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的瓦楞紙箱包裝業,在地區特定產業結構制約下,經過十多年緩慢發展,目前,已開始進入一個快速增長的時期。面對市場的擴展,產品要求的提高以及原輔科能源不斷漲價的嚴峻形勢,企業應尋求怎樣的生存發展之路?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行業協會該做什么?發展前景為何?本文以膚淺之論,就教于業內同行。
重慶瓦楞紙箱包裝業發展四個階段與“華亞現象
瓦楞紙箱包裝業的產量是發達國家衡量經濟景氣度的尺子之一,是受地區經濟發展環境和產業結構制約的。其功能主要是為生活資料消費品配套,當然也包括部分生產資料類消費品。重慶是一個以重化工及機電為支柱產業的老工業基地。近20年來,力挺汽車、摩托車、冶金化工、機械等主業。相比之下,對輕工、電子、食品等生活資料消費品行業重視不夠,投資不足,發展滯后,在沿海及成都地區同行業的;中擊下,潰不成軍,日漸衰微。加之投資環境大不如人,故而包裝業在10多年間徘徊不前。但進入新千年之際,直轄后的重慶市在2000年首次實現了工業經濟扭虧為盈,此后,每年以兩位數速度增長。至2004年,提前3年實現了再造一個重慶工業的目標,工業總值突破3200億大關,比2002年翻了一番,投資環境與產業結構也有所改善,從而刺激了瓦楞紙箱包裝業的發展。從2000年到2004年五年間,瓦楞紙箱包裝業的瓦楞紙板線從20余條增加到44條,其增加量是前20年的總和,中高檔雙色以上印刷開槽機從10余臺增加到40多臺,企業數從100余戶發展到近200戶。營業額從近6億元提高到9.7億元,產量從1.7億平方米增加到3.2億平方米,尤其是2004年,紙板線年內增加6條,營業額比上年增長27%,在原輔料大幅提價的情況下,銷售利潤率(華亞除外)仍達到了5%左右。這些數據表明,行業開始進入一個強勁發展新階段。
縱觀整個重慶瓦楞紙箱包裝業的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初期起步階段:1959年到1982年。生產手段全為單機老工藝,作坊式管理,企業性質為集體所有制。
一枝獨秀階段:1982年到1992年。重慶組建了第一家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包裝工業公司。1983年,旗下的紅旗紙箱廠(后轉為國營,更名華亞紙業上市)率先引進了日本產印刷開槽機和五層瓦楞紙板線,一舉控制了技術制高點,十年獨領風騷,掘得了改革開放后的第一桶金。
相持發展階段,1992年到1999年。集體鄉鎮企業紛紛購置國產生產線和印刷開槽機。以華亞為首的國企集團軍開始瓜分市場。盡管1994年后,華亞從美國引進了更先進的寬幅雙拱七層線并在股市上募得億元資金,但國有體制在用人上的弊端,使先進技術不能發揮作用,資產大量流失,已無優勢可言。
民營企業加速發展階段,1999年到2004年。廣大集體企業完成了民營股份制改造,活力大增,接著進行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獲得了全面快速發展。此漲彼消,華亞作為‘:最后的貴族”終于淪落到停產讓出全部市場的悲涼境地,這真是對其“讓利占市場”的絕妙諷刺。
從十年獨領風騷到十年頹敗退市,華亞成為一個極端典型的例子。一直擁有最先進的技術裝備及人才的華亞最終因為跟不上市場步伐,慘遭淘汰。事實表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技術優勢敵不過體制優勢,然即使轉制贏得了體制優勢,仍須更新觀念、善于經營!叭A亞現象”可以說是重慶瓦楞紙箱包裝業發展史中最值得研究、總結的課題之一。
眾人拾柴”,加速發展的重慶瓦楞紙箱包裝業
經過四個階段的發展,步入加速期的重慶瓦楞紙箱包裝業其發展加速原因為何值得人們思考。用句形象的話來說,其實這是一個”眾人拾柴火焰高”的結果。促其加速的原因有四:
