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對中國紡織業的反傾銷已使入世后本來被看好的中國紡織業的前景變得不確定起來,近來美國的反傾銷大棒又頻頻揮向中國的紙產品,國外反傾銷對中國造紙業又將意味著什么呢?
年內兩度被裁傾銷
今年年初至今,我國相關紙制品已經是兩度被美國商務部裁定存在傾銷。
就在日前,美國商務部(DOC)對中國輸美棉紙(tis-suepaper)產品做出終裁,認為中國棉紙以低于正常的價格在美國銷售,因此對所有涉案企業均征收112.64%的反傾銷稅。
美國商務部對我輸美棉紙反傾銷初裁的幅度是9.55%--163.36%,此次終裁結果不但對不應訴企業征收112.64%的反傾銷稅,而且對青島、福建等9家填寫了A卷并要求單獨稅利的企業也一律征收112.64%的反傾銷稅。
此次反傾銷案始于2004年2月17日,當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接受了曼紙業有限公司等7家造紙公司和美國造紙同業國際工會提交對棉紙、皺紙提起反傾銷調查申請。隨后,美商務部于9月21日裁定初步傾銷存在,但美方商務部立案后,發現"棉紙"案較為復雜,即對兩種產品分開進行調查,而在去年11月30日美國已經宣布對我皺紙制品終裁成立。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還于1月6日宣布,由于美國商務部先前已認定在美國市場上銷售的中國縐紙(certain crepe paper products)低于公平價格,該委員會因此裁定,從中國進口縐紙對美國工業造成實質性損害。據此,美國商務部將從中國進口縐紙發出反傾銷令。
影響很小
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美國對我國的棉紙實行反傾銷,對國內造紙業的影響很小。
國信證券研究員李世新認為,一方面國內這類產品本來就很少,代表性也。涣硪环矫媸录那闆r可能也有些復雜,并不見的我們生產的這類產品在國外就有多強的競爭力。
所謂的棉紙,其實指的就是被裁切為等長的薄紙,寬度等于或大于0.5英寸,每平方米不超過29克,包括卷紙、盒裝紙和折疊紙巾。據悉,2003年美國薄棉紙的進口總量為9.04億平方米,價值僅2790萬美元。據了解,目前國內的棉紙產量大約為10萬噸,棉紙產、銷量及出口量最大的國內企業福建鐃山紙業集團有限公司產量約為3萬噸。該公司產品60%以上出口歐美、東南亞及其他地區,而美國的市場占其出口總額的36%。
而國內造紙企業對此次棉紙傾銷應訴的積極性也不是十分的高。美商務部甚至還認為2家主要應訴企業------中國航空科技進出口總公司和福建南山紙業工業集團"在能力范圍內沒有盡量配合調查工作"。
擔心的是被傾銷
雖然此次棉紙被裁傾銷給國內造紙業帶來影響很小,可是其他類型的紙制品是否還存在遭受國外反傾銷沖擊之虞呢?
對此,李世新表示,就目前國內造紙企業出口情況而言,紙產品的出口規模非常小,占總銷售的比例不到5%,大部分市場都在國內,出口的主要是一些外資在中國的企業,它們有一些對外的客戶,比如說APP旗下的金東。現在整個國內的紙產品出口競爭力是很弱的,一般的出口都是因為一些很特殊的原因造成的,并不是因為我國的紙產品有很強的競爭力。
事實上,國內造紙企業還遠沒強大到能夠侵犯人家市場的地步,也許現在國內造紙企業更大程度上擔心的應該是如何防范外來的侵犯,而不是出口被反傾銷。
早在1999年,為了保護國內的新聞紙生產企業,我國就對原產于加拿大、韓國、美國的進口新聞紙開征反傾銷稅。及至2003年,通過對這幾個國家所適用的反傾銷措施進行期終復審調查,我國商務部又發布2004年第30號公告,決定對進口到國內原產于加拿大、韓國、美國的新聞紙仍然繼續征收反傾銷稅,實施期限為5年。
銅版紙方面,針對韓國、日本、美國和芬蘭四國進口的銅版紙產品存在傾銷行為,并對國內產業存在實質損害,2002年底,當時的外經貿部發布第45號公告,決定對上述國家企業征收6%--71%的反傾銷保證金。
而據青山紙業發布的公告, 2004年1月份,公司聯合國內幾家未漂白牛皮箱紙板生產商,并委托律師所代理向商務部提出反傾銷調查申請,要求對原產于美國、泰國和韓國的進口未漂白牛皮箱紙板進行反傾銷調查申請。2004年3月31日,商務部批復同意對上述申請進行立案受理。
反傾銷武器的頻繁使用,凸顯出造紙行業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國內上市公司應該充分利用好反傾銷保護提供的寶貴發展空間,增強自身的競爭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