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我國造紙工業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勢頭。中國造紙協會理事長錢桂敬說,2003年造紙工業產量、銷售額、利潤實現同步增長,呈現出五個特點:
一是紙和紙板產量增長速度連續幾年明顯高于我國GDP的增長速度。錢桂敬理事長說,2000年-2003年期間,造紙工業產量年均增長1.3%,同期GDP平均增長為8.45%。某個產業的增長速度和GDP增速之比通常稱為該產業的感應度系數,用于分析該產業發展對國民經濟發展的關聯關系,從而判斷該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000年-2003年期間,造紙工業感應度系數平均為1.42,說明造紙工業發展快于國民經濟發展,也說明了造紙工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因此可以說,造紙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非常大的發展空間。紙和紙板及紙制品為消費型的原材料,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將始終保持旺盛的需求,并以高于GDP的增長速度在發展。這是造紙工業有別于其他產業的重要特點,也是發達國家和地區均擁有發達造紙工業的重要原因。
二是造紙產量增速連續幾年高于消費量的增速。錢理事長說,2000年-2003年,紙和紙板產量平均增速為12.55%,而消費量平均增速為10.87%。這一組供求關系的數據說明,造紙工業在滿足市場需求方面邁出了堅實步伐,供給需求矛盾有了很大緩和,大大緩解了進口量的增長。
2000年-2002年,紙和紙板進口年平均增速為3.3%,而2003年增速為-0.35%。消費量需求是真正的市場需求,由于國內生產還不能滿足消費需求,每年需要進口約600萬噸紙和紙板。產量增速高于消費量增速,每年新增產量主要用于“以產頂進”上,這里就有與國外產品競爭優勢比較的問題,同時,個別產品如新聞紙經過這幾年快速發展,產能已經過大,希望引起高度重視。
三是造紙工業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集中速度加快。錢理事長說,從2000年-2003年統計看,東部幾個省市的產量由2000年占總量的69%提高到72.5%;西部地區從7%下降到5.7%;中部從24%下降到21.8%。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沿海省市的市場優勢和進口原料優勢也就是區位優勢應該是一個重要原因。因此中西部地區要認真研究自身的資源優勢和區位比較劣勢,揚長避短,走出一條有中西部發展特點的路子來,加快發展。
四是我國造紙工業對外的依存度逐年加大。錢理事長說,我國造紙原料結構中,木漿比重占21%,其中15個百分點為進口木漿;廢紙漿比重為49%,其中19個百分點為進口廢紙。1995年-2002年,木漿進口量年均增長30.4%,廢紙進口量年均增長33.5%。2003年進口總量達到2199萬噸,用匯超過82億美元。由于進口旺盛,已經造成原料價格大幅上漲,特別是廢紙,去年進口單價上漲23.19%。而目前正在建設的項目中,大多數均以進口廢紙為原料,因此原料約束已經成為我國造紙工業能否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須引起高度重視,及早謀劃對策。在原料方面,我們將堅持不懈地努力提高木漿比重,合理科學地利用非木纖維,適度發展竹、蘆葦和蔗渣制漿,F在國家出臺了林紙一體化規劃,下一步要加大推廣力度,做好進口紙漿和廢紙方面有關工作,找到協調的途徑;加快廢紙回收等標準出臺,提高國內廢紙回收和利用率;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到境外辦木漿廠或進口木材、木片制漿等。
五是我國造紙工業競爭激烈的程度逐年加大。錢理事長說,目前,造紙工業正處于一個高速發展的大好時機,是企業發展的重要關口。影響造紙工業發展的因素,從大的方面看仍然是三個,即原料、資本和環保。當前出現的新情況,如原料、燃料、材料、水、電等漲價已經影響到企業的效益。同時,隨著生產能力的增加,競爭進一步加劇。我國造紙工業與發達國家在勞動生產率上的巨大差距,已使我國人力資本優勢不復存在。企業競爭的本質就是成本競爭,擁有原料資源和成本優勢是未來造紙企業成敗的關鍵。造紙行業的大發展必然帶來大的變動,主要體現在重組和并購,也會引發行業外的資本進入。我們歡迎資本進入,但也要防止將資本進入作為資本運營的手段,對企業包裝后出售盈利。希望造紙企業加緊發展戰略研究,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全面推進企業信息化,提高企業競爭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