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五華縣村民的一封來信引起本報編輯部高度重視,趕赴琴江河畔調查造紙廠污染環境情況。
夜半碎竹噪聲煩人 超標污水排入水源
家住五華縣河東鎮河口村琴江邊64歲的曾繁沐近來很不舒心:去年9月,離家門口咫尺之遙的造紙廠,停產幾年后再次租給他人營業。本來,工廠復產,利國利民,但以前,紙廠是回收廢紙造紙,如今,新廠以竹子作原料造紙,原料不同,產生的污染給他帶來了無盡煩惱。
用竹子造紙,首先是要將粗大的竹竿用機械破碎成手指頭般細小,工廠每天24小時開工,碎竹時雷鳴般的聲音令他難以抵御。在廠區調查,未聞破竹噪聲,曾繁沐說,附近村民不斷投訴,廠方改變策略,采用間斷性碎竹。每逢碎竹,噪聲波及方圓兩公里,1米之遙竟無法談話。夜半碎竹時,噪聲令人無法入睡。破碎后的竹料,要經近30小時的高溫浸泡。被投放化學物堿的高溫浸泡池,不但日夜散發出有害的污染氣體,更為嚴重的是,浸泡后的有毒化學污水,直接排入他家門前的琴江,琴江是粵東韓江的源頭之一。據稱,前段時間,由于浸泡池不斷滲漏,毒水外流被人起訴,廠方被迫作出賠償。至今,排污問題仍沒有解決。
在河東鎮河口村,村民認為,造紙廠除了噪音、臭氣、污水排入河流等問題,還有工廠煙囪每天排出的濃煙中,含有煤碴灰的塵粉漫天飛揚,嚴重時,賣豬肉和賣豆腐的販子都不敢擺賣,有些村民屋頂、陽臺積灰太厚,廠方被迫派專人為村民掃除塵粉。
村民提供的一份上訪材料顯示,由于造紙廠污染,致使當地河口、牛石、布頭、賽洞等一萬多村民生產和生活備受影響。對此,有四個村委會、三家中小學、兩家企業加蓋大紅公章,要求有關部門對造紙廠進行查處。
水質變異觸目驚心 村民廠方說法不一
在諸多的污染因素中,村民最感憂慮的是水質問題。河口村副主任萬福友說,河口村700多戶共4680人,仍有70%的人沒用上自來水,平時生活和生產用水主要靠自挖井水。自從造紙廠重新投產,村里井水完全變質。表面上看,打上來的井水清澈透明,但一旦將其倒入杯沏茶水,茶水很快變成純黑色。如果將井水用于稀釋有機肥料,不但肥料變色,澆在農作物上,菜葉枯黃、花生枯萎,種出來的蘿卜、地瓜也變色。目前全村有100多畝田園受到威脅。
村民當場打來井水作實驗,用井水沖入茶杯中檢驗,哇!茶水立即赫然變黑。
牛石村干部反映,全村2500多人全靠井水食用,井水變異,只好用大缸蓄井水,再用土辦法在缸底鋪上一層木炭和一層河沙,經過濾后再食用。
造紙廠吳廠長否認村民說法,他認為造紙廠所在地一帶,地下土質屬牛肝石土質,含氟量很高,導致井水變質,與造紙廠排污毫無關系。 村民質疑,位于紙廠上游的井水并不受影響,唯有紙廠下游,由于污水直排使井水變質。村民回憶,上世紀70年代有了造紙廠之后,井水水質開始受影響,但未有如此變異,造紙廠停產三年多來,從未有村民提出井水變質問題。
治污措施力度不足 環保責令限期整改
對于諸多污染問題,吳長廠強調一切正在整改之中。據介紹,造紙廠興建于上世紀60年代末期,1993年實現年產萬噸造紙能力。1999年曾被租賃,2002年停產三年多后,于去年9月以年租金45萬元由四川民營企業承租,成立了五華榮翔紙業有限公司。針對周邊村民投訴,廠方已著重處理了浸泡池滲漏問題。對煙囪排煙污染,也采用麻石水膜除塵。另外,機械碎竹晚間停止作業。
如何杜絕化學污水直接排入琴江?吳廠長表示,要實現污水排放達標,廠方要投入超百萬資金增設污水處理設施。在未有足夠資金投入前,廠方計劃將80%造紙竹原料下降到30%,因為竹料浸泡水是污染主要源頭。另一方面,采取增加回收污水比重用于浸泡,排污前再采用加酸降低PH值和砂層過濾等。
五華縣環保局黃副局長表示,對于造紙廠造成環境污染,縣政府十分重視,廠方作出了許多整改措施,但根據前段時間對廠方排入琴江污水檢測,仍有五項指標超過國家排放標準,環保局已再次向廠方發出限期建設污水處理設施通知書。
河口村井水變異事件,梅州市環保部門近日已介入調查。 (林映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