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赤天化集團收到以一份讓職工們欣喜不已的文件:黔北年產20萬噸竹漿紙一體化工程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經國務院審定,獲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正式批準。意味著這一以赤天化集團為業主、總投資31.2億元的工程,進入全面啟動的實質性階段。
國家發改委有關同志說:黔北20萬噸竹漿紙一體化工程是國務院審定的第一個竹漿林紙一體化示范性項目,采取當今世界一流的工藝、技術和設備,達到清潔工藝生產,零污染排放。
“可研報告獲國家批準,使這個項目在工藝及設備設計、廠房建設等的對外招標有了國家‘通行證’,進入項目的快速推進期!弊窳x市政府一位自始至終抓這項工作的干部介紹,項目在2007年建成投產后,年需雜竹80萬噸,按每噸200元計算,原料區的赤水、習水、仁懷等市縣有上百萬農民每年將從過去“不值錢”的雜竹上找到1.6億元的收入,人均達數百元。除了農民增收外,這個“四贏”項目,還將實現生態增效、財政增長、企業增盈。
作為省委、省政府今年要辦的“十件實事”之一,這個項目的意義還不僅限于對省內經濟的拉動。近年來,我國紙品嚴重供不應求,進口紙漿一直呈快速增長勢頭,今年進口量已達600萬噸。以竹為原料的紙漿一體項目,充分利用竹子的再生能力進行合理砍伐,不但不會對生態造成破壞,還將極大地調動農民退耕還竹積極性,擴大生態恢復面積,代表中國未來造紙業發展的趨勢和方向。
11月5日,記者來到位于赤水市的竹漿項目建設工地,施工現場機聲隆隆,幾個山頭已被鏟平,平出來的場地像小型飛機場一樣寬闊。
赤天化集團紙業公司副總經理何建中說:省委、省政府及遵義市各級政府一直高度重視這個項目。省委書記錢運錄和省長石秀詩為這個項目幾次上國務院和國家有關部門匯報和會商;包克辛副省長多次到赤水現場辦公,并在今年3次批示要求加快進度。
遵義市及赤水市全力以赴積極配合赤天化推進項目進度。項目正式立項以來的1年多時間里,遵義市和赤天化集團密切配合,搶抓機遇,以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克服種種困難,創造條件緊鑼密鼓地推進項目各項前期工作———
土建平場工程自今年4月動工以來,赤水市政府僅20天就完成了1280多畝征地工作,僅用10天時間就使70余戶農戶愉快地搬遷;施工單位僅用半年多時間,就全面完成平場工程任務。
由于該項目沒有現成的工藝和設備,赤天化集團抽調精兵強將進行了前期技術性科研性工作,與世界多家著名的制漿造紙企業進行技術交流達700人次,完成了大量的技術資料翻譯工作。
今年6月以來,赤天化的10多名技術談判人員,歷時100多天的北京等地與道爾、美卓等中外著名造紙設備生產公司對蒸煮、漿板機、蒸發、堿爐等7個技術包件進行了多輪艱苦談判,使項目的前期技術性談判在可研報告尚未正式批復前就提前完成。目前,已進入商業談判,第一批5個包件已向國內外公開招標。
為了給項目提供可靠的技術參數,赤天化和赤水市多次對當地的雜竹進行采樣,3次用集裝箱海運到歐洲的相關科研機構進行分析。
為適應未來企業“三個一流”即:一流技術、一流設備,一流環保的要求,赤天化提前作好人才的培訓和儲備,已從國內外引進了3名制漿造紙專家;抽調了45名技術骨干送出去學習制漿造紙技術;今年8月招收了64名制漿造紙及相關專業的大中專畢業生并外送培訓;現有96名職工在外進行生產技術培訓。
為保證足夠數量和質量的原料供給,赤天化今年和貴州大學聯合成立竹科所,對竹子的品種優化、種植技術等進行超前研究。
去年9月到11月,赤水市政府和赤天化共同組成竹資源調查組,深入赤水、習水、仁懷等地,掌握當地竹資源的第一手材料。
遵義市委、市政府對原料林基地建設高度重視。經過兩年努力,遵義大規模退耕還竹工程已初顯成效,沿赤水河流域的“三百里竹廊”已見雛形。
可研報告批復前,遵義市和赤天化的干部職工不等不靠,每天都在與時間賽跑。在前任赤水市委副書記、現任遵義市政府副秘書長羅仕軍的筆記本上,記者看到了他們為了項目37次跑北京,20多次跑省內外的記錄;赤天化一位干部為摸清黔北竹資源情況,走遍赤水市每一個村組;技術談判人員在外地一呆就是半年不回家,在熱火朝天的平場工地,職工們克服今年赤水雨天多不利施工的困難,吃住在工地上爭分奪秒搶工期……
“三個一流是我們建設竹漿紙一體化項目的總要求,工程沒有完全現成的工藝和技術可套用,這對我們是一個挑戰。但我們要憑著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勇于二次創業的膽魄,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與遵義市及赤水市密切配合,積極創造條件,成功地推進項目建設!背嗵旎瘓F董事長鄭才友說。
項目可研報告批復后,赤天化將在加快工程建設進度的同時,面向國內外尋找合作伙伴。集團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席家忠說:“赤天化是全國先進國有企業,擁有比較完善的管理制度,但引進資金必然更多地引進先進的管理經驗。獨家經營不利于企業發展,我們希望這個項目產生最大的綜合示范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