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市銅梁縣西泉鎮接廳村周邊的工業
CCTV.com消息(共同關注):本周,就是從3月21好到28號,是中國水周。所以這幾天關于水的新聞報道就特別多。今年水周的主題是:保障飲水安全。據科學家研究發現,地球上能夠飲用的淡水資源其實很少,只占整個地球水資源的1%。所以很多地方面臨干旱缺水的威脅?墒牵有很多地方,守著河流湖泊也缺水。這是為什么呢?在重慶市銅梁縣西泉鎮接廳村,長江的四級支流小安溪河就從村旁流過,可村民們卻在忙著從山上引水。這又是為什么呢?
銅梁縣西泉鎮接廳村是距離小安溪河最近的一個村。遠遠看去,小村莊在綠樹掩映中。小安溪河在村旁靜靜地流過。一幅田園詩般的景象。然而走近卻發現,水面并沒有想象中的清澈。村民告訴我們,現在我們看到的是經過這幾年的治理后的面貌,10幾年前的水質和現在比要差得多。
記者:老人家打攪您一下,問您幾個問題,這河里的水有沒有污染?
銅梁縣西泉鎮接廳村村民:有污染,有毒性。
記者:洗菜洗衣服可不可以?
銅梁縣西泉鎮接廳村村民:要不得。 污染了。
記者:污染了多少年了?
銅梁縣西泉鎮接廳村村民:好象有40年了吧,泡沫有這么厚,那邊那個支部書記往前走,牽了一頭豬到西泉那邊去殺,在橋頭跌下去了,豬倒在泡沫里淹死了,豬都淹死了。
小安溪河主流發源于永川市的白龍洞,途經雙橋、榮昌、大足、銅梁、合川四縣注入涪江后進入嘉陵江。全長170公里,是長江水域的一條重要支流。其中,流經銅梁縣的河長88、3公里,占全長的一半多。
居住在王家碼頭的王永初老人今年81歲了,打小就生活在河邊,年輕時還在小安溪河里當過纖夫。說起身邊的這條河,他如數家珍。
王永初(銅梁縣西泉鎮接廳村):這條河灘多灘險落差高,要開水閘水,冬天不管是下雪也要下河,衣服都要脫光了下水,去收石頭閘水。
記者:那時候河里的水怎么樣?
王永初(銅梁縣西泉鎮接廳村):水以前好,在1958年以前,那條河里的水都比較好,1958年之后就開辦工廠,化工廠多了。
老人告訴記者,在1958年之后,由于沿河而建的化工企業的出現,這條河就開始了幾十年的污染史,老人清楚地記得10年前發生的一場有化工廠排污事故,使得這里魚幾乎遭受滅頂之災。
王永初(銅梁縣西泉鎮接廳村村民):是屬于永川那邊管的,那個水池好像是垮了,那條河里的魚,基本上都死完了,永嘉那邊很多人撿魚吃了,很多人吃魚都中毒,醫院都住滿了,開始的時候就是西泉紙廠,那時候只有這一家廠,有堿水流下來。
村民所說的西泉造紙場位于村西頭,是一家具有幾十年歷史的老廠,當年也是排污大戶。

工廠的污水池
西泉造紙廠技術員:在七八十年代高峰期,一天可以排10萬多噸廢水,10萬噸廢水概念就是整個漫山遍野全是泡沫,覆蓋面達到4、5平方公里,整個流域,對整個小安溪河從河入口到出口,3到5公里范圍之內全是泡沫。
王永初老人告訴我們,這幾年政府加緊了治理,小安溪河的水質比5年前要好得多,F在河里已經有了魚,但飲用還是一個遙遠的夢。
王永初:好多年了,也不喝那里的水,也不用那里的水,自己家里打的機井,河里的污水會滲透到里面,井水也許受些影響,因為機井鉆下去有10多米深,河的落差沒有10多米。
守著河流卻沒水吃,連井水都受到污染。多年以來,這一問題一直困擾著接廳村的村民。在西泉鎮管轄的10個村中,有8個村沿河而設,和接廳村一樣,用喝水問題成了大家共同的難題。
銅梁縣西泉鎮接廳村村民:洗菜喝水用不用河里的水,誰洗菜用那里的水都會毒死。
村民(二):以前的小安慶河清澈見底,清到起碼是2-3米深,都可以看的清清楚楚。
