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大地,百里洞庭,萬里長江東去。
在距離岳陽樓不遠的長江邊上,一個中國造紙業的領軍企業——泰格林紙集團悄然成長起來,一個帶領國企乘風前進的領軍人物出現在我們的面前。他就是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泰格林紙集團公司總裁王祥。
近日,記者走訪了王祥和他的泰格林紙集團并登上了岳陽樓。登臨岳陽樓,眺望煙波浩淼的洞庭湖,感受古人之憂思;走訪一個領軍人和一個正在走向現代化振興之路的國企,讓人頓生“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感嘆。
2004年7月1日,湖南岳陽林紙集團正式更名為泰格林紙集團。岳陽林紙集團的前身是岳陽造紙廠,始建于1958年。1997年前后,市場風云突變,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艱難轉軌,許多國企陷入困境。幾十年習慣按照國家指令計劃生產銷售的岳陽造紙廠,一時間也陷入艱難的境地。產品大量滯銷,資金短缺,企業虧損嚴重,工人發不出工資。
為了盡快使國企扭虧,上級有關部門先后多次調整企業領導班子,但企業仍然沒有走出困境。1998年7月24日,王祥臨危受命,正式出任岳陽造紙廠廠長。上級領導的信任、企業的艱難困境、幾千名職工期盼的目光,聚集在王祥身上。軍人的出身造就了王祥軍人的性格,他背負著沉重的壓力,毅然踏上重振國企的征程。
王祥接手岳陽造紙廠6年后,奇跡出現了。經過三年艱難的脫困期、三年的振興發展期,企業從原來的潛虧1.6億元,到2003年實現銷售收入34億元,利稅30多億元。產量從6萬多噸增加到60萬噸,總資產從6億多元增加到70多億元,凈資產從1.9億增加到32億,實現利稅3億元。如今,泰格林紙集團已形成以制漿造紙生產為主導產業,林業、機械制造、科研、商貿、港口運輸貿易及物流于一體的有大型綜合企業。集團旗下的岳陽紙業股份有限公司已成功上市。集團成為國520戶重點企業和湖南省加快工業化進程而實施“十大標志性工程”的重點龍頭企業,一躍成為中國造紙業領軍企業之一。
王祥和他領軍的國有造紙企業,在歷經風雨之后,不僅生存下來,而且正在不斷壯大。
王祥將企業發展歸功于黨的改革開放政策,歸功于國家和省市領導的支持,歸功于企業各級領導和廣大職工的團結一心、努力拼搏。
不換腦子就換位子
王祥上任之初便深刻地感受到,面對一個有40多年歷史的國有老企業,計劃經濟時代遺留下的舊觀念和舊體制根深蒂固。沒有思想觀念的革命,就不可能經得起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王祥認為,國企改革的關鍵在于觀念的轉變。于是他果斷地領導了一次又一次思想觀念的變革。
從1998年至今,集團連續開展七次大規模的觀念轉變教育活動。首先讓干部和職工知道簡單的道理:企業面臨困境,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條——企業倒閉、職工下崗。隨后便開展了“轉變觀念,走向市場”、“用發展來解決前進中的問題”等為主題思想觀念轉變教育。企業掀起急風暴雨式的頭腦轉變風暴,動用一切有效途徑宣傳動員,推行強制性轉變觀念。集團宣布觀念轉變的硬指標是“干部不換觀念就換位置”。王祥上任之初,便大膽調整生產和銷售思路,根據市場變化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這一看似簡單的思路,后來成為企業脫困的關鍵。
思想轉變教育使員工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理想追求發生了根本變化。這種變化從根本上支持了企業改革和發展,同時也促進了企業文化的培育和整體理念整合,為企業持續發展奠定了思想基礎。
“企業改革必須徹底!边@是王祥又一個重要思想。他認為,許多國企改革之所以半途而廢,很多是因為改革不夠深入、徹底。為此在改革之初,公司就實行了全員聘用制度和薪酬制度。全面推行談判工資,公司職員根據各自崗位和貢獻與集團協商談判確定工資薪酬,拉大內部分配差距,實行內部淘汰制。本著突出主業、分離輔業、剝離三產后勤事業原則,嚴格壓縮管理人員。剝離人員充實到輔業、三產等部門,F在,公司的后勤系統如學校、商店等全部剝離,三產的700多人現在不僅能養活自己還有利潤。既減輕了企業的負擔,又走上了產業化之路。
集團全力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管理制度和模式。在制度建立過程中,充分借鑒日本和西方以及國內先進企業成功的經驗。如今企業的一切領域和一切活動都有章可循、按規矩辦事。比如,一般企業制定計劃都留有余地。但是在泰格林紙集團,制定計劃不留余地,而是充分看到員工創造力,將市場壓力傳遞到員工身上,從而不斷挖掘員工和企業的潛力。
