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和平”日前向新浪發來金光集團APP云南圈地毀林事件調查報告,報告全文如下:
目錄
1 前言 2 APP是誰?
歷史
負債大戶
APP與非法采伐
世界開始拒絕APP產品
APP的未來
3在中國的擴張
背景
海南
4 云南森林告危
云南的生物多樣性
金光集團APP云南桉樹林漿紙一體化項目
2750萬畝桉樹速生豐產林基地給云南帶來了什么?
5.結論和要求
結論
綠色和平呼吁采取行動
附錄1:金光集團在亞洲破壞森林的案例
案例1 印度尼西亞熱帶雨林的破壞機構
案例2柬埔寨的非法人工林
其他案例 關注亞洲其他地區
附錄2:關于桉樹其他人工林的案例
附錄3:關于金光集團APP的其他資料
感謝:
特別感謝Greg Higgs,Bing Liu,Sohan Ko,Patrick Anderson, Alex Ryan,Ginting Longgena,Jens Wieting, Takahiro Kohama,Yumiko Uryu,Liu Haiying,Yue Yihua,Li Moxuan和Bai Yunwen等個人以及Global Witness,Robin Hood和 WWF等國際環保機構對本報告的貢獻。
1前言
APP是世界上最大的紙漿和紙張公司之一,但它同時也是亞洲最大的金融夢魘,但凡對APP背景有所了解的公司,都絕不敢染指APP,唯恐被吸入APP的財務黑洞,不得脫身。從大面積非法采伐到財務管理黑洞,種種丑聞總與這一公司緊密相聯。在世界上,APP 是最臭名昭著的森林破壞者之一。長期以來,印度尼西亞大片的原始雨林幾乎被其毀壞殆盡。直到2004年10月28日,在當地環保組織堅持不懈的努力下,APP才作出暫停砍伐印尼蘇門答臘島的高保護價值森林(HCVF)的決定。
但是90年代以來,他們已經把砍伐的目標轉向中國南部的天然林。從2002年8月開始短短一年時間,金光集團APP在云南南部圈定了2750萬畝龐大的林漿紙基地,開始了所謂的“荒山造林”。但是根據統計分析,在其圈定的2750萬畝的基地中僅有518.3萬畝的宜林荒山,僅占其規劃面積的20%。2004年7月和9月,在綠色和平的兩次現場調查中,發現其砍伐天然林的事實確實存在。
在這份報告之中,我們對金光集團APP云南桉樹林漿紙一體化基地項目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客觀而謹慎的分析,這些問題主要包括:
*大面積的采伐天然林,違反《森林法》和“國家天然林保護工程”;
*大規模的桉樹種植會對云南生物多樣性帶來嚴重的影響;
*林地、林木流轉行為不規范,造成了國有資產流失和林農合法利益受侵害;
從2002年開始,由于金光集團APP的聲譽每況愈下,國際社會已經開始旗幟鮮明地拒絕APP的商業入侵。鑒于其以往惡劣的財務記錄和如今的境況,APP在中國的擴張計劃似乎有些不可思議,那么這一擴張究竟對中國意味著什么?
這份報告揭露了金光集團APP的國際違法操作慣例及其不惜以生態災難為代價牟取巨額暴利的真相,綠色和平希望以此警示相關部門金光集團APP在云南可能引發的危機。
請拯救云南森林,阻止金光集團APP在中國進一步圈地毀林!
綠色和平中國項目總監
盧思騁
2004年11月
2APP是誰?