為此,從2001年開始,西泉陣鎮政府引資100多萬在山上實施改水工程。
鄒尚江(銅梁縣西泉鎮副鎮長):我身邊這個飲水工程就是鎮里面采取業主負責制,引資100多萬,全面改造了,我們農村飲水工程是一部分,從征地建壩址、鋪設管道、建設全鎮的自來水管網,解決人畜飲水的困難。
在各方面的支持下,工程很快得以順利實施,廣大飲水困難的村民飲水困難得到緩解。
鄒尚江(銅梁縣西泉鎮副鎮長):這項工程現在受益的人口據統計有1500多戶,6000多人。
到目前為止,所有自來水管網都已經完成,清潔的泉水通過管網流進村民家里。為了確保村民的飲水安全,鎮里特地雇了6的管水員,每天上山檢測水質,維護水管。
如今的西泉鎮村民們每戶每月只需要交納3塊錢,就能接上自來水。到目前為止,生活在河邊的絕大多數居民們都喝上了干凈的泉水。
王永初:這水好。
喝上自來水的王永初老人感覺生活很愜意,只是節儉了一輩子的老伴覺得這每個月3塊錢的水費有點冤。
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各種粗放型高污染的企業在在小安溪河邊沿河而建,幾十年的污染下來,小安溪河已經不堪重負。經當地環保部門檢測,到2001年,小安溪河的水質為五類水,屬于重度污染。生活在小安溪河邊的百姓苦不堪言。根據了解,針對小安溪河污染的治理,是從近幾年才開始的。
劉正平現在正在一家建筑工地上打零工。在此之前,他曾經在華興鎮的一家小造紙廠工作了整整10年。一年前,這家工廠因為排污問題被政府強行關閉,他也隨即丟掉了飯碗。
劉正平(銅梁縣華興鎮村民 ):環保局說不準干了,這個紙廠立即停工,后來就沒干了,這個廠建廠大約12、3年,現在沒有錢了,我們當地老百姓希望這個廠辦起來,老百姓能掙幾個零用錢。
與他有著同樣命運的是永嘉鎮的陳光榮,他工作的過的龍門碳酸絲廠已經關閉一年多了,但相比之下,他顯得坦然得多。
陳光榮(銅梁縣永嘉鎮村民):廠關了當然是好事,對于我們有點壞處,也有好處,好處就是人不得病,空氣好一些,如果是關了的話,我們也賺不到錢。
記者:今年多大歲數?
陳光榮:50歲了,愿意在廠里打工,我不想在這個廠子里面干。
林擇良是永嘉鎮主管工礦安全生產的副鎮長,他帶領記者參觀了已經關閉一年多的碳酸絲廠。
由于銅梁碳酸鍶鹽比較豐富,市場利潤非常高。從上個世紀開始碳酸鍶產業一度成為銅梁縣的支柱產業。上世紀90年代初,永嘉鎮投資一百多萬成立了龍門鍶鹽有限公司,效益非常好,但經營到2003年,就因為污染嚴重被叫停。
林澤良(銅梁縣永嘉鎮副鎮長):由于我們銅梁碳酸鍶鹽比較豐富,這個廠在正常生產的時候,一年能為我們政府提供150萬左右的財政稅收,能安置當地一百多農民就業。
記者:后來為什么要關掉?
林澤良(銅梁縣永嘉鎮副鎮長):主要是因為污染太嚴重它的污染主要是水和大氣,水排出去,沿河的農民喝了水以后普遍反映肝大,空氣污染厚,我們當地農民養的蠶,都不吐絲,縣政府對此進行關閉。
記者:縣政府的決定,你們能不能接受?
林澤良:說實話我們對我們政府的決定感到很惱火的,由于這個廠一年可以提供150多萬的稅收,是我們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關了過后對我們財政收入有很大影響,但是為了要對當地農民負責,減少對小安溪河的污染,我們還是決定把它關了。
隨后,林擇良又帶領記者來到車間,看著一大堆閑置的沉降設施,他告訴記者,這些設施對排污問題并沒有起到多大作用。
記者:后面的池子做什么用的?
