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芬蘭F&P北歐林紙集團
芬蘭林紙工業通過十幾年的迅速發展已在世界造紙工業中占據了重要地位。無論在技術和管理方面還是在產品和質量上都被公認為世界領先。在今天的信息社會里,作為芬蘭支柱產業的林紙工業又以其“林紙產業群體”的模式影響著未來制漿造紙工業的發展。
從1997年開始,由芬蘭倡導的林紙產業群體項目啟動。這個為期5年的項目,使芬蘭各漿紙廠不斷發展壯大。進入21世紀,并購北美掌握制漿造紙技術的公司和制漿造紙廠,使芬蘭成為影響未來世界造紙業發展的一個國家。因此,在上一個林、漿、紙一體化的工業項目時,紙廠的決策者不能局限于簡單地調研國際上先進的制漿造紙設備的狀況,而重要的是了解和掌握國際上先進的工業結構模式和動作方法,在更廣泛的范圍內,從造林開始到機械、工藝、化學品、自控、運輸、維修、印刷、包裝,乃至信息、科研和教育等進行全面系統的調研,并通過國際咨詢組織的協作,確保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能力。
芬蘭F&P北歐林紙集團博采芬蘭世界一流的人工育林與造林、制漿與造紙、信息化技術之所長,聯合芬蘭世界領先的工程和設備供應商為中國林紙工業提供代表世界先進水平的,適合中國實情的林、漿、紙一體化工業項目的全套咨詢與工程服務如下:
林業 ·育林和林業管理 ·林地采伐與環境 ·人工造林與工業利用
制漿造紙業 ·制漿造紙業新建、改造項目的投資可行研究報告和協作工程設計 ·現代制漿造紙廠的運營和管理 ·北歐最新林紙技術與管理模式 ·世界林紙工業發展動向
信息技術產業 ·林紙工業電子商務鏈 ·現代林紙工業伐木、運輸、板材生產和漿紙廠物料管理
2 芬蘭林紙工業發展的幾個階段
芬蘭開發林、漿、紙一體化技術可以追溯到20世紀中葉。其發展過程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20世紀50~60年代,研究開發制漿造紙設備。在芬蘭政府以林為本的林紙產業作為國家支柱工業的政策環境下,設備開發是第一步。漿紙機械及其相關設備的發展迄今在芬蘭林紙工業中起著“龍頭”作用。
第二階段:20世紀60~70年代,原材料研發。生產設備的快速發展,要求解決原材料在產量和質量上的局限性。從這一階段開始,芬蘭在科研機構與各工業實體緊密聯合起來。
第三階段:20世紀70~80年代,環境治理。芬蘭在生態和自然環境被污染的初始階段就將環境保護作為全民的生存意識。從那時起,環保成為芬蘭林紙工業乃至其他工業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
第四階段:20世紀80~90年代,制漿造紙廠自動化、規;、大型化。這一時期林紙工業技術日趨成熟,規模生產和追求高額利潤成為衡量企業先進程度的標準。
第五階段:20世紀90年代~21世紀初,林紙產業群體。芬蘭林紙工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與之相關的一系列工業的發展,產生了林紙產業群體概念。各相關工業同發展、共繁榮。同時,芬蘭國內市場的極大局限性和隨著企業往大型化方向發展,企業國際化也勢在必行。
現階段:領導世界林紙技術潮流。在國際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式下,芬蘭林紙企業在發展戰略上另避蹊徑——技術領先,規模生產適中。經營宗旨以客戶為中心,強調一切為用戶服務的理念。
3 芬蘭的森林管理
芬蘭有2600萬hm2的森林覆蓋面積,超過國土的2/3,其中88%的森林面積是可利用的。芬蘭62%的森林屬個人或家庭私有,公司和企業擁有9%,而國家只占24%,省市和地區占5%。芬蘭森林儲量的69%和產出的72%來自私有森林。芬蘭地處北半球針葉林帶。46%的木材是蘇格蘭松,36%是云杉,只有18%的板材是闊葉木(主要是樺木,整個森林面積有65%以松樹為主,25%云杉,9%是闊葉木)。