現代企業制度建設需要有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作基礎。為此公司對看準的技術和設備敢于做大的投入。2000年集團投入10個億購買一種芬蘭生產的當今世界最先進的造紙設備系統。該系統管理生產人員不到200人,年產達到20萬噸。僅這一套系統產量就比得上許多國內上萬人企業的年產量。
提及當年引進設備時壓力之大,王祥至今記憶猶新:“幾天睡不著覺,滿腦子全是那套設備”。項目建成后,王祥瘦了10多斤。先進設備引進后,公司選送數十名技術人員和大學生到歐洲及國內培訓。如今,整體系統管理運行良好,已顯示出強大威力。
黨建是企業發展的靈魂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都在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在市場經濟過程中,如何搞好黨建工作,成為許多企業面臨的新問題。一些企業黨建工作難以開展,黨員在群眾中缺乏威信,個別黨組織陷入癱瘓狀態。
提到這個問題,有38年黨齡的王祥感慨地說,我們的企業能有今天,黨的建設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功不可沒”。他的觀點是,只有不斷增強黨在企業中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才能匯聚成企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有了發展的原動力,企業才會不斷發展。王祥稱自己是“老共產黨員帶領老企業前進!
2004年7月1日,有數千名職工參加的泰格林紙集團慶祝建黨83周年暨表彰大會上出現了感人的一幕:出席會議的全體黨員高高舉起右手,在集團黨委書記黃亦彪的領誓下,重溫入黨誓言。一時間,鏗鏘的誓言在場內、在每個黨員的心中久久回蕩。會上,先進基層黨組織、黨員示范崗、優秀黨員受到集團的大力表彰。
為有效約束干部和黨員的行為,規范他們在經營管理中的行為,公司制定嚴格的廉潔、監察和效能規定。集團公司近日專門制定了《關于加強黨支部書記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監督管理的規定》。
在國內一些企業里,職工特別是青年職工不愿入黨,發展黨員成為難題。然而在泰格林紙集團,年輕知識分子入黨積極性很高。公司黨委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對入黨積極分子進行培訓、考察后,嚴格按照程序發展黨員。長期從事黨建工作的群工部部長石平西說,有些企業要求入黨的員工少,感覺發展黨員困難。我們這里正相反,要求入黨的越來越多。因為上級對企業發展黨員有名額限制,一些入黨積極分子還給公司領導提意見,希望增加名額。
有人負責,我執行;
沒人負責,我負責
在搞好黨建的基礎上,泰格林紙集團強力推行企業執行文化。這種文化不是一般表面意義上的文化活動,而是一種與企業發展緊密相關、操作性很強的企業文化。在建設和培育企業文化時,企業注重“五個結合”,即企業文化建設與觀念轉變相結合;宏觀引導和發揮各單位職工積極性相結合;文化建設與管理創新相結合;文化建設和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工作業績相結合;領導團隊和全員參與相結合。
在企業轉變觀念的過程中,公司既采取類似“急風暴雨”式的頭腦風暴,又有“潤物無聲”式平靜推進。在觀念的革新中,促進企業文化的成長。
公司領導班子認為,企業面臨最大的壓力就是發展的壓力,企業最終要解決的是就是發展的問題。公司上下倡導這樣一種理念:沒有辦不好的事,只有辦不好的人。這種積極向上的文化理念,為改革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步入泰格林紙集團的廠區,從車間到辦公室、從街道到文體廣場到處洋溢著濃郁的文化氣息。公司投入數千萬元興建了用于會議辦公、學習研究、休閑娛樂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岳紙文化活動中心、體育中心、沅紙文化活動中心、岳紙卓越學院等。公司定期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和技能競賽,使員工在活動中融入企業文化。既充實員工的生活,又營造出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集團所屬的岳紙電視臺、《岳紙報》、《三色旗下》、《今日快訊等》辦得豐富多彩、有聲有色,為企業文化建設增添了光彩。
在泰格林紙集團流行這樣一句話:“有人負責,我執行;沒人負責,我負責!痹谔└窦瘓F,熱愛祖國是文化,忠誠企業是文化,愛崗敬業也是文化。在人們抱怨眼下社會缺乏責任意識的時候,這種敢于、樂于負責的群體意識,成為企業發展的不竭源泉和動力。
