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金光集團APP公司因林業問題一度在國內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但它在中國投資的企業金東紙業(江蘇)有限公司的確是一家值得尊敬的現代化大企業,特別是企業自主地、持續地實施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的作為,值得稱道。 高起點的企業
金東紙業(江蘇)有限公司是APP于1997年投資在江蘇鎮江大港開發區建設的大型文化用紙生產基地,公司占地7000畝,總投資151億元,年生產能力120萬噸,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銅版紙廠,也是國內最大的造紙廠。
金東紙業是一家現代化的企業。主要造紙設備兩臺紙機、兩臺涂布機均系從德國和芬蘭購進的高度集成化、自動化的先進設備。在公司生產車間參觀,會給人一種“沒什么可看”的感覺,除了看見為數不多的坐在電腦機房的人員,只能面對那龐大的、封閉的、自動化的機器發出感慨:看不到過程,只看到結果。
但是在龐大的紙機前,仔細看那些機器上的銘牌,就能知道其中每臺紙機前都有一臺大型的化漿白水回收機。金東紙業從一個高起點上建設現代化的公司,其環保配套措施也是建立在高起點上的。投資伊始,就斥資6億元用于各項環保設施。除了白水回收裝置,還包括日處理能力5萬立方米的污水處理廠、自建熱電廠的循環流化床鍋爐脫硫裝置等。公司的各項能耗指標、排放指標,都大大低于同行業或國家標準。
造紙行業是耗水大戶,水耗指標是衡量一個紙廠工業水平的重要指標。目前國家標準每噸紙耗水量要求不高于60噸,世界先進水平是15~18噸,金東紙業去年這一指標是9.53噸。在污水排放方面,主要污染物如COD和懸浮物的排放濃度和排放量,都不足國家允許量的10%。讓金東職工感到驕傲的是,他們用處理過的水蓄成的魚池中,那些可愛的觀賞魚一直生活得怡然自樂,也成為眾多來金東紙業參觀者必看的好景觀。在廢氣排放和固體廢物排放方面,其指標大都顯著低于國家允許標準。在金東的熱電廠,兩個高高的煙囪聳立著,但如不仔細觀察,一般人都會產生電廠沒有在生產的錯覺。
我在隨手翻閱金東紙業的內部刊物時,讀到一篇文章,從文中知道是一位剛從西安來到金東工作的大學生寫的感受,他是這樣寫的:“……尤其是對廠區的參觀,讓我們看到那高高的煙囪不見煙,魚兒在經過處理的污水中暢游,身旁綠草叢生,使我領教到原來造紙并不是污染的代名詞,它一樣可以做到環保并且能做得很好。看到這些我更加確信我的選擇是正確的。”
我在金東公司采訪時有一個感受,就是公司的先進管理水平是與其先進的設備匹配的。從接觸到的汽車司機,到生產職工,到經理,從他們的言談舉止能感覺到他們的驕傲。我想這種驕傲來自于公司的實力和在當地的地位,也應該來自于他們對公司管理和文化的認同。
“追求完美”的循環
金東紙業在環保上的大投入、高起點是值得肯定的,但更值得稱頌的是公司持續地進行清潔生產、發展循環經濟的做法。
像大多數企業一樣,金東紙業也到處標示其企業精神———“挑戰極限,追求完美”。但我對目前國內企業流行的這些寫在墻上、印在紙上、喊在口上的所謂“企業精神”或“企業文化”,在內心里是不以為然的。但在看到金東多年以來在清潔生產上的連續作為后,我不得不對其企業精神表示尊重,只因為企業的作為確實體現了企業的精神。
金東紙業每年在管理、生產流程、原料消耗、能源消耗、廢物排放等方面都提出明確的改善和優化目標,并通過一套管理和激勵機制予以落實。以耗水量為例,金東紙業的噸紙耗水量從一開始就大大低于國家要求,低于行業平均水平。但公司通過不斷優化管理、采用各種清潔生產措施,其耗水量每年都在降低,2001年是14.24噸,2002年是12.04噸,2003年是10.74噸,2004年是9.53噸。金東公司有一個目標,指向了目前世界最先進的水平———5噸水耗。每年取得的眾多大大小小、方方面面的進步,能讓人感覺到金東紙業“挑戰極限,追求完美”不虛。
