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的精明舉世聞名,這一點在桉樹問題上也體現得非常充分。從50多年前種樹改善環境,到今天環環相扣的產業鏈的延伸,層層疊疊的桉樹林,在雷州半島上鋪開的是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互生共贏的迷人畫卷。
房前屋后見縫插桉
在湛江,我們不僅驚異于遍地是桉樹,當地人種植桉樹的熱情同樣打動了我們。湛江市林業局副局長李觀翔介紹說,很多農民沒有辦法找到更多的土地種桉樹,于是利用插花地、間隙地種上幾棵桉樹,這足以說明桉樹在他們心中的經濟價值。目前,湛江全市桉樹種植面積已達350多萬畝。
湛江所轄的廉江市也是“桉樹的王國”。該市河唇鎮的鐘有貴,以前做房地產生意時虧過本,1997年承租了1800畝土地種桉樹,沒想到這成了他現在最主要的利潤來源。

在堆放著桉樹木片的湛江市霞海港碼頭,碼頭工人正在裝卸作業。本報記者 李英挺 攝
湛江的公路林是清一色的桉樹。徐聞縣林業局副局長許興流解釋說,放寬政策限制后,公路林基本上由造林大戶承包種植,雖然說誰投資誰擁有,但是路權仍在公路部門手中,需要砍伐時必須審報。被問及砍伐對景觀的影響時,許興流說,因為是分批砍伐,加上桉樹生長快,生長旺季,一天可長3厘米,一年最高可長10米,所以對景觀影響不大。
湛江大面積的桉樹林,為木材加工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目前全市年出口木片100萬濕噸(濕噸就是剛砍伐的木頭,未經曬干、烘干,含有水分的重量。編者注),賺取外匯4000多萬美元。
在湛江市的外貿碼頭和金光碼頭,記者看到一座座山峰似的桉木片,正待運往日本、韓國等地,也有部分運往海南供應金光漿紙廠。每一濕噸桉木片的價格約450元,產品供不應求。在湛江經營桉木生意長達11年的李清說,桉木片加工出口市場非常廣闊,澳大利亞的桉木片出口訂單已排到了2008年。
種桉樹收益明細賬
在雷州市唐家鎮黑樹村委會有一片2000多畝的桉樹林,湛江紅樹林保護局局長林康英測算道:種苗0.1元/株,工錢0.05元/株,土地機耕50元/畝至60元/畝,一年施肥100元/畝,一年租金70元/畝。不到4年就可輪伐,一畝產量為12濕噸至14濕噸,收購價格在湛江各地略有差距:320元/濕噸至390元/濕噸。一畝桉樹林砍伐一次一般有3800多元收益,扣除相應成本有3000多元的凈收益。即便產量有所下降,凈收益也應該有2000多元。以4年為一個輪伐期,平均一畝桉樹林地一年有500元以上的純收入。
桉樹砍伐一次后,第二、第三代萌芽林比第一代的產量更高,管理成本主要是施肥和人工除萌,一年只需150元左右。公路兩旁種植的桉樹林,由于通風、采光好,可以高密度種植,產量比一般林地要高出3倍。
“相對其它經濟作物,桉樹除了一年施一次肥外,基本上不需要費心費力,而且收入很穩定!绷挚涤⒄f,過去湛江所種的桉樹品種產量也不高,10年才砍一次,收益不大,很多農民砍了桉樹種甘蔗。1994年培育出U6等優良品種后,輪伐期大大縮短,收益明顯提高。過去砍了桉樹種甘蔗的農民又紛紛改弦更張,重新種上桉樹。
湛江市林業部門給我們提供的數字顯示,當地與桉樹相關的產業有種苗、造林、機耕、加工、外貿等,直接和間接就業人員100多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七分之一,年產值20多億元。
四處“搶”地種桉樹
在湛江,桉樹種植大戶開著“寶馬”車護林不是新鮮事。種植桉樹4000多畝、并擁有5間木材加工廠的女老板李清就是其中之一。
雷州市紀家鎮原企業干部陳炳宜1996年和1997年種桉樹1600多畝,2000年純收入80多萬元。他造林全部采用良種良法,請專業機耕隊耕作和專職人員管理。如今,他已種桉樹8000畝,產值預計超過1500萬元。湛江市林業局職工吳中亨1998年租地190畝造桉樹林,2001年9月轉讓青山稅后收入29萬元,扣除成本9萬元,凈收益20萬元。
在眾多致富典型的帶動下,從農民到機關干部、離退休老干部、私營老板以及外商外企都紛紛投資造林,興起了一股租地造林的熱潮。越來越多的私有企業紛紛貸款造林,過去由政府和公路部門負責的公路林,現在也成為承包造林的“搶手貨”。
由于桉樹種植熱潮大大提高了湛江當地的地租,包括李清等人在內的許多造林大戶,已經著手到鄰近省區大面積承包土地種桉樹。在海南昌江,就有李清租地種下的桉樹林。
作者:鄧建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