王祥和他的“林紙一體化”
造紙工業一直因為大量消耗木材資源、水資源并產生污水排放,被認為是對環境影響較大的產業。如何將社會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生態建設結合起來,是擺在中國造紙業面前一道難題。
有著強烈社會責任感的王祥始終在思考、關注、努力解決著這個難題。為此,王祥和同仁們較早提出和踐行著“林紙一體化”的思路。2000年,他提倡主持召開了全國性林紙一體化研討會,將這一新的產業理念推向全國。
“林紙一體化”就是打破過去傳統林木和造紙分離的管理生產模式,將制漿造紙企業與營造造紙林木基地有機結合起來,既發展造紙企業,又建設原料林木基地,形成以紙養林、以林促紙、林紙結合產業化新格局,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最近,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將“林漿紙一體化”列為重點扶持產業,就足以證實這一創新理念的重要性。
被譽為“黑楊之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明庥對“林紙一體化”實施給于高度評價。他認為,“林紙一體化”營造速生林不僅增加農民收入,還可以提高森林覆蓋率,減少水土流失和環境惡化。2004年6月,集團又投入大量資金建成岳陽紙業股份有限公司林業科研中心。
近幾年來,公司狠抓循環經濟,相繼投資3億元,完成多項回收利用、綜合治理工程。企業每年因此創造循環經濟效益幾千萬元。同時,公司加大廢紙回收利用,提高廢紙回收率,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大力實施綠色生產、清潔生產,全面實現達標排放。此外,公司還把節約用水、合理利用水資源放在重要位置。從1999年到2003年,該集團年產從7萬噸增長60萬噸,產量翻了幾番,用水量不升反降。主要原因是采取節水措施,建設污水處理廠,實施一系列技術改造。如今,企業單位產品的耗水量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王祥說,造紙業不應是森林的破壞者而是建設者。我們的企業已不是簡單的進行環保治理工作,而是從源頭上大大減少污染、遏制污染。我們的目標是嚴格控制企業對環境的影響,“讓身邊的長江滾滾而來、滾滾而去!
截至目前,泰格林紙集團在國內造紙行業中創造了4個“之最”:企業造林面積全國最多;擁有全國最大的苗木基地,13000畝;全國第一家企業創辦的林業科研中心;擁有全國最大楊木原生基因庫。經濟日報以“讓造林和造紙牽起手來”為題,報道了王祥和他的企業“林紙一體化”的成功實踐,并稱之為“偉大創意!
泰格林紙集團公司被國家質量技術監督總局和中國質量協會授予“全國質量效益型先進企業”、被國家環保局評為100家先進環保企業。日前,國家綠化委員會授予王祥全國綠化先進獎章。朱钅容 基、吳邦國、楊正午、周伯華等國家和省領導同志對公司取得的成績給予積極的評價。如今,泰格林紙集團產品已行銷全國,新華社、人民日報、等中央以及地方的各類報紙都在使用他們的產品。他們的產品還出口到日本等對環境保護要求十分苛刻的發達國家。
泰格林紙集團為自己定下了這樣的目標:到2007年,集團公司將建設成為擁有510萬畝林業基地,年產漿紙180萬噸,產值120億元,利稅超過20億元的國際性林漿紙集團。
“當我不能率領企業前進時,我將退休;當我不能告訴員工企業該如何發展時,我就退休!闭f這話時,王祥的臉上露出平和的微笑。
【王祥小檔案】
王祥,男,1944年10月出生于遼寧省彰武縣,中共黨員,高級經濟師。1961年參軍,任通信員、參謀。1968年至1976年轉業任縣武裝部參謀、政委、副部長。1981年進入岳陽造紙廠,歷任車間支部書記、勞資處長、廠長助理、副廠長、黨委委員;1998年擔任岳陽紙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會董事、總經濟師、總經理、法定代表人。2000年9月至今擔任湖南泰格林紙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岳陽林紙集團)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岳陽紙業股份公司董事長。
1999年至2001年先后被評為岳陽市優秀企業家,岳陽市勞動模范、全國輕工系統勞動模范、湖南省勞動模范。2001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2年當選中國造紙學會副理事長,國家發改委輕紡司特聘造紙專家。2003年當選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