金東紙業有一個讓人很感興趣的特點,其生產所需的能源等配套需求都實行“自給自足”,公司自建有兩個萬噸級深水碼頭、一個熱電廠以及一個供水廠、一個污水處理廠、兩個生產輔料碳酸鈣廠。也許是過去金光集團做林漿紙生意,往往設廠偏遠,不得不形成“自給自足”的傳統吧。這也確實給公司帶來了好處,生產不會受社會上停水、停電之類情況的影響,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為公司實現循環經濟提供了方便。
金東公司在產生廢物的每一個環節,都千方百計進行綜合利用,不產生或少產生廢物。從投產開始,其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脫水后直接通過封閉傳送帶混入煤炭傳送帶,送到熱電廠鍋爐燃燒。污泥中含有碳酸鈣和纖維,前者有助于脫硫,后者有利于燃燒。金東每年燃燒污泥餅約1.7萬噸。
金東公司的重質碳酸鈣廠產生一些大理石渣,2003年開始,公司經過論證,決定變廢為寶,將石渣投入熱電廠循環流化床鍋爐進行煙氣脫硫,既減少廢物,又減少公司購買石灰石的費用,每年可利用大理石渣4200噸。
對熱電廠燃煤產生的煙氣,金東公司也通過技改進行了回用,利用煙氣中的二氧化硫制作造紙填料———輕質碳酸鈣,目前每年利用煙氣2.25億立方米。
熱電廠產生的大量粉煤灰,近年來價格不斷上升。金東公司并沒有將粉煤灰一賣了之,更不希望合同買主進行二次倒賣,而是以象征性的極低價格轉讓下家,但通過合同約定必須進行高技術含量的綜合利用,這樣保證公司的粉煤灰最終進入社會是有用的產品,不會產生污染。
活力的源泉
企業的生存以利潤最大化為惟一目的。但金東紙業搞清潔生產、搞循環經濟,從一開始就完全是企業自發的行為。兩者的指向完美地結合到一起。
就如公司所說,當地方政府部門組織企業進行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培訓時,他們發現自己幾年來所做的實際上就叫“清潔生產”,就叫“循環經濟”。
2000年,金東紙業通過了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2002年,通過了清潔生產驗收。2004年,金東紙業還被評為首批國家環境友好企業。
金東紙業有一整套激勵機制,鼓勵甚至強制公司內的部門和員工,每年都要有優化管理、優化生產的措施,各部門、各層面員工都得以參與到流程改造和成本降低的工作中來。節能降耗、循環利用是其中內容之一。2001~2003年,金東紙業開展清潔生產項目達150多項。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動,成為金東紙業保持發展活力的源泉。
榮譽也許不會成為企業從事清潔生產、開展循環經濟活動的內在動力,能促進企業利潤最大化應該才是采取這些活動的理由。清潔生產、循環經濟讓金東紙業從中受益匪淺。單位水、能源、原料消耗逐年降低,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這對企業意味著成本的降低。以噸紙耗水量的逐年減少為例,每年直接節約7000多萬元。排放水回用每年減少清水生產費用30萬元。污染物排放量的降低也減少排污費的交納。有些東西目前沒有算賬,但消耗的減少就意味著贏利的增加。如目前金東紙業的紙漿全部進口,2002年每生產噸紙需消耗紙漿64.27噸,2003年消耗62.74噸,2004年消耗減到59.55噸,下一步目標指向50噸。
金東紙業在實施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方面取得的成就,為國內同類企業樹立了一個標桿。日本王子制紙株式會社在江蘇南通投資設廠,原計劃噸紙耗水量為20噸,據悉被當地政府要求修改,減少耗水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