林澤良:主要是沉淀工業污水的池子,廢水流過來在這里沉淀,沉淀池起到一定的過濾作用,但是總體來說作用不是很大。每天沉淀100噸左右。水沉淀以后,通過那個公路上,埋了一條管子,沿著那個公路河岸排到一公里以外的河里去了。

長江的四級支流小安溪河
劉正平和陳光榮所在工廠的關閉是銅梁縣整治小安溪河污染的標志性事件。為了徹底整治小安溪河的水污染,從2004年年初起,銅梁縣委依法關閉了15家造紙企業,并對污染嚴重的碳酸絲行業實施綜合整治,依法強制關閉了四家污染較重的企業,并加強對其他企業進行拉網式突擊檢查,并派出執法人進駐企業實施監管,確保企業排放達標。
張令(銅梁縣環保局副局長):2004年我們對企業的環境,違法行為進行了嚴厲的查處,光是我們的罰款,就達到36.5萬元。
除了對一批不合格小廠強行關閉外,銅梁縣還敦促大企業進行排污設施建設,原西泉造紙廠為此專門投資近千萬上馬了一套中段廢水處理系統。
現在,凡準備落戶銅梁的企業,或擬建項目,必須經縣經委、計委、建委、環保、國土等職能部門聯合會審,對審查不合格的項目一律不準開工建設。
段飛(重慶市銅梁縣副縣長):從目前來講確實要損失一些項目,比如說去年我們就拒絕了一個山羊皮制革的項目,是一個制革的項目,120萬張羊皮的項目,同時我們還拒絕了另外一個10萬噸的再生造紙的項目,確實從現在來看會損失一些項目。
雖然銅梁縣加強了各種措施,也經歷了損失短期效益的陣痛,但是,我們在采訪中發現,又有新的問題出現了。
李長宏(銅梁縣環保局執法大隊大隊長):這個就是我們在現場執法中發現的,企業直排行為,這個就是在執法中發現的偷排行為。
根據李隊長介紹,有些企業選擇在夜間排污,和執法人員玩起了貓捉老鼠的游戲。
李長宏:它在里面埋在很深的地方,看不出來,平常是看不出來的,這種偷排行為,我們執法人員接到群眾的舉報,然后直接到現場,對這個暗管進行了開挖,這是河順著這個河道,從這個地方下去,他是從個地方下去的,最后我們挖出來,挖出來,你看這里一根,這下面還有一根,都切割了,這里還有一根,都是直接排放的。
執法上的難題只是一個方面畢竟在銅梁縣境內執法,再難也有解決辦法。但是在采訪中我們發現,已經被銅梁縣環保局關閉的碳酸絲廠已經是人去樓空,可對岸的一家碳酸絲廠卻黑煙滾滾,正在加工。
記者趕到現場的時候,只見工人們都停掉了手中的活,沒有一個愿意回答記者的提問。在這時,一個自稱是技術人員的人告訴我們這里早在去年11月份就已經被政府叫停了,叫停之后,他們也沒再生產。
川市板橋鎮某鍶鹽廠員工:在(去年)11月份就停了,停了過后主要是把廢石烤了,整個廠都結束了。
記者隨后發現上噸的原料還在蒸餾室里淬烤,高溫淬烤后出現的劇毒氣體硫化氫彌漫了整個車間。
當記者從里面出來后,發現剛才還在干活的工人已經放下工具不知去向,在廠房空地上,堆放著一大堆原料石。
隨后,記者在庫房里還有上百袋加工完畢的碳酸絲成品,上面寫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制造“的字樣。至于原因,廠方人員說這是出口產品。
川市板橋鎮某鍶鹽廠員工:這種工業都是這樣。
記者:在關閉以前是不是寫的永川?
川市板橋鎮某鍶鹽廠員工:包裝袋上都是這樣,一直這樣。
記者:出口到哪里去?
川市板橋鎮某鍶鹽廠員工:出口韓國、 日本,都是出口產品。
記者:多少錢一噸?
川市板橋鎮某鍶鹽廠員工:那不知道,那是老板的事。
就在記者采訪的時候,一輛大貨車還沒開進來就停在了工廠附近,等到記者趕到的時候,司機已經不知去向,在車上記者發現了裝好的原料石。住在附近的村民們告訴記者,雖然被叫停,但這家廠并沒有實際停止生產,一直都在偷偷摸摸地往河里排污。
記者:這個廠的污水排到哪里去了?
銅梁縣永嘉鎮村民:都是跟著大河走。
記者:怎么排的?
銅梁縣永嘉鎮村民:都是用管子,在河里,一般的人都找不到。
根據了解,這是一家早已經被政府關閉的碳酸絲廠。由于地處板橋鎮,而板橋鎮又屬于永川市的轄區,所以銅梁的執法人員鞭長莫及,所以就出現了這邊停產,對岸排污的奇怪現象。由于永川地處上游,污水一經過排放,直接受害的還是處于下游的銅梁合川兩縣。
由于河流排污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如果哪一個縣市出現偏差都會影響治理排污的效果。為了解決管轄權帶來的治污困難,銅梁縣縣長牽頭成立了綜合整治工作小組。
段飛(銅梁縣副縣長):我們去年市環保局就組織我們相關區縣開會,專門對這個事情進行協調,同時我們六個區市縣專門,成立了一個協調領導小組。
就在記者采訪的第二天,永川環保局就對家企業實施了重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