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日前,龍門縣博物館考古人員在該縣永漢鎮三寨谷發現一明代造紙遺址。
該造紙遺址依山而建,遺址中發現有水車舂碓的石基座、石椎(俗稱碓咀)、地窖(山泥自然填平,地面露出灰沙質地的輪廓)等遺跡。據三寨谷旅游開發區負責人介紹,他們于去年7月在造紙遺址旁開路,挖出一只印有“大明嘉靖年制”6字的青花瓷杯(殘缺)。據專家介紹,明嘉靖時期(公元1522—1566年)青花瓷杯(殘缺)的出土,可以說明其造紙(土紙)業的生產不晚于明代中后期。
說起舊時土紙的制法,清咸豐元年《龍門縣志》風俗篇中記載:“……造紙之竹曰紙竹,其法先斬竹投入地窖中漬以灰水,久之乃出而椎練,漬久則紙潔而細,速則粗而滲……運赴省城、佛山、石龍者不絕。”造紙遺址的發現,將為三寨谷旅游景區增色不少。 (羅振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