歷史
APP的起家可以追溯到1984年,當時由Wijaya(維佳佳)家族控制的印度尼西亞金光集團在蘇門答臘島廖內省開創了Indah Kia紙業公司。
10年后,也就是1994年,金光集團建立了APP以鞏固其在漿紙業的資產,這其中就包括Indah Kia紙業公司。1995年APP在新加坡組建公司,并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2000年,它已經成為亞洲除日本以外最大的紙類產品生產者。1
從1995年4月在美國存托憑證首次公開發行,并在1997年和1999年連續發行其股票以來,APP已經籌集了10億美元的資產。除此以外,APP還經常發行債券和企業聯合貸款,成為許多投資銀行追逐的對象。同時,分析家Salomon smith Barney和 Morgan Stanley Dean Witter對這些投資給予了非常樂觀的評價和推薦。2
雖然金光集團在亞洲金融危機中損失掉了自己的家族銀行,但APP仍然保留了強勁實力。事實上,由于印度尼西亞能夠保障持續的廉價熱帶木材供給和公司擁有足夠的延期交稅特權(其附屬公司Indah Kiat在上世紀90年代沒有繳納任何稅款,到2001年欠稅累計達3.58億美元)3 ,使得APP很快成為世界上紙漿和紙張成本最低的生產者。4 它在印度尼西亞大肆擴張,并于1996年打入中國。到1999年年末,APP在中國和印度尼西亞已經建立了數十個工廠,其產品也已經銷往60多個國家。5
負債大戶
90年代,APP似乎是亞洲最成功的紙漿和紙張公司。但是好景不長,公司逐漸出現虧損;高額的經營成本,重大的賬目錯誤以及無法償還的巨額債務使得公司的股票價格持續下降。從2000年8月到2001年2月它在紐約證券交易所的存托憑證已經從每股5.02 美元降到0.17美元。6 APP已經走向破產的邊緣。
2001年3月,面臨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摘牌僅兩個月后,APP就開始停止償還其債務(全球達139億美元),成為世界新興市場上最大的債務人。7 其中包括印度尼西亞的67億美元債務和中國的72億美元債務。除此以外,APP在全世界還有著包括銀行、出口貸款機構、養老基金以及個人債券等成百上千的債權人。半年后,2001年10月25日,APP在紐約證券交易所被摘牌。目前正在店頭市場8 以“APUUY”這一商標進行交易,在本報告撰寫時,其每股股票的價格徘徊在0.04美元。APP的股票目前很不值錢,甚至最大的公眾股東所掌握的股票也不過1000美元左右。9
如此一來,許多債權人自然很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巨額資金在APP不斷虧損中蝕虧殆盡。如日本Kanematsu公司,已經將其債務一筆勾銷10 ,而更多的公司還是在據理力爭,以討回自己的利益。美國的兩個保值基金,Gramercy Advisors 和Oaktree資本管理公司已經采取了法律手段,試圖查封APP在印度尼西亞的資產。11 近來,美國進出口銀行也和其他一些基金管理者一起對APP12 采取了法律行動,對其在未償付債務之前就計劃在中國擴張業務的行為提起控訴。13 在美國的諸多訴訟中,APP被起訴的理由還包括:錯誤或虛假的財務報告,以及集團不能公開互惠外匯信貸合同等。與此同時,新加坡警方還對APP開展了一項細致徹底的犯罪調查,結果卻至今未能公開。14
在國際社會一片討伐聲中,APP印度尼西亞的附屬PT Lontar紙業公司居然對APP的債權人提起訴訟,最終,紐約最高法庭向PT Lontar紙業公司發放了限制令。Oaktree Capital的副總律師 Melissa Obegi說:“我們必須阻止APP試圖通過印度尼西亞法庭逃避共同責任的意圖和行為,APP偽善外表下的種種不良行為絕不會對印尼吸引其他必要的投資起到任何幫助。” 15 2004年9月,兩個印度尼西亞地方法院分別裁定APP的附屬公司Indah Kia和Lontar Papyrus1994年和1995年發行的總共10億多美元的債券無效,這一行動可能在短期內保護了APP,但是從長期來看,這大大阻礙了未來印度尼西亞全面的外資投入。
然而爭論再次爆發。2004年9月20號Gramercy Advisors 和Oaktree資本管理公司在佛羅里達奧蘭多舉辦的學校、家庭和辦公事用品協會的貿易展會上撤銷了APP的展臺。因為法律技術性問題,APP很難再重新恢復其展示,Gramercy Advisors 和Oaktree資本管理公司的這一行動從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債權人對APP的怨恨態度。