首先是市場需求有較大增長,例如重慶的主導產品摩托車產量,2004年已達440萬輛,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占全國的1/3,加上零配件產量,所需紙箱價值1.8億元以上,醫藥及食品工業近年迅速發展,雙雙突破百億大關,成為重慶經濟新的增長點。脫胎換骨的輕工骨干企業如原牙膏廠、啤酒廠等,成倍的擴大了規模,再加上內外資金近幾年投資增大且集中在生活資料消費品工業,如可口可樂、百事可樂、新龍食油以及格力空調、美的空調、娃哈哈飲料等等,都大大拓展了包裝市場。重慶的涪陵區形成了五大重點產業(榨萊、卷煙、飲料、醫藥、建材),成了包裝的耗用基地,其需求量高達20億元左右,占全市近1/3,其他如乳品業的崛起,壁山皮鞋產業、永川食品業、忠州柑橘加工業及各特色工業園的興建,使包裝的需求量比五年需幾乎翻了一番,達到60億元左右,其中紙箱占12億元以上。
其次,瓦楞紙箱包裝業中占絕大多數的集體企業,在2000年前后完成了向民營股份制的轉換。包裝企業真正回到了價值規律的軌道上,加之華亞包裝的衰敗為他們讓出了一億多元的市場分額,提供了管理和技術人才,更堅定了他們“辦企業就是要盈利”的務實態度。他們提出了“兩不做一卡緊”(即虧損的業務不做,貨款難回的業務不做,卡緊原輔科消耗),通過加強控制,擴大銷售隊伍,改善獎懲辦法來予以實施,為此,有20余戶企業還通過了IS09000質量體系認證。在2004年嚴峻的市場環境下,大多數企業的利潤都維持了上年水平,人均產值達20萬元左右,有的高達30萬元。
三是調整結構,技改升級,開創新的增長點。例如金星包裝、簡氏紙業均向上游造紙業擴展,添置了大型造紙機,有的還收購了外地制漿廠,由此形成了制漿、造紙、紙箱產業鏈。也有造紙廠收購租賃虧損的二級紙箱廠的。渝津紙業引進了重慶市第一條蜂窩紙板線,文元包裝還兼營起房地產,一批二、三級廠收購了摩配廠、榨菜廠、彩印廠,搞起了連包帶裝。同時,一批企業利用城市拆遷資金對廠房、設備、技術進行擴建、升級或更新。幾乎所有的生產線上都新配置了電腦橫切機和薄刀縱切機、一半的一、二級廠都添置了多色中高檔印刷開槽機、橫切機。一批三級廠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千方百計從外地購回二手生產線,改造使用。到2004年來,組裝改造和購進的二手生產線,已占生產線總數的四分之一。真乃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由此,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增強了適應市場的能力。
四是行業協會發揮了應有的作用。重慶包協和其下的紙容器分會,是內行的熱心人在主理工作。他們沒有任何行政權力,因此,只能靠盡心竭力為會員企業服務來形成凝聚力。多年來,他們使盡渾身解數,全力支持幫助企業調整產品結構,尋找合作伙伴,推薦專業人才,促進價格協調,倡導公平競爭,宜介政策法規,舉辦講習培訓,,組織內外交流,溝通與政府部門的關系等等。尤其應提及的是,他們人手極少,但還是擔起了維護會員企業合法權益的責任。了不讓會員企業受到某些檸部門不合格又不合理的檢查罰款,他們堅持不懈,四年里不間斷地到政府部門上訪和書面匯報反映情況,終于使問題基本獲得解決。從而減輕了企業的壓力與經濟負擔,改善了生存環境,鼓勵了投資。
去偽存真,剖析重慶瓦楞紙箱業現存問題
當然,在伴隨著重慶瓦楞紙箱包裝業飛速發展的同時,業內的矛盾與問題也逐漸累積并暴露出來。更關鍵的是,這些常被人們提及的問題,有些是真實存在的,而有些則不過是過去觀點的余留,早巳遠離了現實情況,成為了名副其實地“偽問題”。
常見的偽問題筆者認為有如下幾個:
