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交枸樹,桑科枸樹屬,學名Broussonetia papyrifera(I)vent,多年生落葉喬木,古名楮,又名古漿樹,樹皮為造紙原料。該樹種是日本近年來培育的制漿造紙專用樹種,在日本,主要是利雜交枸樹的韌皮為原料,生產“和”紙、工藝書畫紙、食品包裝紙、裝飾用紙等。
經我國相關部門對該樹種研究內容和中試結果如下:
1、雜交枸樹適應性強,耐干旱瘠薄,在丘陵、河灘地生長良好,耐鹽堿,即可作綠化和水土保持樹種,又可作經濟樹種,且當年栽植,當年收獲,屬超短輪伐期樹種,采伐周期為1年,伐后可以萌生,1年栽植,連年收獲,我國目前研究制漿的樹種主要是馬尾松、火炬松、楊樹,松樹采伐周期至少為10年,楊樹為3-5年,由于周期長,資金周轉慢,制漿企業建立原料林基地投資數額大,一般企業難以承受,農戶也因為效益比較低而不愿將資源投入到造林育林中去,雜交枸樹當年種植,連年收獲,防止了病蟲害大發生,生產成本低,資金周轉快,既減少了企業投資,又有利于農戶種植推廣。根據幾年來的試驗研究,采用高密度栽培技術,雜交枸樹每年畝產韌皮纖維可達200千克,木材2000千克,可生產木漿1200千克,樹葉1500千克,目前生產的韌皮產品經初加工后全部出口日本。而楊樹則需要五年時間才能采伐利用,4.5立方米(約合年均1 .5畝年生長量)楊樹木材才能制漿1000千克。
2、經中國制漿造紙工業研究所檢驗,雜交枸樹韌皮纖維長度平均為7.48mm,比我國同屬樹木構皮纖維高23.2%。長寬比332,且色澤白,強度大,產量高。在山東輕工業學院進行了雜交枸樹韌皮制漿中試生產,成漿率為85%以上,用堿量為5%,常壓蒸煮,原漿不經漂白,白度就達80以上,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3、經山東經工業學院檢測分析和中試生產,雜交枸樹木材纖維形態優良,纖維長度最大為1.14mm,平均0.79mm,材質疏松,顏色淺,枝干光滑。以雜交枸樹枝干為原料制漿的技術工藝,可分別生產密度板用漿(熱磨機械漿)、本色紙板或高強瓦楞紙用漿(化學機械漿)以及新聞紙或文化紙用漿(堿性過氧化氫機械漿),利用低堿法生產的纖維板和紙漿產品質量好,利用雜交枸樹韌皮生產纖維漿,用堿量為5 kg/T,是草漿的1/7,用APMP工藝生產木漿,用水量為70㎡/T,是草漿的1/6,因此,有利于堿回收利用,環境污染能得到有效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