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4月1日起,重要建設項目必須得到環保部門的批準。這是新出臺的河南省《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分級審批規定》的內容。該文件規定,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內的建設項目;造紙、釀造、印染、電鍍、水泥、冶煉等重污染行業的建設項目;生產轉基因產品的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建設項目,在開工以前要到河南省環保局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省環保局將根據最后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進行審批。省環保局局長王國平告訴記者,這是省政府貫徹執行黨中央關于可持續發展戰略在省環保領域的一項重要決策。
六大污染源亟待解決 目前,我省污染最嚴重的有哪些方面?對于這個問題,局長王國平臉上顯得凝重了許多:目前我省污染最嚴重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水污染。在黃河、海河、淮河、長江四大水系中,屬嚴重污染的劣V類水質河段2938.4公里,占36.8%;平原地區淺層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農村飲用水安全受到威脅。 第二是大氣污染問題日益突出,部分地區大氣污染處于較重的水平。我省空氣污染以煤煙型污染為主,部分城市出現煤煙和機動車尾氣混合型污染。酸雨在一些地域時有發生。 三是固體廢物污染。特別是危險廢物污染、環境噪音污染、電磁輻射污染也呈逐年上升之勢。 四是生態環境惡化呈加重趨勢。我省生態環境比較脆弱,承載能力比較低,由于過度開發,我省生態環境惡化呈加重趨勢。 五是農業和農村生態環境繼續惡化。在農業生產活動中,農藥、化肥、農膜的大量使用,畜禽養殖業的發展以及傳統的灌溉方式等原因,使農村環境問題日益突出。 六是城市生態環境失衡問題嚴重。城市功能不完善,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問題突出,綠化率低,效果差,“熱島效應“明顯。
八大舉措助推中原崛起 為努力實現中原崛起、構建和諧社會,確保人民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今年,河南省環保局確立了八大環境保護戰略構想和重要舉措。 一是大力推進循環經濟,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二是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從源頭上防止環境污染。從源頭抓起,標本兼治,逐步解決結構性污染問題,對造紙、釀造、化工、制藥、印染等污染嚴重的行業,實行更為嚴格的淘汰制度。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確保增產減污或增產不增污,努力實現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贏”。 三是對重點流域、區域進行環境綜合整治。八個重污染區域是:洪汝河流域、天然文巖渠流域、賈魯河流域、安林公路沿線污染企業密集區、鶴壁小金屬鎂企業群、平頂山煉焦企業群、新鄉市造紙廠群、新密市造紙廠群。 四是堅持和完善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加大環保執法力度,依法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為。 五是嚴把建設項目環保審批關,努力做到不欠新賬。 六是加快城市環;A設施建設步伐。按照省政府的統一部署,2006年年底以前,所有未開工建設的城鎮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廠必須開工建設,確保到2007年底,縣級以上城市都建成污水處理廠和垃圾無害化處理廠。 七是切實加強生態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工作,啟動農村小康環保行動。今年,省財政和中央財政已經拿出近2億元,為重污染區域的農村群眾打井,爭取在2007年基本解決因水污染導致的農村地區人畜飲水安全問題。 八是加強環保監控和執法能力建設。2005年年底前,建成全省環境信息網絡,跨市界河流斷面水質自動監測站和省控重點污染源(含城鎮污水處理廠)在線監控設施;2006年年底前,市控重點排污水企業必須安裝水質在線監控裝置。2007年年底前,分期分批建成大氣和水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控設施,并與環保部門聯網。 (記者 王紅偉 實習生 任東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