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ㄖ袊埦W記者何玲海南報道)3月27日,金光集團APP在海南召開媒體見面會,展示了金華林對生態保護的措施。
1、土壤侵蝕,水土流失:
A、選擇坡度小于250C林地,遠離河谷、水庫造林。
B、清山不剃頭、極少煉山,中間留綠帶,保留鄉土樹種、水源林。
C、整地:環山挖穴,不全墾且環山作業。
D、合理的栽植密度,避免造成地力衰退或破壞自然環境平衡。
E、采伐林地的枯枝、樹皮留在林地內就是防止水土和養分流失,避免地力衰退。
2、土壤結構與肥力影響:
A、2002年聯合國糧農組織發表了專題報道指出;在已經混化的立地和濫伐的跡地上種植桉樹人工林,可以改善土壤狀況,并且桉樹比其他大多數樹種歸還土壤的營養更多。
B、選擇荒山荒地造林,有林地比荒山荒地水土保持功能強,這是無需論證的道理。
C、“適地適樹”對十分貧瘠的濱海砂地、土層簿地選擇木麻黃或相思樹種。
D、禁止農民、牛、羊破壞枯枝落葉層,保護好林下的枯枝落葉就是防止水土和養分流失,避免地力衰退的最有效手段。
3、生態多樣化、林下植被情況、群落:
A、清山造林時,保留鄉土樹種、水源林,以維持生物多樣性。
B、桉樹人工林不是種在天然林之上,而是在草地或雜灌木較少的荒山荒地上,種上桉樹以后,耐陰植物發展了,增加了生物多樣性。
C、桉樹人工林中干旱生植種類增多,而荒地、草坡原有種消退。
D、發展多種造林模式:桉樹間種西瓜、菠蘿等農作物;桉樹與其他樹種混交。
4、采伐、更新方式:
A、皆伐作業,伐區中間留綠帶;
B、采伐、更新林地采伐后不能煉山,不破壞林地凋落物,將采伐剩余物回歸土壤。
C、采伐、更新后大量施加N、P、K肥,充分補充土壤養分。
D、采伐重種地,推行單一無性系與混合無性系和實生苗造林搭配使用的模式,以避免林地地力定向惡化。
5、施肥/滅蟲方式:
A、使用科學的施肥,采用特制的桉樹專用肥和FMP肥,并依據樹木不同的生長期合理用量,進行平衡施肥、補充土壤養分。
B、使用高效的化學農藥,并注重農藥的環境協調性,尤其是使用時間,使用劑量和使用方法。
C、制訂應急的控制預案,以便及時,主動地控制病蟲害的發生和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