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韓斌王志敏記者張廣傳威海報道】山東省乳山市乳華紙業有限公司審時度勢,找準市場定位,圍繞調“優”產品結構,調“低”生產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通過“微調”彰顯出企業發展新優勢。
該公司通過持續不斷地以每年不低于500萬元的內涵式技改增量投入,使企業規模、效益迅速擴大、提高。目前,已成為擁有固定資產2800萬元、年實現銷售收入5000萬元、利稅450萬元、生產能力達4.5萬噸的骨干型企業。公司積極實施產品結構適應性、改進性和開發性三大調整。通過內部產品構成比例的重點調整,促其由低附加值產品向高附加值轉移。調整后,企業年生產量由4.5萬噸降至4萬噸,工業產值由6000萬元增至1億元;箱板紙和文化用紙兩大系列產品由原來占生產總量的90%、10%,調整到50%、30%,新開發的果品蔬菜保鮮原紙占20%。
針對造紙生產流水線作業關聯性強,且水、電、煤三大能源消耗多、成本比重大的實際,他們堅持“系統性、經濟性和合理性”原則,對生產全過程各項要素匹配性進行剖析、診斷、對癥下藥。他們首先調理過剩生產能力,根據目前企業生產實際需要,將兩條制漿生產線合二為一,并投資150萬元對其進行改造,新上了搬運抓車等生產設備。此舉年可節約人工費支出100萬元,節電300萬千瓦時。其次是回收,將紙機的終端水進行回收,用于稀濕漿料,年可節水80萬方;對全廠紙機余汽進行回收用于制漿生產,年可節煤500噸。再是強化車間管理,實行生產機臺考核制度,將設備維修費用分解落實到人,并與操作者個人經濟利益掛鉤,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廢件利用率,減少了停機時間,產量提高5%,年可節約設備維修費用30多萬元。通過采取以上降耗措施,企業生產成本年可下降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