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紙業門戶網站
新聞中心
國內 國際 財經 科技 環保 企業 印包 專題 分析 參考 視點 紙印行 圖片
 

蔡倫故里耒陽:手工造紙術仍在民間“身體力行”

2005-05-05
 

  湖南耒陽黃市鎮涼亭村的梁成富年僅二十八歲,但作為偉大發明家蔡倫故里的自然傳人,他從事傳統家庭手工作坊的造紙工藝已有十個年頭。 如今,他是耒陽“蔡倫手工造紙坊”的一名演示員,成為了蔡倫文化的傳播者。

  其實,在梁成富家鄉幾乎所有成年男子都傳承了先輩蔡倫這一傳統造紙技藝。即使現代化的機械造紙工藝早已取代了“身體力行”的手工造紙術,但耒陽的黃市鎮、亮源鄉、新市鎮、坪田鄉等地仍在民間流傳。

  史料記載,公元一零五年,蔡倫經過多年“暴體田野”的潛心研究和反復試驗,利用樹皮、廢麻、舊布、破魚網等原料,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張質輕價廉、適于書寫的植物纖維紙,史稱“蔡侯紙”。其后,蔡倫回到故鄉耒陽,傳授手工造紙術。

  不論時代變遷,世道興衰,手工作坊造紙源承著蔡倫在耒陽代代相傳,它不僅開創了世界文明的新篇章,也一度成為耒陽人民富國興邦的重要產業。尤其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具有得天獨厚竹林資源的黃市鎮等鄉鎮,家家搗竹造紙,商貿繁盛。

  直到七十年代以后,由于現代工業的興盛,迫使傳統手工業淡出,傳統造紙術也由于工藝滯后、勞力繁重等限制,面臨“造一尺,壓一寸,只有吃,沒有剩”的窘況,不得不退出歷史舞臺。可是,造紙術發源地河南、蔡倫故里耒陽仍有著蔡倫的傳人堅守著一份執著,繼續做著蔡倫文化的傳播者。

  梁成富的父親便是其中一個,F在,他仍用著傳統家庭作坊工具,按照漚料、搗料、抄紙、榨紙、分紙、晾紙的流程精心制作著每一張“蔡侯紙”。只是,傳統工藝的“蔡侯紙”雖有所改進,已無法與潔白、流暢的現代紙相比,因而多為民間祭祀用紙。

  與父親不同的是,梁成富每天在“蔡倫造紙坊”從事著傳統造紙工藝的表演,為的是向所有游客展示手工造紙術這一博大精深的蔡倫文化,讓更多生活在現代文明中的人了解蔡倫,了解歷史。

  渾黃的紙漿池前,梁成富嫻熟地用竹簾在池中抄出一張張濕紙,水漏紙出,隨后平穩地疊放一旁,整個“抄紙”流程如線條般流暢,不過一秒。疊至尺來高時,壓去濕紙水分,然后將已渾然一體的濕紙均勻分開……

  觀者惟有驚嘆不已,嘆年輕傳人的技藝精湛,嘆古人蔡倫的功高寰宇。

       作者:劉雙雙李思之

 
評論】【推薦】【打印】【關閉

相關報道:
熱點推薦
福伊特造紙技術中國區總裁劉明明在六年時間里,在中國高級造紙機市場上獲得了51.5%的占有率,超過了所有的競爭對手…
歡迎投稿
圖片新聞
造紙作坊水碓遺址
關于本站 | 服務條款 | 版權條例 | 免責條款 | 聯系方式 | 意見反饋
Copyright @ 2000-2004. JingHua Paper Inform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