從20世紀70年代初至今,芬蘭的木材產量增長2~3成,達到19.27億立方米,年增長7500萬立方米。芬蘭政府不斷推行和完善森林管理方法,嚴格控制采伐數量,使森林產出儲備一直能夠保持平衡。
3.1 投資森林,提高木材產量
20世紀90年末,林產工業年耗林8000萬立方米。原材料主要是產自本國的原木、木材加工副產品和進口木料。木材加工的邊角料(木屑,據末)每年有1200萬立方米。其中一些邊角料和樹皮被用作燃料。除了使用本國木材外,森林工業每年還進口1200萬立方米木料,其中60%是硬木,主要是樺木。
自1960年以來,芬蘭各行各業的各項投資使木材消耗量已翻了一番。20世紀90年代初,根據產量預計,木材原材料消耗約6500萬立方米,至本世紀初已達到8700萬立方米。除原木外,芬蘭的林紙工業還使用廢紙為原料,年消耗量達60萬t,相當于180萬立方米的木材。
3.2 制訂森林管理方法
現在,森林管理的概念已經擴大,已成為針對整個森林環境的管理。在森林作業的每一個步驟中都要考慮所采用的木材生產管理方法和具體操作對整個環境森林會帶來什么影響。在森林再造初期階段,就要考慮彩既能提高木材產出,又不影響森林環境的種植和管理方法。
3.2.1 森林再造是可持續使用森林的必要手段
根據生長位置,在芬蘭南方,針葉樹種的理想年齡是60~120年,在芬蘭北方是80~160年。樺木的理想采伐年齡是60~80年。
在許多情況下,除非林地的土質不宜于高產闊葉木,或只供自然生長針葉木,否則林地的森林再生盡量要求多樹種種植,如一片林地,可以蘇格蘭松和云杉為主要樹種,間種樺樹。
白楊、山毛櫸和其他闊葉木,還有樹齡較長的針葉木和腐木林地不被作為再生林地,而作為風景點保留。此外,芬蘭制定了一份“森林使用規則”,規定不得觸碰濕地、水岸、崖谷和屬重點保護生物棲息的林地。
3.2.2 根據所處地點,決定森林再造方法和主要樹種的種植
芬蘭森林再造有自然再造和人工再造(栽培和播種)。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特別是貧瘠的林地,當首選自然再生。這是最經濟、最簡單的一種森林再造方法。
在芬蘭南方,60%的再造林地屬于“森林”再造,每片林地的主要樹種是蘇格蘭松、云杉或樺木只占40%。現在云杉和樺木的比例有增長趨勢。40%的蘇格蘭松屬自然再造,由于自然再造的云杉林地產出質量不高,所以多為人工種植。在芬蘭北部地形相對于南方比較崎嶇,蘇格蘭松的再造比例比較大。
使用針葉林自然生長和闊葉木的育苗方法來進行森林再造已愈來愈普及。一般建議每公頃種植2000株蘇格蘭公,1600~1800株云杉,1600株樺樹。如果樹苗沒有存活,則要再次種植,并要除草。如果樹苗存活率達每公頃1000~1300棵,則該片林地值得進行再次種植。所以育苗再造林地須末雨綢繆。
在芬蘭,每塊采伐林的再造面積一般較小,通常是2hm2以下,超過10hm2的采伐林很少,憑借先進的采伐和種植技術,就是在很小的林地進行再造也能成功。
3.2.3 對幻林撫育來使樹種得到調節
幼林撫育是指在新種的針葉樹初期將周圍的灌木和影響主要樹種生長的樹木除掉。幾年來芬蘭的幼林撫育方法有所改變,主要是增加闊葉樹種,提高樹種的混合性和林地密度。在針葉林中混種闊葉木能夠改善土壤環境,減輕林區破壞程度,并能提高幼林的生態環境。同時,闊葉木還能保證針葉木的生長質量。
幼林通常在15年的生長時期內需進行兩次撫育。第二次撫育在樹長到4~6m高時進行,主要是進行預疏伐,使密度減至每公頃1600~2000株,便于日后進一步疏伐。在幼樹階段進行疏伐還能改善日后機械疏伐的條件。
3.2.4 對同齡林的疏伐
疏伐或選擇采伐是將長得不好的樹或病樹伐去,以便長得較好的樹有更好的生長空間。一次輪種中疏伐次數根據生長情況為1~3次不等。在芬蘭,疏伐次數比過去大大減少,這樣可以提高經濟效益和生產效率,同時減輕對樹木的損害。
