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印后包裝技術得到業界的普遍關注,印后包裝的明天又會向哪個方向發展呢?讓我們從歷史的長河出發,來探討一下。建國后,我國印后包裝工藝可以歸結為進行了三次大變革:
第一次變革:(公元1956年)公私合營制的形成,小作坊式的手工裝訂逐漸開始減少,50年代中期,訂書機出現,形成多種切紙機、鎖線機共存的局面,人們將這一時期定義為從手工到單機的變革期。
第二次變革:(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單機已經無法適應大批量單一品種的印刷,這時出現了紫光生產的起碼聯動生產線,實現了從單機向聯動的變革。
第三次變革:(90年代中期至現在)印后加工工藝實現了一切向國際標準納入;短版活、無線膠裝訂、出書短又急的活明顯增多:書籍質量很多都十分復雜。這就是第三次變革,大批量生產逐漸形成機械化。
第四次變革即將出現:由2004德魯巴展出的印后設備來看,整個印刷界都已經開始關注印后包裝技術的發展。德魯巴展會上展出的許多設備,我國尚沒有。2004年之后,第四次變革即將出現,一臺聯動機只需一兩個人即可實現操作。我們堅信,印后包裝工藝的第四次變革已經來到,讓我們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