APP與非法砍伐
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非法采伐率最高的國家,APP則是其最大的紙漿生產者。一直以來,APP都堅決否認針對它的種種森林犯罪指控,強調“APP使用的所有木材來源都有合法證明。”17
事實恰恰與此相反。我們有確鑿的證據表明APP與非法采伐確實有著直接的牽連。世界自然基金會印度尼西亞森林調查小組已經揭發了下列一些證據充分的非法活動:
l世界自然基金會經過慎密的衛星圖片分析,證明APP的木材供給商Mapala Rabda在Bukit Batu自然保護區內進行非法采伐;
lAPP在采伐許可證過期3個月后,仍舊在Mapala Rabda進行非法采伐;
lAPP購買從Tesso Nilo國家公園非法采伐來的木材。18
總之,APP正以每公頃20立方米的速度吞噬著具有極高商業價值的森林,這在印度尼西亞的法律下是不合法的,APP使用的木材原料,其30%的來源都值得懷疑。19 世界自然基金會還收集了大量證據20表明APP試圖為自己在非法采伐中的牽涉進行洗脫和爭辯。
世界開始拒絕APP的產品
APP在全球的聲譽并不佳。首先,他們的投資者不滿意。近來,全世界許多國家——英國、德國、日本和美國的許多公司都因為不想因與APP的破壞活動有相牽連而拒絕購買其產品。
在英國,繼非政府組織“地球之友”2002年發表了名為“臥紙藏龍”("Paper Tiger, Hidden Dragons")的報告后,英國已經呈現進口商拒絕購買APP產品的趨勢。2003年,最大的意大利繪圖紙生產商也接受了綠色和平意大利辦公室的請求,停止從印度尼西亞進口紙漿和紙張。
美國辦公家具連鎖公司(Office Depot)是世界最大的紙類中轉商,同時也是第一個公開聲明不再接受APP產品的大型公司。這家公司在反復考慮了APP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非可持續性的采伐后做出如下承諾:“2004年1月19日起,Office Depot不再接受任何來自APP的產品”。21
2004年8月,由于受非政府組織——Robin Hood宣傳活動的影響,最大的德國紙類產品批發商麥德龍(Metro)同意停止購買APP的復印紙。 同月,在印度尼西亞召開的亞洲森林合作伙伴會議上,世界自然基金和其他日本非政府組織幾經游說,理光公司(Ricoh)和其他一些日本公司也表示他們聯合抵制APP產品。理光公司(Ricoh)公司占據了APP向日本出口的5億美元中的20%。23
由此看來,阻止APP無止境地毀林造紙還是很有希望的。
APP的未來
自從2001年停止履行債務開始,APP就安排PT Lontar紙業公司作為其部分債務的承擔人,然而APP卻一再推遲公司的全面重組計劃,因為這一計劃可能會將其印度尼西亞的資產分攤到各個分公司中去。在此報告撰寫期間,重組計劃仍未實施。24
中國的情勢則完全不同。2003年,APP通過債務等量交換成功的運作了APP中國公司,將APP中國公司99.9%的股份作為債款還給了以前的債務人,留給自己的股份只有0.1%。但是APP在某種程度上還是有著一定的控制權,而且有一些傳聞稱,印度尼西亞的Widjaja家族(APP 母公司金光集團的控制者)正在以低價回收APP中國公司的債務。25 更糟糕的是,紐約債權人信息公司起訴APP非法操縱投票過程實現債務等量交換。26
APP的前景有著很大的不確定性。公司目前有著空前的、數千億的、幾乎永遠無法償還的債務;尚未解決的法律糾紛;還有它在亞洲各國非法采伐造成的環境后遺癥(請參照附件)。APP是亞洲最大的金融夢魘,但凡對APP背景有所了解的公司,都絕不敢染指APP,唯恐被吸入APP的財務黑洞,不得脫身。
盡管通過種種操作,APP在國際上僅在一家銀行有著不良的財務記錄,中國交通銀行還是拒絕向其提供貸款。27 其他所有中國機構也似乎不敢冒險支持APP,為其在中國擴張的道路上開綠燈。然而APP中國集團仍然計劃兩年內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28 鑒于其以往惡劣的財務和環境記錄,APP的這一擴張計劃似乎有些不可思議,那么這一擴張究竟對中國的天然林意味著什么?
