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報道:昨天,洋浦金海漿紙廠100萬噸制漿生產線將正式投產。昨天下午,金光集團亞洲漿紙業有限公司(簡稱APP)、金海漿紙廠高層領導在海口寰島泰得大酒店舉行媒體見面會,向來自全國20多家媒體單位的記者介紹了有關情況,并回答了記者們的熱點問題。
3億美元治污裝置確保清潔生產
制漿、造紙行業一直被普遍認為是世界上污染較大的行業之一,年產能力達100萬噸漂白木漿的洋浦金海漿紙廠,是否會造成環境污染和破壞?就各家媒體記者提出的疑問,海南漿紙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漢鴻做了詳細的介紹和回答。
劉漢鴻介紹說,在設計規劃時,就對環保問題進行了充分研究和論證。金海漿紙廠在污染治理方面投入3億美元,引入一流的裝置、完備的三廢處理設施、先進的生產工藝和嚴謹的管理體制,除生產流程中回收循環使用以及廢棄物綜合利用外,確保所有最終排放物經過處理均達到或優于國家一級排放標準。
劉漢鴻表示,近幾個月的試產效果表明,金海漿紙廠經過三級處理后向深海排放的廢水,其COD(化學耗氧量)僅為100ppm,遠低于400ppm的國家標準。業內專家表示,這樣的環保水平不僅在中國首屈一指,在世界上也處于領先地位。金海漿紙廠的環保投入和污染治理效果,將改變人們對漿紙廠的不環保印象,成為中國“清潔生產,綠色制漿”的典范。
把桉樹說成“抽水機”,冤枉
種植桉樹,是否會破壞地力?隨著金海漿紙廠一期工程的投產,桉樹一時成為了許多媒體關注的焦點。
對此,金光集團APP漿林事業部和海南金華林業的高層領導表示,對于桉樹是“抽水機”、會造成地力退化的指責與懷疑,其實是對桉樹的誤解。桉樹,在澳大利亞隨處可見,是澳大利亞植物中最有特色的一種。澳大利亞人因為她的美麗挺拔而選她作為澳大利亞的國樹。在澳大利亞東部沿海,茂密的森林郁郁蔥蔥。這廣袤的森林中90%是桉樹。但是 ,澳大利亞的土地是地球上最貧瘠的,低碳、高鐵的土壤呈深紅色;澳大利亞的氣候又十分干旱,但桉樹卻能夠在這種艱苦的自然環境中茁壯成長。如果沒有桉樹這樣的“土地衛士”,澳大利亞紅色貧瘠的土壤早就被風雨蝕食干凈。
在中國的云南,在已經成片的人工林中,可以看到的是桉樹林內植被豐富,主要為紫莖澤蘭、野蒿、蕨類、禾本類、藤本類、臺蘚、地衣、菌類及構樹、白臘樹等多種灌木,互生、共長情況良好且保持較高的生物多樣性。有關調查數據資料表明,人工桉樹林中其他植物的多樣性保持良好,昆蟲數量也保持良好,可以看出人工桉樹林也能形成自然良好的生態體系。
此外,每公頃桉樹林平均每年能從大氣中吸收9噸二氧化碳并釋放氧氣,大面積植樹造林,提高森林覆蓋率、保護生態、凈化空氣、減輕天然林壓力、遏制水土流失。
不接受來自于原始森林的木材
劉漢鴻介紹說,金海漿紙廠的投產,將使APP在中國的林漿紙一體化產業鏈得以完整實施,并在中國真正建立起可持續發展的循環經濟模式。同時,金海漿紙廠在國內業界第一個承諾,禁止采購來自于原始森林的木材,并要求漿廠在自己的木材供應鏈中剔除任何來自于已被確認為高保護價值森林的熱帶雨林的木材。
為此,金海漿紙廠采取了相關的措施以確保該承諾的兌現。首先,嚴格控制木材的收購環節,要求木材供應商必須取得當地政府部門的有關許可證。同時,廠方堅決不與存在毀伐原始森林現象的國家的木材供應商打交道。更重要的是,漿紙廠制漿工藝要求選用的是優質、均勻的木片,所以在生產過程中,工藝上就不允許雜木原材料的進入,否則就像“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同時,任何破壞環境廠家的產品,在世界各地都會遭到環保抵制和環保壁壘。
實施“林漿紙”一體化,農民增收有保障
據介紹,金海漿紙廠投產后,直接用工將達到3000人,大量的勞務、維修工作實行協力廠商外包。每天超過一萬噸的貨物裝卸、運輸,大量包裝材料、輔料委托加工,有助于提升洋浦服務業、勞務就業,促進社區加工業發展。同時,建設速生豐產林,從育苗、定植、管護、砍伐、運輸等多方面帶動農林產業體系發展。按每年造林60萬畝來計算,每年需投入資金5億元,所需從業人員平均每月超過一萬人。
APP有關負責人形象地比喻說,農民種植漿紙林的第一個好處,就是有穩定的銷售市場,而不會像前段時間出現的海南尖椒爛在地里賣不出的情況。(葉健升 鄒永暉 謝文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