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成本上升和一波又一波的價格競爭沖擊后,我們看到,一次性衛生用品行業的企業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一些熟悉的品牌萎縮或消失了,但有人仍在考慮進入或看好這個行業,一些國內知名品牌和跨國公司的品牌也在繼續擴大投資。
在一次性衛生用品市場總體呈現供過于求的情況下為什么有些企業會躺下或停滯不前?為什么又還有外行業的投資人要進入?為什么知名企業和品牌在繼續發展?不難發現這些躺下者或停滯不前者都有一些共同點:
第一,資金鏈出了問題。前些年,一次性衛生用品行業進入的技術門檻和資金門檻很低,而在目前衛生用品行業競爭激烈的環境下,要想站穩腳跟,沒有充足的資金來源和暢通的資本流通渠道是不可能的,在消失或停滯不前的企業身上,我們可以很容易發現,它們或多或少地在資金上出現不暢的現象,要么是因為產品積壓,經銷商無法回款造成的;要么是自身成本控制不好,導致入不敷出。
第二,產品出了問題 。缺乏技術、研發能力不足、產品同質化嚴重,這些弊病在市場競爭的早期不易顯現,但時至今日,沒有新技術、新產品的企業已經找不到市場了。于是,在一些規模更大、成本更低、資本更雄厚的企業的價格擠壓之下,舍退出別無他法。雖然這種弊病在一些現存的衛生用品企業仍然存在,但它們憑借別的優勢,暫時彌補了產品本身的不足,不過,久而久之還是會爆發。所以,洗牌仍然會繼續。
第三,管理出了問題。企業內部的機制往往是決定成敗的關鍵。由于責權不明、利益分配不均,公司上層內部斗爭及爭權奪勢而導致一個企業的衰敗的情況幾乎在所有行業都有案例。
一次性衛生用品的衛生巾、衛生護墊產品正處于市場成熟期的初期,嬰兒紙尿褲和成人失禁用品處于市場成長期,在中國都還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外行業投資者的進入以及知名企業和品牌的繼續發展正是基于對市場的前瞻性考慮。一次性衛生用品行業的競爭甚至可以擴展到生活用紙行業的競爭就是打一場“持久戰”,是一個逐步調整、逐步淘汰的過程。同時,資源也得到不斷整合。誰笑到最后,誰就是勝者。 洗牌的過程總是充滿了故事,2005年會有哪些故事會發生,值得期待。但可以肯定,停滯不前,沒有創新的企業將最有可能被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