3在中國的擴張
背景
除印度尼西亞,APP的最大投資地區就在中國。APP剛剛成立不久,就在中國建立了自己的控股公司,即APP中國控股有限公司。90年代,APP倚借在中國國內銀行17億美元貸款迅速擴張發展。
1999年2月,APP中國控股有限公司以其母公司 “金光” 來冠名金光紙業投資公司(中國),并在上海重組。金光紙業投資公司的法人代表為黃志源,他也是APP中國的執行總裁。雖然不再叫“APP”,但是從各個方面來看還是同一家公司。1999年金光紙業投資公司的成立,標志著APP在中國大肆擴張進程的開始。
到1999年年底,APP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綿紙生產者,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高質量紙產品和包裝紙產品的制造者之一。截至2001年,APP在中國已經建立了5個制造廠,每年復印紙和書寫紙的生產量達120萬噸;包裝紙的生產量達50萬噸;綿紙的生產量達10萬噸。APP的金東紙業今天已經成為中國第二大紙業制造廠。
盡管APP在全球范圍內負債累累,而且勉力維持在破產邊緣,可是2004年,APP在中國仍然繼續保持擴張政策:它在江蘇(金東紙業)配置了新的設備,在浙江建立了硬紙板制造廠(寧波APP紙業,APP控股25% 29 ),在海南建立了年產百萬噸的大型紙漿廠(下面將詳細介紹),租借并計劃購買上海新倫紙張廠。30 這些投資總計31億美元,其中70%是來自中國銀行的貸款。31 值得我們思考的是:為什么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愿意為APP提供貸款支持時,中國銀行卻每次都樂此不疲。
APP債務危機以前,公司在海南、廣西和廣東經營了5個大型林場,合同面積為1800萬畝(100萬多公頃),但是實際的造林面積還不足10%。32 在2001年債務危機最嚴重的時候,APP在海南的人工林項目被迫暫停,APP在中國的業務面臨重組甚至是脫離APP的危機。同年,APP在中國又掀起了一輪擴張行動,在海南、江西、河南、湖南和云南等中國重要的林業大省建立了許多人工林投資項目。APP的策略在中國可以稱為“圈地運動”,這表明APP大肆搶奪森林和土地以期在重組后占有盡可能多的資源。
海南
APP剛剛在海南建成完成了一個新的大型紙漿廠,名為海南金海紙漿有限公司,將于2004年11月正式啟動,年產量達100萬噸,相關投資達13億美元,將成為中國最大的紙漿廠。.
1995年,APP就對海南產生了興趣,建立了金光海南林紙有限公司。1997年,APP又建立了一個合資公司,名為海南金華林業有限公司,其目的是為由省政府批準的350萬畝的人工林項目建立林場(約2萬公頃),種植足夠的桉樹以保證紙漿廠的原料供給。
《財經》雜志在2003年對APP海南項目進行了調查,發現其財務狀況令人困擾。33 1999年,中國國家發展銀行貸款11億人民幣給金華林業。不久,2001年APP進入了財政危機,國家發展銀行就取消了該貸款,金光海南林紙有限公司的項目也暫時擱淺。應中國政府許多機構的要求,這一項目在還沒有償付已有貸款的情況下于2002年重新啟動。金光海南林紙有限公司稱,重啟項目的新投資來自在中國其他11個工廠的利潤。如果他們所說的屬實,那么在國家外匯管理部門就肯定能夠找到相關的記錄和證據,然而我們卻沒有找到!敦斀洝返恼{查表明:2003年金光海南林紙有限公司曾試圖從國外轉移4億歐元,但因缺少當地外匯局出具的利潤再投資證明而被迫暫停。因此,從財政方面的前景來看,金光海南林紙有限公司的未來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財經》還發現,APP的人工林面積并沒有其公布的那么多。金光海南林紙有限公司曾宣稱其人工林林場面積達400萬畝,但是國家發改委官方文件上的記錄則是350萬畝。另外,許多公司和農戶都希望能種植橡膠和其他作物,而且債務危機前金光紙業投資公司70萬畝的苗圃長勢并不很好,因此海南林業局和金華林業局都建議將人工林面積從350萬畝降低到200萬畝。現在,許多農戶已經不再支持這一項目,他們覺得自己上當受騙, APP占了便宜,是拿他們的個人利益在冒險,并認為自己在天然林再生計劃中應該得到一定補償。事實上,由于人工林的性質是經濟林而非生態林,農戶們可能根本得不到應有的補償。
而且,金光集團APP又一次延續了其在其他國家一貫的做法:實際造林面積低于規劃面積。如下圖所示,在海南省的人工林項目中,金光集團APP并沒有像其所承諾的那樣造林,其實際造林面積遠遠低于其規劃面積。
