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金光集團與芬蘭斯道拉恩索公司兩強進軍廣西林業市場,讓速豐林在廣西“瘋”長。
據有關統計數字顯示,2001年到2003年,廣西速豐林以每年以31%的速度發展,2003年、2004年分別完成230萬畝和235萬畝。2001年至2004年,全區速豐林的種植面積已經突破770萬畝,出現了武鳴、邕寧、合浦、高峰林場、博白林場等20多個種植速豐林超20萬畝的大縣和林場。
政府和開發商正在尋找智慧,完成種植1400萬畝的大計。
兩巨頭之爭
面對廣西林業這個花季少女,金光堅決后發制人。
林漿紙一體化是廣西林業發展的重點。走產業化的發展路子,形成大規模的產業鏈,引進大型林漿紙加工企業成為必然。
據有關人士介紹,在廣西的林業加工市場,芬蘭的斯道拉恩索公司進入要比印尼金光集團早。但現在金光集團的發展更快些。
據欽州市林業部門的人士稱,金光集團的項目建設工作已經通過自治區發改委的審核,去年上報到國家發改委。目前,中國國際技術咨詢公司通過了金光公司的技術方案,工廠的土地問題也得到國土資源部的批準,工廠環評問題也得到國家環保局的通過,F在只剩下林業部的林業資源準入未被通過。樂觀估計,在今年5、6月份,國家發改委可能就會批準金光公司的項目建設。所以金光公司正在準備動工的前期工作,等項目一批準就馬上動工,按計劃在2007年正式投產。
為了扶持金光集團,廣西的林業部門計劃要造速豐林900萬畝。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積極發動各地種植速豐林的同時,還要求原來與斯道拉恩索合作造林的林場,也與金光集團合作造林。
我們再來看一下斯道拉恩索公司,這個在10多年前就已經進入廣西林業市場的跨國巨頭,跟金光集團相比較就顯得有些滯后了。據有關人士稱,目前斯道拉恩索公司的原材料供應基地主要在北海。公司在北海建廠的前提條件是,北海要建有150萬畝的速豐林生產基地,在整個廣西要造林500萬畝,以滿足其生產要求。據稱,由于造林的任務沒有達到他們的要求,至今斯道拉恩索公司還沒答應建廠。
高峰林場的負責人說,外國公司是比較實際的,沒有那么多的原材料基地,他們是不會建廠的。
而且斯道拉恩索公司與金光集團在爭奪廣西林業市場中,也發現情形有變。原來廣西有八大林場的速豐林是承諾供應給他們的,但現在其中一部分速豐林要供應給金光集團。
例如高峰林場與斯道拉恩索公司有協議在先,但現在高峰林場又要與金光集團合作,金光集團出錢,高峰林場找地種樹。
斯道拉恩索公司就改變了發展策略。據徐局長透露,在2004年中國—東盟博覽會期間,斯道拉恩索公司曾想與金光集團合作,讓欽州市作為第三方參與到兩公司的合作中來。
兩大跨國公司開始了新的博弈。
造林難題
兩大外資企業1400萬畝速豐林的需求量使林地成了搶手貨。
為了扶持印尼金光集團,廣西林業部門計劃要種植速豐林900萬畝,而芬蘭的斯道拉恩索公司則需500萬畝速豐林才能滿足公司的生產要求。
但從目前情況看,要滿足兩大公司的“胃口”并不容易。
2005年2月22日,在全區林業局長工作會議的分組討論會上,廣西各市的林業局長都在絞盡腦汁地思考著同樣的問題——怎么跨越擺在他們面前的“關卡”,確保完成今年林業廳下達的造林任務。
南寧市今年計劃種植速豐林的面積是22.5萬畝,林業局長盧禮杰坦率地說:“雖然今年的任務比去年少,但今年的難度更大,我們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用地不足!
這一問題不僅困擾著林業部門,林場也同樣因此而苦惱。據了解,今年高峰集團給高峰林場下達的造林任務是1萬畝,該林場的某負責人說,我們能種的地都已經種上了速豐林,叫我們再去哪找1萬畝地來種呢?
