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了科技部科技攻關資助項目《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3》。根據該報告,在200個中國城市中,上海的綜合競爭力名列榜首,北京位于上海、深圳、廣州之后,屈居第4,比2004年第2名的位置又下降了兩名。但北京印刷行業表現不俗,在全國47個城市行業競爭力中排名第2位。
《報告》對47個城市50多個產業的產業集群競爭力進行了計量、分析和點評,以便各城市政府分析各自產業的現狀和發展潛力,為制定“十一五”產業規劃提供參考和幫助。北京制造業進入47個城市行業綜合競爭力排名前10的部門有6個,其中表現最佳的是北京的印刷業,在全國47個城市行業競爭力排名第2位,其他排名居前的行業分別是:電子、通信、計算機制造業排名第7位,其市場占有率與產業集中度均相當高,說明北京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競爭優勢明顯。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品的競爭力也很突出,排名第7位;燃氣生產和供應業也是北京表現突出的產業集群,市場占有率很高,企業規模優勢明顯,排名第9位。另外,食品加工與飲料生產業的綜合區位商指標在全國50個城市中分別排名第8位、第9位,產品市場占有率較高,競爭力很強。
相比之下,體現政府辦事效率的制度競爭力指標,北京則表現不佳。制度競爭力指標體系由產權保護程度指數、個體經濟決策自由度指數、市場發育程度指數、政府審批與管制指數、法制健全程度指數等5個指標組成。在這幾項指標中,北京的排名都比較靠后,而其中個體經濟決策自由度指數和政府審批與管制指數兩項,甚至排名后10位。這主要是由于北京等大城市的經濟體制不夠靈活,市場化程度還不夠高,政府職能轉變得不夠徹底,社會環境也不夠寬松,民營經濟不夠發達,因此制度競爭力方面不具有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