財務困境和營林不善交織在一起,這意味著海南紙漿廠可能會沒有足夠的原料保證生產。《財經》雜志引用了1998年上海輕工業設計學院報告中所述的一句話“生產所需的原料需要從海南和其他地區現有的天然林中取得!倍爸匦略炝帧敝皇菫榻苑ヌ烊涣謱ふ业慕杩凇J聦嵣,森林破壞已經開始了!敦斀洝冯s志又一次報道了駭人聽聞的事實:人們曾親眼見證50輛卡車的原木從五指山市運出,而2002年以前根本就沒有栽過一棵樹。在風山林區,有許多天然林遭到了采伐。金華廠的負責人甚至雇用當地的農民砍伐和焚燒森林。此外,2001年到2003年間,金華廠的行為引發了57場森林火災,破壞森林達3,658畝(200多公頃)。
種種毀林惡行要歸結在海南金海紙漿有限公司的建立。在其運轉的第二年,這個年生產量為110萬噸的紙漿廠需要250噸的碎木作為原料——是海南現有出口量的12倍。設想最好的情況,如果APP能夠將其在海南、廣西和廣東的人工林擴大一倍,并且將這24萬公頃的人工林進行可持續的管理和經營(《財經》雜志報道稱APP不能就此給出足夠的證據),那么也只能滿足海南紙漿廠原料需求的72%。
這一供給缺口是巨大的,也很有可能會導致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其它地區的森林破壞。事實上APP已經開始從澳大利亞和東南亞進口木材碎屑以滿足海南紙漿廠的供給缺口。世界自然基金會在新聞稿中寫到:“APP在沒有考慮可持續紙漿木材供給來源的情況下,似乎又要建立一個紙漿廠,APP將怎樣彌補供給缺口?為滿足生產是否有要引入非法采伐的木材?APP是否要再次依賴于皆伐天然林?”
4.云南森林告危
云南的生物多樣性
眾所周知,云南是我國野生生物種類資源和生態系統類型最為豐富的地區,并保存了許多珍稀、特有或古老的類群,是公認的生物多樣性重要類群分布最為集中,并具有全球意義的生物多樣性分布的關鍵地區之一。
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以及復雜的生態系統和多樣化的生境條件,孕育了極為豐富的生物資源。云南省國土面積39.4萬km2,占全國國土總面積的4.1%。從已知的生物類群看,云南擁有高等植物16,411多種,占全國總數的46.8%;在14,760多種維管束植物中,列為國家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就有171種,占全國總數的44.0%。全省有脊椎動物1,836種,占全國總數的55.35%;我國公布的335種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中,云南就有243種,占全國總數的72.5%,而且約占總數20%的物種為云南所特有或在國內僅見于云南。其生物豐富度值、特有度值和特有率,均列全國第一位35,被稱為“植物王國”和“動物王國”。
由于云南具有極為特殊和復雜的環境條件以及極為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云南的生物多樣性形成了一個完整不可分割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每一個地區的生物多樣性都發揮著重要而特殊的功能與作用。這就意味著,每一個組成部分的流失或改變,將會對整個生物多樣性系統帶來沖擊和破壞。而且,這種影響效應可能從一個物種、一個群落或生態系統所發生的變化開始,繼而發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并在以后一定的時間內,以某種形式表現出環境的變化。36
金光集團APP云南桉樹林漿紙一體化項目
金光集團與云南省政府的合作開始于2002年8月。短短一年以后,金光集團已經在云南圈定了2750萬畝的龐大的林漿紙基地。云南省林業廳的一份報告指出,金光集團計劃在思茅市造林1200萬畝,文山州550萬畝,臨滄市1000萬畝(見下表)。37思茅市和文山州的造林區已完成了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初稿報告,造林活動已經開始,臨滄市也已進行了初步協商,并營造了少量的試驗示范林。
金光集團在上述規劃地區成立了速生豐產林公司來具體操作桉樹造林活動。2003年,金光集團在思茅市瀾滄縣完成桉樹造林10萬畝。2004年在瀾滄完成32.6萬畝,在西盟和勐連(均屬思茅市)分別完成3.03萬畝和6.46萬畝桉樹速生豐產林營造的清理整地工作,并部分的完成了定植。在文山州完成20.33萬畝的桉樹造林。到今年年底,金光集團共計可完成72.42萬畝桉樹造林。38
2750萬畝桉樹速生豐產林基地給云南帶來了什么?