欽州市林業局長徐輝耀介紹說,去年欽州市與農戶簽訂了50萬畝的造林用地,但實際上動工面積只有20多萬畝。究其原因,徐局長很無奈地說:“簽訂協議的農民嫌地租便宜和租金到位有些緩慢,反悔現象較多;或者因為土地存在糾紛。”
據了解,在去年金光集團與廣西簽訂的合同中,所開出的地租價格為:一類地的年租金為30元/畝,二類地為20元/畝,三類地為15元/畝,四類地為10元/畝。一位政府人士說,這一價位,有些農民寧愿把土地撂荒,也不愿意將土地出租。
所以在分組討論會上,如何合理的運用好造林的前期經費成為討論的重點。
另外,種植速豐林要求連片,大工廠的大規模生產與目前的土地現狀是一個矛盾。由于農村土地經營承包實行50年不變的政策,且土地分散到千家萬戶,要把這土地重新整合起來難度很大。高峰林場的一位負責人說,分散經營會使成本提高,他舉例說,同樣管理1000畝的林地,連片的林地可能1個人就能管理,但分散的話那就不是一個人就能辦得到的。而且他們還有另一個擔心,要連片大面積種植速豐林,只能選擇在交通極其不便的荒山野嶺,F在種下去并不是問題,但以后砍了要運出來的成本卻很高。他說在一個連牛都不愿意去的地方,要給速豐林施肥和管理等,成材后再把木材從荒山里面運出來,必須要出錢修路,解決交通難問題,需要多少成本現在也無法估計。
限制速豐林種植用地的另外一個問題是,由于國家從保護自然生態平衡的角度出發,采伐政策有限額規定,沒經批準一律不能砍伐,特別是生態林更是保護中的重點。這樣,不能更新殘林重種就意味著造林用地受到限制。
高峰林場之慮
有一個問題一直在困擾著高峰林場。
據了解,高峰林場在1994年注冊成立了一個年產林漿15萬噸、木板40萬立方米的中纖維板廠,每年需要有100萬畝的速豐林作原材料。高峰林場的負責人說,中纖維板廠每年要控制50%至60%的原材料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但現在林場自有的速豐林還不能滿足中纖維板廠的生產需求。
據介紹,高峰林場從1999年開始就和國家開發銀行合作,開發行貸款給高峰林場造林,高峰林場負責找地種樹。有了銀行的貸款,1999年高峰林場第一期種植速豐林20萬畝,2002年開發第二期,開發面積為60萬畝。為了這兩期開發,高峰林場總共從開發銀行那里貸款2.7億元。
其負責人說,我們現在有地,也有資金的保證,有自己的木材加工廠,原材料還不能滿足自身的需求。
他說,雖然外國的企業提供了資金扶持造林,這對在沒有資金的情況下,是一件好事,有利于推進廣西林業產業化的發展,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但從長遠上看,必須要面臨三大問題。一是如果造林的任務沒有完成,也就是說在6年之后所造的商品林達不到每畝4.8個立方米,就要按合同的規定每畝補足4.8立方米,賠償公司的損失,于是就造成了造林單位要承擔起公司原材料供應不足的風險;二是即使是種植的速豐林產量完成了任務,但是超過部分要和公司分成。雖然現在的分成比例還沒有確定,具體的細節問題也沒有明確。為什么要分成是個值得思考的事情。三是與外國公司合作造林還涉及到一個木材的價格問題,以現在的木材價格恒定6年之后的價格,在木材價格一路看漲的利好形勢下,造林開發商顯然處于一種不對等的弱勢地位。為什么6年后不能按市場的價格去成交?
高峰林場的負責人擔心地說,雖說現在的采伐制度比較寬松,但到時一旦到了報批的程序,批與不批還是一個問題?誰能保證自己的砍林申請就一定會被通過呢?
據介紹,高峰林場到2006年就開始還款,他們還款的主要來源是砍林還貸。如果他們的申請沒有被批準,那現在他們所種植的速豐林就不能砍,不能砍就沒有錢,沒有錢就不能還貸,那高峰林場該怎么應對巨額的還貸任務呢?
其實高峰林場的擔心并非多余。據政府有關人士介紹,為了完成給外國企業的造林任務,個別地方政府甚至出臺了政策文件,要求在轄區范圍內所種植的速豐林一定要賣給有關公司,否則在采伐上就不予審批。
破題之解
針對目前速豐林種植中所遇到的這些問題,有關部門和單位正在積極地尋求解決的“良方妙藥”。
考慮到地租確實比較便宜,經過政府與公司的積極協商,目前金光集團已經同意提高地租,每畝在原來的基礎上再提高5元。而且這個地租價格不是硬性規定的,如果在與農戶協商租地過程中確有困難,每畝還可以上浮3元。
為了調動政府工作人員工作的積極性,金光集團提高了造林前期經費,從原來的每畝15元提高到20元。雖然只有5元錢,但對政府林業部門的工作人員來說是一個不小的鼓勵。某林業局局長深有感觸地說,至少金光集團還能考慮到我們工作的辛苦和成績的來之不易。
而作為負責造林工作主角的林業部門,不敢有絲毫的松懈,馬不停蹄地開展工作。
全區林業局長工作會議剛結束,南寧市林業局盧禮杰局長就馬上趕到各縣區,部署速豐林的任務落實。上午還在馬山,下午又到了武鳴。盧局長在電話中對記者說:“這些天一直都在忙這個事,實在是抽不出時間接受采訪!
盧局長表示,造林不僅是經濟工作,更重要的是政治上的意義。即使困難再大,問題再多,也要想方設法把今年的任務完成。
欽州市林業局徐局長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要把握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政府工作人員在做群眾工作時要過細、規范,不要再出現工作上反反復復的現象,真正做到簽1畝就動工種1畝。二是要改變以往前期經費的支付方法,只有在確定種上了速豐林的前提下,才能支付前期經費。三是要通過發動農民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種植速豐林,這樣一來,欽州市每年可以增加2萬至3萬畝的種植面積,是解決當前用地不足的一條好路子。
但徐局長的第三個建議尚未被金光集團所采納。集團考慮到這樣的操作比較麻煩,管理上也不方便,擔心付出了前期經費但不能回收到木材。徐說,其實金光公司的擔心是多余的,這個事情可以簽訂協議作保證。
廣西林業廳的黎廳長在會議上表示,要大力推進林業各項改革,不斷增強林業的發展活力。通過抓好武鳴、蒼梧、羅城縣的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試點,總結經驗,全面鋪開,突出解決商品林采伐手續繁多、限制過多和現有天然林中低產商品林改造難等問題,逐步實現經營者按意愿自主采伐商品林,縮短投資周期,增強投資者造林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