小而散的問題。過去總認為西部瓦楞紙箱包裝業普遍存在的嚴重問題是小而散、技術水平低、實力弱。因此,應動用行政和社會力量促其做大做強,快速發展。現在看來,上述看法難逃“計劃意識”之嫌。須知此問題是近十年都不可能基本解決的。這一方面是瓦楞紙箱包裝業進入門檻(資金需求)太低且風險很小;另一方面,市場需求的增長和多樣性,給了小廠較充裕的生存余地。另一原因在::集中制板,分散制箱”的專業協作的需要。更何況,企業在大小上永遠都有差異,任何大企業都是從小在市場拼搏中發展壯大的。當競爭需要聯合協作時,利益會促使他們去作。橫加限制和“揠苗助長”,必適得其反。政府要做的是,在協會配合下,給予發展指導,創造公平競爭環境,推進優勝劣汰,盡量減少企業負擔,讓市場規律充分發揮作用。
瓦線利用率低的問題。其實就是供大于求的問題。在市場經濟中,供大于求是絕對的,平衡則是相對的。十年來,重慶瓦楞紙箱包裝業瓦線利用率一直維持在36%-38%之間,事實表明,在當今40多條瓦線平均利用率在38%的情況下,絕大多數企業仍在正常運轉。即年均產量(五層箱)570萬平方米,營業額1750萬元,利潤率仍在5%左右。在目前缺乏誠信的市場條件下,許多企業正在實踐協會倡導的“在不增加營業額的情況下探索利潤增長”的路子Q由此看來,在重慶地區,瓦線利用率僅38%左右,可能是一個正常值,這可能是市場需求與投資之間的一個平衡量。而各地區的利用率將會有所不同。
原輔料不斷漲價、紙箱反而壓價的問題,和前述兩個問題一樣,這也可能是偽問題。且不說其他行業同樣存在這個問題,就內部看,大家都處在同等條件之下,公平競爭,要考驗的已是經營管理水平了。各種組織(如包裝行業協會等)不可能為此組成價格聯盟,實踐已反復證明,這也是做不到的。恰恰相反,這正是通過市場規律,達到優勝劣汰,從而做大做強的極好時機。因此,企業應當注重練內功,用人才、拓市場,同時相關協會推進聯合協作、公平競爭,促使優秀企業勝出。事實上,近年來,已有某些較大型企業被淘汰出局,我們終于看到市場規律的威力開始顯現出來。
偽問題雖然很多,但以下卻是幾個必須認真對待的真問題:
一是生存發展環境問題。本行業主要由中小民營企業構成。大多信息不暢、政策不明、人才缺乏,不足以引起經濟主管部門重視。但作為都市型工業的一員,作為長江上游經濟中心(必然是加工中心、商貿中心、物流中心)的地位,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政府部門宜加以關愛、扶持、引導。
二是誠信問題。首先是行業內部要講誠信,F在一些三、四級廠在“集中制板、分散制箱”的專業分工中,隨意乃至惡意拖欠一、二級廠瓦楞紙板貨款,有的甚至“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最后賴帳,溜之大吉,給供方造成很大損失,迫使一、二級廠停止外售瓦楞紙板,由此造成行業產品質量大面積下降,也破壞了競爭規則。對此,應由包裝行業協會根據大多數會員意見出面解決,例如在內部刊物上設“報警臺”,此法也可用于對付惡意拖欠貨款的用戶, 上海同行已開先河。同時,支持會員通過訴訟來解決,這正是協會進行行業自律的題中之意。
三是人才乏問題。目前,隨著企業的發展,業內急需高層職業經理人才和實用技術人才,包括造型設計師、成本會計師以及瓦楞紙板線,多色印刷開槽機、模切機機長、機修技師等等。問題的難點在,一般小企業實力不足,尋不到也留不住人才,又無力培養:而稍大的企業,有一定實力,卻不愿花錢費力去培養,主要十門培養成才后跳槽,反增加了對手的力量。于是,日漸衰弱的某國企成了大家急欲進行人才挖掘的直接對象。但即便如此,業內仍然到處響著人才告急之聲。即使沿海同行打工的本土技工開始回流,人才仍然顯得匱乏。由此,行業整體素質將難以在短期內得到提升。
尚算樂觀的是,目前重慶瓦楞紙箱包裝業的生產能力、產品品種和質量基本上是適應市場需求的,從某種意義上講,還有一定發展空間。因為本地即使在原輔料不斷漲價的情況下,瓦楞紙箱生產企業仍然是死少生多;并且市場反饋的情況是,少數出局企業的設備廠房一旦空出,便會立即被同行企業買走或租賃。因此可以堅信,隨著重慶市投資環境的進一步改善,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經濟地位的進一步提高,瓦楞紙箱包裝業將迎來一個高速發展時期。(赫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