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廣西貴糖集團掛上了我國第一塊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的牌子。幾年過去,建設成果如何?如今,該集團已形成以甘蔗制糖為核心,“甘蔗———制糖———廢糖蜜制酒精———酒精廢液制復合肥”,以及“甘蔗———制糖———蔗渣造紙———制漿黑液堿回收”等工業生態鏈。
廣西最早的循環經濟模式出現在制糖業。當貴糖人把制糖后產生的“廢物”神奇地變廢為寶,生產出紙張、酒精、復合肥、水泥等一系列產品時,不經意間就把循環經濟的理念寫在整個廠區里。2001年8月,貴糖集團掛上了我國第一塊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的牌子。歷經幾年打造,該集團的生態工業鏈日漸完善,目前已形成了以甘蔗制糖為核心,“甘蔗———制糖———廢糖蜜制酒精———酒精廢液制復合肥”,以及“甘蔗———制糖———蔗渣造紙———制漿黑液堿回收”兩條主線的工業生態鏈。此外,還形成了“制糖濾泥———制水泥”,“造紙中段廢水———鍋爐除塵、脫硫、沖灰”,“堿回收白泥———制輕質碳酸鈣”等多條副線工業生態鏈。這些工業生態鏈相互利用廢棄物作為自己的原材料,既節約了資源,又能把污染物消除在工藝流程中。
在生態工業園區的影響下,南寧糖業股份公司按照集中制漿、分散造紙、統一治污的思路進行生產布局和產品結構調整,將原來分散生產、污染嚴重的酒精生產和造紙制漿進行新的規模組合,開發出“甘蔗———制糖———廢糖蜜制酒精———酒精廢液制復合肥”、“甘蔗———制糖———蔗渣制漿造紙”兩條生態工業鏈,實現了集中治污,從根本上解決了制糖、造紙和酒精生產的結構性污染問題,也改變了過去糖廠前門產糖、后門排污的形象。目前,在南糖股份公司的蔗渣、糖蜜、白泥等廢物的利用率都達到100%,綜合利用產品的產值達3.8億元,占企業產值的30%。
廣西以企業為基礎、工業園區為平臺,通過資源節約、綜合利用、清潔生產和資源再生利用4個途徑,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并著手建立循環經濟園區。廣西要求各市要合理規劃園區內的資源流和能源流,通過廢物交換、循環利用、清潔生產等措施,實現園區內上游企業產生的廢物轉化為下游企業的原料,實現園區內的“零排放”。
此外,廣西將強化重點污染源治理,對郁江、邕江、左江、右江流域內的造紙、制糖、酒精等重點行業的產業結構和布局,逐步完成流域內重污染企業的改造、搬遷,減少廢水排放量和污染負荷,對技術落后、污染嚴重、治理無望的企業,要分期、分批關停,堅決淘汰落后的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