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紙網記者何玲)APP整合林業與造紙業,實現企業內部上下游產業一體化,金海漿廠的順利投產使APP中國的林-漿-紙產業鏈完整,真正形成了“資源-產品-再生資源-再生產品”的循環發展。
1、改善造紙原料結構、促進我國造紙行業的產業提升
中國造紙原料結構中,纖維比重偏低,僅20%左右,不足發達國家的1/3;“以草為主”和原料現狀造成企業規模小(平均僅1.2萬噸),污染嚴重,產品檔次低;
中國造紙原料中,國產木漿僅200萬噸,自給比例僅5%-6%;木漿進口量已躍居世界第一。2003年達到60萬噸,今后需求量將極度擴大;
國家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十五”及2010年專項規劃指出,必須大幅提高中國紙業木漿自給率,計劃從目前的6%左右,在2010年提高到15%。國產木漿產量達到750萬噸;
金海漿廠將年產木漿100萬噸以上,可使我國紙業木漿自給率提高30%以上。

抄漿機
2、金海的環保投入和污染治理效果,改變了人們對漿廠的不環保印象,成為中國“清潔生產,綠色制漿”的典范清潔生產工藝使流程中產生的污染物減少并全部得到有效處理;
盡可能回收及綜合利用,變廢為寶;
經處理的廢水、廢氣排放遠優于國家一級排放標準,廢水排放指標中COD、BOD僅是國家標準的1/4,SS是國家標準的1/3;
廢水達標后采取深海專用管線遠程排放,把對環境影響降到最低限度。
3、實現林、漿、紙整合,促進造紙工業永續經營和可持續發展
在市場機制促進下,將分離的林漿紙三個環節整合,讓造紙企業負擔起造林責任,解決木材原料問題,以紙養林,以林促紙;
每公頃松林或桉木林,每年從大氣中吸收90噸二氧化碳,大面積植樹造林,提高森林覆蓋率、保護生態、凈化空氣、減輕天然林壓力、遏制水土流失;
林漿紙一體化,人工林生產的木材得到長期穩定使用,促進林業集約經營和林木轉化效益。

抄漿打包線
4、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增加社會效益
金海漿廠預計年實現利潤10億人民幣以及同等水平的地方稅收;
金海產業鏈帶動基建、運輸、建材、鋼鐵能源、海運等相關產業發展,培育地方經濟增長點,調整地方產為結構。盤活洋浦港吞吐量;
投產后,直接用工將達到3000人,大量的勞務、維修工作實行協力廠商外包。每天超過一萬噸的貨物裝卸、運輸,大量包裝材料、輔料委托加工,有助于提升洋浦服務業、勞務就業,促進社區加工業發展。
建設速生豐產林,從育苗、定植、管護、砍伐、運輸等多方面帶動農林產業體系發展。每年所造林60萬畝,投入資金5億元,從業人員平均每月超過一萬人;
新開和整修林道、解決海南山區交通不便問題,為當地農民出行提供了極大方便;
組織當地百姓參予造林,增加經濟收入,學習先進營林與管理經驗,提高勞動者素質;
增加就業,吸納優秀人材,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