破壞天然林與“荒山造林”的謊言
對于在云南“跑馬圈地”2750萬畝以建造桉樹速生豐產林基地的事實,金光集團對外界的說法是其在云南省承包的所有林漿紙一體化基地“全部是荒山(造林),整個云南100%都是荒山(造林)”。39
但實際上,如下所示,金光集團與云南省簽訂的規劃之中并沒有那么多荒山。在云南省林業廳給云南省政府的工作報告中指出,思茅地區“宜林荒山面積不能滿足項目需要。隨著合作的深入,金光集團提出將漿紙材基地面積從600萬畝擴大到1200萬畝,項目規模不斷擴大。從思茅現有林地資源來看,無林地僅有280萬畝,如果要營造1200萬畝紙漿林,只能對現有林進行采伐,重新營造速生豐產林”。40
綠色和平組織在云南思茅市瀾滄縣謙邁鄉包谷地村調查時發現,在當地金光集團下屬金瀾滄公司所種植的桉樹速生豐產林基地中,存在大量被砍伐后遺留下來的樹樁和沒有來得及運走的樹干,而其中大部分樹的胸徑超過了5公分。
中國國家《森林法》第三十二條規定,“采伐林木必須申請采伐許可證,按許可證的規定進行采伐”。但是根據《新聞周刊》記者調對金瀾滄公司負責人彭清志的調查采訪,該公司并未辦理采伐證。41
大規模種植桉樹對云南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桉樹是桃金娘科的一個屬,原產澳大利亞大陸及附近島嶼,1770年發現并定名。中國于1890年最早引入廣西,后來陸續推廣到南方17個省市(自治區)。中國現在已經成為僅次于巴西的第二大植桉大國。
桉樹的大范圍引種曾有利于中國南方的荒山造林、四旁綠化以及工業原料的供給。然而,隨著時間的延續和范圍的擴大,尤其是桉樹單一樹種的大面積種植,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包括對土地肥力和水分的過度消耗而引發的土地退化、生產力下降、地下水位下降、生物多樣性減少,小氣候變化在內的眾多生態問題,而這些問題的核心是生物多樣性的減少。
云南的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并且這種以山地為主的生物多樣性不同于一些平原地區,比如雷州半島和海南省。金光集團2750萬畝如此大規模的桉樹種植將會明顯的改變云南的生物多樣性。而生態系統的改變將會影響到作為國家戰略資源的物種和遺傳基因,進而危及國家的生態安全。
2750萬畝桉樹基地帶來的“三農”問題
金光集團在云南2750萬畝桉樹速生豐產林基地項目的啟動,依然重復了某些地方發展中的問題。地方財政得雖然到了改善,但是加大了國家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風險。
“三農”問題被中央列為重中之重的問題,也被云南省政府放到首要地位,但在此項目的招商引資中,卻出現了剝奪農民的合法權益,把負擔轉移到農民頭上的問題。雖然,桉樹種植短期會使農民受益,但長期看來,極有可能導致當地部分農民返貧,一些中小企業面臨倒閉,工人下崗,影響社會穩定,使各級政府處在一個進退兩難的境地。
這些問題包括:.
