、策略五大危機,同當前紙箱的真正危機套不上,F實不是所謂的五大危機,現在紙箱業危機是產能嚴重過剩,是市場上三個人的蛋糕,七八個人搶著吃。紙箱廠已經千方百計降低成本,都在靠降低成本過日子,不存在成本危機。所謂產品危機,現在都是生產線機械化生產紙板,保證了紙箱質量,根本不存在什么“產品危機刻不容緩”。文章提到紙箱的規格成千上萬,我們從來沒有聽到在中國紙箱業有成千上萬種規格。紙箱規格品種比發達國家多是存在的,但哪里有成千上萬種之多呢?而且我國紙箱企業對多規格紙箱生產已經適應了,不存在這種危機。再有客戶需求危機,紙箱企業都在不斷地滿足客戶的需求,雖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根本不存在客戶危機。至于紙箱企業的人才危機,指的是企業人才流失、人才競爭,這是市場經濟下的正,F象,不存在人才危機,用不著敲響警鐘。 最后文章談到的企業策略危機,以紅旗—華亞紙箱企業的失敗作典型。作者大概不太了解這個企業的發展史。紅旗—華亞的失敗決不是策略危機造成的,用體制危機比較合適。計劃經濟時期的舊體制,到了市場經濟沒有改制,被新上的企業替代了,這很正常,不足為奇。江蘇有20多家在計劃經濟時期的主導紙箱企業,到了市場經濟過不了關,基本上被新一代適應市場經濟的企業所替代,這是必然現象。
中國紙箱業究竟出了什么大事?中國紙箱業的危機聚焦在何處?
我認為,中國紙箱業發展太快,造成產能嚴重過剩,是過剩危機。過剩危機又集中暴露了生產線太多,小企業過散。事態不復雜,中國紙箱業一直在超速超常規發展,導致產能嚴重過剩。代表先進生產力的是瓦楞生產線,上得太多。紙箱生產的機械化,也就是紙箱產業的工業化,必然出現“集中制板,分散制箱”的專業化分工。瓦楞生產線過多,造成后道加工小企業過多過小過濫。中國紙箱業走工業化路子,沒有錯,問題在于不是科學發展而是盲目發展,任何行業超過了發展的極限,就會發生危機。資本主義國家的危機叫通貨膨脹,就是產能過剩,產品過多,供大于求,靠降價來推銷產品,利潤越來越低,威脅到企業的生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