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報陸續收到蒲城縣群眾來信,反映該縣一些造紙和化工企業,將不經任何處理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洛河,致使原本清澈的洛河變得污濁不堪。
2004年12月14日,記者驅車到蒲城縣進行了調查。當日下午3時許,根據群眾提供的線索,記者首先對該縣洛濱鎮一家化工廠進行了暗訪。在距離洛濱鎮約20分鐘車程的黨家灣水電站里,有 一家沒有掛廠牌的化工廠。這里的工人不多,只有五六個人在干活。在一間10多平米的廠房里,兩三個工人將生產好的產品往桶里裝。從成品桶上,記者看到廠名是蒲城縣氯酸鹽廠,生產的是“工業亞氯酸納”,每桶50公斤,廠址是“蒲城縣蔡鄧黨家灣”。在生產車間,記者只看到一兩個工人,室內光線昏暗,車間外邊有幾條細塑料管將刺鼻的黃水排到暗渠里,暗渠則通到了洛河。盡管流量不大,但刺鼻的黃水還是在河堤上沖出了一個大坑,坑的四周也泛著黃色,很顯然,是長時間形成的。
第二天早上,記者又到永豐鎮采訪。在這里的洛河大橋上,記者看到一股褐黃色的泛著白沫的污水從一條小河流向洛河。站在大橋上看,這里的洛河水真是“涇渭分明”:在褐黃色的污水流入之前,河水是清亮的綠水;污水流入之后,河水則變成了污濁不堪的黃水。當地一位村民說,流著黃水的小河叫大浴河。大浴河的水之所以黃,是因為上游有一家造紙廠在排放污水。這位村民說,過去洛河的水清澈見底,人們經常在河里抓魚。自從大浴河上游建了一家造紙廠后,洛河水就成了現在這樣,污濁難聞不說,夏天蚊蟲還特別多。
經當地村民指引,記者來到大浴河上游的這家造紙廠。來到廠門前,記者首先看到的是一股股褐黃色的污水從一根根細管道里面排出,經過簡單的過濾,就又從暗渠流走。雖然該廠的下邊建有污水處理池,但顯然并未起作用。這是一家用麥草生產黃板紙的造紙廠,麥草處理和生產車間設施簡陋,褐黃色的污水未經任何處理流到暗渠。一名工人告訴記者,該廠叫利亞造紙廠,現在是生產淡季,每天生產的黃板紙不多,但效益還可以,老板在對面還建有兩個紙廠,一個已經開始生產,另一個正在建設中。
為了進一步了解情況,下午2時許,記者來到蒲城縣環保局。辦公室主任聽說記者是要了解造紙廠和化工廠的污染情況后,說局長不在到渭南開會去了。無奈,記者只好又來到縣政府。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說,主管環保的副縣長外出不在,讓記者到宣傳部聯系采訪事宜。后在記者一再要求下,政府辦這名工作人員用電話與環保局進行了聯系。記者于是再次來到環保局,一位副局長接受了采訪。這名副局長說,黨家灣水電站里的化工廠大約是1995年前建的,該廠使用的原料是氯化納和硫酸,由于這兩種原料無毒,所以就比較放心。但是局里沒有給他們發放“排污許可證”,而且要求不能直接排放廢水。但該廠地理位置比較偏僻,環保局去檢查的較少。記者提出該廠事實上在直接排放刺鼻的黃水,副局長表示第二天就去檢查,檢查后才能知道排放的究竟是何種污水。
這位副局長告訴記者,利亞造紙廠目前是蒲城縣最大的造紙廠,年產量在2萬噸左右,五六年前,該廠還生產白紙,后被制止。該廠原來的生產能力在1萬噸左右,并建有相應的污水處理池。后來,該廠又增加了兩臺紙機,生產能力擴大到2萬噸左右,污水處理能力沒有相應提高。2004年11月初,環保局已給該廠開過會,要求他們在明年麥收前擴大污水處理能力,做到與生產能力相匹配。至于該廠現在存在的直接排放污水問題是不允許的,環保局可以去檢查處罰。
2004年12月23日下午,蒲城縣環保局一位姓付的副局長通過電話告訴記者,該縣環保監察大隊已經去黨家灣水電站里的化工廠進行了檢查,該廠確實在用細管道排放黃水,由于沒有做水質檢測化驗,有沒有其他有害成分不好說。付副局長還表示,將盡快請渭南市環保局對化工廠排放的黃水進行檢測化驗。對造紙廠排放的黃水,這位副局長說,因排放的黃水主要是麥草的雜質,沒有化學成分,問題不大,他們將督促造紙廠盡快擴大污水處理能力。(本報記者 王西建 侯曉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