第一,信息不公開,程序不合法
云南省林業廳的報告中指出,由于受政府行為干預的林地、林木流轉,其森林資源有未經具有林業調查規劃資質的單位進行調查,不能確保林權所有者的利益。區劃基地范圍,而且沒有群眾的參與,群眾的權、責、利不清,是否愿意也不清楚。
第二,承包租金過低,損害農民的利益,糾紛頻繁發生
根據2002年9月30日金光集團與云南省政府簽署的備忘錄,金光集團的紙漿林基地按50年每畝40元收取土地承包金(合每年每畝承包費0.8元),42 參與項目建設的群眾普遍認為土地租金偏低,遭到農民的激烈反彈,并因此引發了一些矛盾和糾紛。據《新聞周刊》報道,此類糾紛僅瀾滄縣一個鎮就發生了57起。43
第三,原有林產業受影響,農戶收入下降甚至返貧
金光集團的林漿紙一體化項目,按云南思茅市瀾滄縣林業局的計算,造林任務可令2004年的人均收入增加100元,但隨著當地漿紙廠的日漸擴大規模,當地很多思茅松林將遭遇被采伐的命運——思茅松是可以長久為當地農民們帶來直接財富的樹種。一株思茅松一個月大概可以割五六刀,可以連續割脂20~25年,當地5500多采脂農戶此項的年均收入在7000元左右。 在松樹被砍伐的村子,談起這事,有的農民禁不住哭起來。44
第四,影響企業效益和工人利益
云南省林業廳的一份報告中提到,思茅市的用材林面積實際只有2369.08萬畝。按預計的森林生長量來測算,近期思茅采伐的木材遠遠不能滿足林漿紙一體化項目的需求,極有可能出現因原料供應受限導致企業開工不足。這種情況帶來的后果是要么對現有林采伐,重新營造速生豐產林;要么企業開工不足,工人下崗,生計受影響,影響社會穩定。
第五,收購價格雙軌制,利益再次流失
據《新聞周刊》記者調查,每立方米思茅松的政府收購保護價接近300元,市場價大約為470元左右。如果金光集團在云南省的林基地規劃得以順利實施,僅靠再轉讓林木,協議價與市場價價差一項就可以獲利100多億元。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林權所有者的合法權益受到了侵害。在集體林中,除了股份合作制林場外,商品材采伐指標沒有落實到林權所有者。實際林農只能靠依照林工商和企業制定的林木徑級大小規定,以活立木每立方米40、60、80元三個價格把指標出售給林工商和企業。45
5 結論和要求
結論
綠色和平擔心APP會在中國重復在印度尼西亞的錯誤,不確?沙掷m的原料供給就建立大型的紙漿廠。而APP中國公司似乎正在重蹈覆轍。結果將必然導致APP依賴中國和亞洲其他地區的森林破壞來為滿足其原料供給缺口。綠色和平組織認為,在事態還可以挽救之前就立即采取必要的行動!
綠色和平呼吁采取行動
致中國政府:
綠色和平組織呼吁中央和云南省政府:
l立即停止云南省金光集團2750萬畝桉樹速生豐產林項目,對此項目重新進行評估;
l堅決制止該項目在思茅市大面積皆伐現有天然林來營造原料林的做法,并按照《森林法》第三十九條規定,對該項目實施過程中破壞天然林者進行懲罰;
致APP:
綠色和平組織呼吁金光集團停止對世界范圍內瀕危森林的破壞。為此,金光集團及其下屬的APP紙業公司必須做到:
l停止將天然林轉換為人工林;
l停止皆伐;
l停止所有非法采伐;
l充分尊重本地居民和本地社區的權利。
注釋:
1 Christopher Barr,國際林業研究中心,“APP財政崩潰:印度尼西亞森林的精神傷害及隱憂 ”,亞洲發展會議—3,Bankok,2001年6月12日
2 Fallon, R. “亞洲共同財務和商業戰略:APP有限公司”紐約:哥倫比亞商業學校Chazen國際商務網絡雜志
3 Christopher Barr,國際林業研究中心,“APP財政崩潰:印度尼西亞森林的精神傷害及隱憂 ”,亞洲發展會議—3,Bankok,2001年6月12日
4 Dillon, Chip, and Normal Waite,1998年,APP的智商欺騙——收入能力仍然強勁, Salomon Smith Barney,2003年7月1日
5 APP1999年年度報告,新加坡,2000年5月
6 Fallon, R. “亞洲共同財務和商業戰略:APP有限公司”紐約:哥倫比亞商業學校Chazen國際商務網絡雜志,2003年春
7雅加達郵政(2004年7月12日)“APP希望盡快達成全面債務重組協議”
8 店頭市場 (證券等不通過交易所直接售給顧客的)“產權證券包括沒有在納斯達克,紐約證券交易所或其他證券交易所上市或流通的證券”見www.otcbb.com
9 紐約銀行的網址www.adrbny.com/dr_ownership.jsp?cusip=04516V100 , 2004年9月10日瀏覽
10 Kanematsu公司(2001年4月12日) “最新中期管理計劃”
11 新亞洲頻道 ( 2003年11月13日)“APP美國債權人試圖查封其印度尼西亞的資產”