更新伐木后30~35年內,新樹長至12~14m時進行預備,這時密度減至每公頃1000株。如有必要,疏伐需每年進行,以獲得種植林的高效益。之后再進行兩次,使密度降至每公頃450~550棵,便于最后的更新伐木。
3.2.5 排水和施肥
芬蘭約有500萬hm2有排水設施濕灰地。在疏伐期間排水溝應重新修整濕灰地能夠繼續生長植被。濕灰地有了排水系統就能獲得經濟效益,并能使濕灰地還原回自然可耕地。芬蘭政府和環保部門新制訂的森林水土保護條例同樣也用于排水系統的管理。過去的幾年里,芬蘭化肥用量大大減少;手饕脕砥胶馔寥赖酿B分,以保證森林健康成長。森林施肥如果得當就不會對水造成污染,即每片施過肥的林地之間設有不施肥地帶。
3.2.6 森林法規的發展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芬蘭政府對與森林有關的所有法規進行了改革。森林改革法規的發展主要受國際法規影響,其中包括1992年里約環境與發展大會協議和1993年赫爾辛基歐洲森林保護行政會議協議,還有芬蘭加入歐共體后應遵循的法規。
對森林法和自然保護法的修改對芬蘭的國際上的形象和芬蘭在國際環保中的承諾至關重要。芬蘭政府要求每一個公民負有保護生態的義務。
有關森林管理的重要修正內容涉及成立森林管理開發中心,宣傳和執行森林法,將重點放在動植物的棲息環境上。
3.3 森林認證
森林認證是一個獨立的機構對按照制訂的標準來管理和持續性使用的森林的認可而發放可持續性森林的證明。這種證明能使產品使用者了解產品原材料的原始產出情況。對于芬蘭來說森林認證是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因為在多數情況下,芬蘭的產品出口到對環保問題十分敏感的國家。
芬蘭“森林認證系統”的發展始于1994年。認證順應FFCS系統的規則,在國際水準上體現了芬蘭的高水平,說明了芬蘭森林和森林生態系統是以可持續的形式來管理的。FFCS包括對森林管理的要求和法定認證環節,外部監督的可信度和質量。這些要求和規則與執行標準緊密地結合在一起。FFCS與國際森林認證、ISO和歐共體環保系統的原則一致。
4 造紙化學品
凱米拉集團是一個全球范圍內經營化學產品的跨國公司,總部設在芬蘭。核心企業主要生產制漿和造紙用化學品、水處理用化學品、顏料、油漆和化肥。凱米拉集團在全世界30多個國家設有子公司,年營業額約25億歐元。凱米拉化學公司隸屬于凱米拉集團,主要產品是制漿和造紙用化學品以及水處理用化學品。目前特別是在收購了美國的維寧集團(Vinings Group)后,凱米拉化學品公司已經成為世界上造紙化學品的幾個主要生產和供應商之一。
凱蜜拉化學品(上海)有限公司,是凱米拉化學品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目前,由凱蜜拉(上海)銷售的造紙用化學品不但包括助留助劑如聚丙烯酰胺、膨潤土等,而且開始涉及殺菌劑、留著劑、施膠劑、毛毯清潔劑、消泡劑等。這些產品部分從芬蘭進口,部分從凱米拉投資設廠的其他國家進口,有些已經在中國本土生產,例如,目前已有在江蘇宜興的凱米沃特(宜興)凈化劑有限公司的聚合氯化鋁系列產品、季銨型陽離子固著劑(用于處理涂布損紙)以及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銨等。
5 芬蘭造紙工業用芯筒
2001年11月15日開業的杭州可恩索華倫紙管有限公司是一家合資企業。中國杭州華倫工業公司有著悠久的紙管生產歷史,多年來一直采用日本技術為中國塑料薄膜和金屬箔工業生產紙管產品,而可恩索聯合有限公司是世界領先的,為造紙紙板工業服務為主的紙管和芯筒紙板生產商?啥魉魅A倫公司先進的質量控制系統是其實現高質量產品承諾的關鍵,是一套以可恩索和華倫長期的紙管制造經驗為基礎,為重型芯筒生產線專門制定的嚴格的質量控制系統。它能滿足客戶的各種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