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印刷對保護產品、美化商品、宣傳企業文化以及對實現貨品儲藏、保鮮、運輸、銷售、使用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也美化了人們的生活,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促進、拉動了消費。
包裝印刷構架起了商品生產、銷售及消費之間的橋梁,它對提高商品的附加值、增強商品的競爭力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2003年我國印刷工業總產值為1900億元,占全世界印刷工業總產值(7800億美元)的2.9%,占我國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GDP)11.6萬億元的1.6%。20多年來,我國包裝工業發展迅速,全國包裝工業總產值山1980年的72億元增加到2003年的2500億元,增長了34.7倍,年平均增長率達16.7%。1980~1997年,其增長速度遠遠高于同期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1998年以后,包裝工業的平均增長速度趨于正常,約在10%左右。預計到2005年,全國包裝工業總產值將達3200億元:2010年預計達到4500億元,實現利稅320億元。從總體上看,我國的包裝印刷業還未真正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還不是信息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包裝印刷行業中暴露出來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以及有礙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不容忽視。
一、過度包裝 包裝有兩個功能,其一是保護商品在制造、運輸、倉儲、銷售中不破損、不變質;其二是對商品起到美化、宣傳和增值作用。如果片面夸大包裝的第二個功能,就容易引發過度包裝。有些商品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層層疊疊的碩大包裝盒里只有極小一部分商品:有些看似氣派,富貴體面,其包裝比待售商品的成本還高;更有些類似“燕窩里沒燕窩,蜂蜜里沒蜂蜜”的假貨。各種包裝物垃圾中,有70%以上為可減少的過度包裝。
過度包裝已成為不可忽視的環境污染源,是一個必須引起人們重視和亟待 解決的問題。眼下愈演愈烈的商品過度包裝存在三大弊。 一是過度包裝造成了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并產生大量廢棄物。每生產1000萬盒月餅,就需要消耗至少400~600棵胸徑10厘米的樹木。目前我國每年僅包裝盒用紙量就達24萬噸,相當于砍掉了168萬棵碗口粗的樹木,森林的快速消失造成了江河源頭嚴重的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現象,區域的塵態功能正在出現失調。我國陸地水資源總量為2.8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但人均占有水資源卻只有2200立方米,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4,排在世界第88位,每年因缺水造成企業停產而減少工業產值1000億元。
現在已經有成片森林變成了包裝紙,過度包裝又使瀕臨枯竭的自然資源雪上加霜。同時,各種精美豪華的包裝,轉到消費者手中瞬間就變成了垃圾,失去了價值。目前北京市每年產生的近300萬噸垃圾中,各種商品的包裝物約為83萬噸,其中60萬噸屬于本可省掉的過度包裝物。我國每年可綜合利用的固體廢棄物和可回收利用的再生資源中,沒有得到回收利用的就達500多億元。
二是侵犯了消費者的權益。過度包裝造成了商品成本上升,又被商家轉嫁到消費 者身上。比如,某企業生產的月餅,散裝的分6元、8元、12元三檔,可同樣的月餅分別裝進紙盒、木盒、鐵盒、竹編花籃后,轉眼就變成了50元、80元、120元、300元一盒。據統計,我國目前包裝開銷已占月餅生產總成本的1/3以上,每年用于月餅包裝的費用已達25億元之巨,這一筆巨額包裝開支最終要由消費者來“埋單”。
三是鼓勵了不正當競爭,F在,許多商家大量的精力不是花在提高產品質量上, 而是一味地追逐“上檔次”、“上品位”的包裝上,嚴重的攀比,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而且也不利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針對目前泛濫的過度包裝現象,應該從以下兩點入手:第一,通過法律和法規等手段限制過度包裝的蔓延。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手段:一是標準控制,即對包裝物的容積、包裝物與商品之間的間隙、包裝層數、包裝成本與商品價值的比例等設定限制標準;二是經濟手段控制,如對非紙制包裝和不能滿足回收要求的包裝,征收包裝稅,通過垃圾計量收費,引導消費者選擇簡單包裝;三是加大生產者責任,規定山商品生產者負責回收商品包裝,通常可以采用押金制的辦法委托有關商業機構回收包裝。為了便于回收,生產者會主動選擇使用材料少、容易回收的包裝設計。
二、綠色包裝 1.定義與誤區 所謂“綠色包裝”是指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無害,能循環復用和再生利用,可促進持續發展的包裝。世界上發達國家己確定了綠色包裝的“3R+1D”原則,即低能耗、新綠色、再利用、可循環和能降解。由于我國森林資源有限,造紙產生的污染問題短時間內難以解決,倘若全面實行以紙替代塑料包裝,既不現實,又不環保,全面禁止塑料包裝會造成更大的污染。
2.必要措施 我國綠色包裝事業起步較晚,但發展很快。目前,在業內仍然存在著對綠色包裝理解的片面性以及發展的不平衡性等問題。大力發展我國綠色包裝事業,必須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是加強綠色包裝材料的開發和研制。紙包裝材料以及可食性、可降解、再循環使用等新型材料的出現,緩解了生態環境的壓力,降低了日益枯竭的石油資源消耗,減少了環境污染,也能解決國際上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包裝材料而對我國出口商品造成的“綠色壁壘”。綠色包裝材料的廣泛生產和使用,無論是從環境保護的實際角度,還是從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全局,抑或是從高新包裝材料技術的角度來說,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包裝印刷業的具體體現。
二是優化綠色包裝設廿。包裝設計應該遵循無害化、生態化、節能化的設計理念,從材料選擇、結構功能、制作工藝、包裝方式、儲存形式、產品使用和廢品處理等諸多方面入手,全方位評估資源的利用、環境影響及解決辦法。
三是完善法制建設。我國的綠色包裝必須按照國際慣例,建立、健全我國的綠色包裝的法律法規體制。一方面,針對我國包裝行業發展不良的現狀,政府應出臺相應的法規加以限制,從宏觀上引導其向健康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給予扶持,加快縮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長期以來,我國的包裝印刷業都是在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下粗放式發展。但隨著人類塵存的生態系統的脆弱,環境質量惡化,資源高度缺乏,在資源存量和環境承載力兩個方面,我們都已不能再沿用傳統的發展模式。如果包裝印刷業繼續走傳統經濟發展之路,那么只能減緩我國實現現代化的進程,阻礙包裝印刷業健康持續的發展。
在立足于包裝印刷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應注意行業結構、效益和質量的統籌。大力發展綠色包裝印刷,是循環經濟在包裝印刷業的具體表現,是發展循環經濟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觀的本質要求,是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有力舉措。各位包裝印刷界的同仁,都要從戰略的高度去認識、用全局的視野去把握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增強自覺性和責任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