12 美國進出口銀行,新聞稿(2003年10月29日) “進出口銀行向APP提出的訴訟文件要求收回其1.04億美元”
13 新亞洲頻道 (2004年3月30日) “APP延期重組計劃”
14 紙業之路 (2003年7月9日) “新加坡對APP的秘密犯罪調查”
15 PRNewswire (2004年1月16日) “紐約最高法庭對APP發布新的限制令”
16APP(2004年7月) “APP對世界自然基金會印度尼西亞部非法采伐報告做出的回應”
17世界自然基金會 (2004年7月13日) “對APP回應世界自然基金會報道其涉嫌非法采伐的分析”;世界自然基金會(2004年7月13日)“誰可能有所牽連”
18世界自然基金會印度尼西亞部Tesso Nilo計劃(2004年6月16日) “監督蘇門答臘廖內省非法采伐:2003年8月到2004年4月非法采伐的木材從被提名的Tesso Nilo國家公園運輸到APP的Indah Kiat紙漿和紙張廠”
19世界自然基金會 (2004年7月13日) “世界自然基金會對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APP紙漿廠原材料來源地的關注”
20世界自然基金會(2004年6月8日) “APP印度尼西亞紙漿廠木材消費的合法性——2003年10月”
21 紙業之路 (2004年2月27號) “美國Office Depot停止進口APP通過過度采伐印度尼西亞森林采伐制成的產品”;世界自然基金會,新聞稿(2004年2月20日)“世界自然基金會將APP非法采伐的事實公布給美國紙業零售商”
22 Robin Hood,新聞稿(2004年8月25日) "Robin Wood überzeugt Metro: Handelskonzern will auf Papier aus Regenwaldzerst?rung verzichten"
23 紙業之路 (2004年9月8日) “日本公司聯合抵制APP產品”
24紙業之路 (2004年7月28日) “APP推遲債權人關于債務重組問題的投票”
25美國林紙協會 (2004年7月) “中國的林產品工業補貼” p.51
26 財政時代雜志(2004年6月18日) “選舉對APP的傳奇失去信心:支持債務轉移的債權人的身份充滿神秘感”
27美國林紙協會 (2004年7月) “中國的林產品工業補貼” p.42.
28標準 (2004年2月18日) “APP中國觀望上市”
29紙業之路 (2004年6月2日) “寧波有關部門和APP建立新工廠經營班子”
30紙業之路 (2004年1月21日) “APP中國蓄意收購上海紙張廠”
31紙業之路 (2004年2月26日) “APP中國計劃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32 APP (2004年6月10日) “林漿紙一體化:中國紙業全新轉型” www.app.com.cn/disp_news_single.php?num_id=166
33 財經雜志 (2003年10月23日) “印尼紙業巨頭APP海南重生調查”
34 N. Myers, R. A. Mittermeier, C. G. Mittermeier et al. “優先保護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 《自然》雜志2000, Vol 403: 853-857
35 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概述, Bejing Chinese Forestry Press, 1996. 199~213
36 楊宇明,郝吉明,裴盛基,云南的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見:錢易、郝吉明主編),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336-347
37 云南省林業廳,《關于對金光集團在思茅建設林漿紙一體化項目的情況報告》附件二,2004年7月20日
38 同上
39 新聞周刊(2004年7月12日)“云南森林告危”
40 云南省林業廳,《關于對金光集團在思茅建設林漿紙一體化項目的情況報告》附件二, 2004年7月20日)
41 新聞周刊(2004年7月12日)“云南森林告!
42 云南省林業廳,《關于對金光集團在思茅建設林漿紙一體化項目的情況報告》附件二, 2004年7月20日)
43 新聞周刊(2004年7月12日)“云南森林告!
44 同上
45 云南省林業廳,《關于對金光集團在思茅建設林漿紙一體化項目的情況報告》附件二, 2004年7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