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資金密集,技術密集,能源密集;建設周期長,投資回收慢,通常認為很難作為重點行業關注。然而,歲末將至,造紙類上市公司突然備受青睞。一時間,各路人馬云集齊魯大地,同時在二級市場上翻起陣陣波浪。
景氣:十年終鑄一劍
曾幾何時,造紙行業全行業虧損,設備陳舊,產品低劣,原料供給不足,環境污染嚴重,加上國際知名企業在國內強大的進駐與擴展——當年聲名赫赫的九大新聞紙企業,如今大多已風采不再。隨著國內經濟的迅速增長,造紙企業利用其在資本市場的優勢和國家的政策扶持,在設備、技術等方面進行了巨大的艱苦的投入。造紙行業的產量逐年上升,由1998年的2800萬噸增加到2003年的4117萬噸。進入2004年以來,機制紙和紙板的產量有加速增長之勢。目前我國造紙行業產能增長超過18%,國內紙業產量和消費量分別占世界總量的10%和14%,僅次于美國,且生產量和消費量的年增長幅度都超過兩位數。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和紙及紙板消費量之間存在較強相關性。伴隨著我國宏觀經濟的迅速增長,造紙業正步出低谷,全面復蘇。我國紙及紙板需求空間巨大,盡管目前我國紙制品的供給和需求之間的缺口已日益縮小,但是區域性的供需不均衡和結構性的供給不足依然存在。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利潤增長速度超過主營業務收入幅度。今年前九個月,造紙業銷售收入達到2127.14億元,同比增長24.53%。凈利潤為103.8億元,同比增長79.49%。供給缺口開始形成。今年前八個月,我國進口機制紙及紙板437萬噸,同比增長2.3%,出口機制紙及紙板63萬噸,同比下降11.8%,凈進口374萬噸,同比增長5.1%,上述數據表明,隨著新聞紙等反傾銷再延長五年之后,我國紙業的缺口開始加大。這無疑會幫助產品價格維持在高位運行,也保證了造紙業上市公司業績的靚麗。
升值:獲益的不僅是紙漿成本
我國的造紙原料,尤其是高檔紙的原料嚴重依賴進口,國際紙漿價格的波動,直接影響了造紙企業的毛利率和利潤水平。2003年全年我國紙漿進口用匯26.61億美元,共進口603萬噸,占全國木漿消費量的73.59%,也占到世界商品木漿總生產能力的12%。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我國紙產品年進口用匯僅次于石油和鋼鐵,列第三位。其中,產成品和原料各占一半。人民幣升值將直接降低造紙企業的生產成本。
同時,人民幣升值有利于減少進口設備的外債支付。自2000年以來,全世界每3臺新紙機中就有2臺為中國訂購。造紙行業整體的生產規模和產品結構提升較快,一些上市公司能夠在行業競爭中迅速崛起,很大程度上歸功于進口紙機投入帶來的生產技術的迅速提高,生產規模的幾何式放大以及產品結構的調整。由于企業對進口設備的需求增長依然巨大,人民幣升值有利于降低企業的財務成本。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企業利用國際資金購買設備,還可以直接降低企業的負債水平,提高企業的償債能力。
資源:林木可論英雄
木漿和廢紙進口量的增加,加大了原料供給的壓力,直接推動了國際市場原料的價格,影響了國內造紙企業的原料成本。同時由于國內造紙企業在未來的兩三年內產能會出現集中釋放,行業競爭加劇,行業整合的步伐加快,企業今后能否獲得充足的、價格穩定的原料供給將成為具有規模優勢的企業持續性發展甚至生存的頭等大事。
造紙企業的林漿一體化的戰略是增加原料供給,解決紙漿供需矛盾,降低木漿和造紙成本的有效手段。隨著今后市場競爭的加劇,造紙企業間的競爭必然延伸到上游的林業資源的占有和控制上,于是,林業基地建設的早晚和成林規模的大小,將成為衡量大型造紙企業生產成本控制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性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