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萍 據《新京報》昨日報道:由環保團體組織的“林漿紙一體化在中國面臨的問題與出路”記者沙龍上,綠色和平組織公布了在海南的調查報告,與APP(金光集團)展開正面交鋒。
在交鋒過程中,APP集團的有關人士回答了媒體和社會公眾的一些疑問。但是,縱觀APP集團在云南和海南推行的“林漿紙一體化”項目,我們不難發現在整個事件中,APP集團顯得十分“圓滑”,它們很少親自上陣動手毀林。在多數情況下,APP集團沿用在其他國家的一貫做法,通過木材收購、投資合作等方式“借斧砍樹”,從而逃避了公眾和法律的監督。那么,又是誰充當了APP集團毀林行為中“斧頭”角色呢?
綠色和平組織認為APP集團是整個事件的“幕后黑手”,正是因為APP在海南境內開展的“林漿紙一體化項目”,才導致包括公路林在內的森林資源被破壞。對此番指責,APP方面推得一干二凈,稱“海南公路林是政府砍的,和金光無關”。然而,如果不是APP項目對海南政府部門有潛在的利益“誘惑”,當地政府怎么可能將好端端的公路林砍掉而改種桉樹呢?同樣,如果沒有當地政府部門的許可和運作,APP集團的計劃也不可能得逞。毋庸諱言,在整個事件之中,政府某些部門充當了APP的“斧頭”。
政府部門之所以會充當“斧頭”的角色,其原因在于政府部門經不起經濟利益的誘惑,在于政府部門錯誤的政績觀,它們把發展經濟、富裕農民的希望寄托在APP的項目上,希望通過“林漿紙一體化”項目來繁榮當地的經濟。孰料,這種短視的政府決策卻破壞了海南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基:豐富的資源與優美的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