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紙業門戶網站
首頁新聞中心商務中心價格行情數據中心紙業搜索紙業社區服務中心
新聞中心首頁
國內 國際 財經 科技 環保 企業 印包 專題 分析 參考 直播 視點 紙業行 圖片
 

中國林紙一體化艱難前行(上)

2004-10-22 中國經濟時報
 

    金秋10月,在海南洋浦開發區,由金光集團麾下亞洲漿紙業有限公司(Asia PulpPaperCo.Ltd.簡稱APP)投資的金海漿紙公司,正在為即將正式投產做著最后的準備。記者看到,在原料區已經儲備了大量木材、木片。據悉,這是中國提出走“林漿紙一體化”之路后,第一個成功上馬、并即將投產的規模最大的林漿紙項目。該項目的投產預示著中國“林紙一體化”將駛入快車道。

    中國提出“林紙一體化”已經有20年了,但前些年,由于林業和造紙業的分離,受行業政策、投資效益、融資渠道、宜林土地供應、速生林生長周期等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林紙一體化一直沒有實質性進展。近年來,國內上馬了一些林紙一體化企業,比如湖南的岳陽紙業、云南的云景林紙等,中國“林紙一體化”開始起步,但由于受政策、資金、技術、體制等方面的制約,“林紙一體化”一直步履蹣跚。

    隨著中國市場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以及中國對紙制品需求的急速放大,中國的林業資源和紙業市場吸引了國際紙業巨頭的目光,印尼的金光集團、日本的王子集團、新加坡的金鷹集團、芬蘭的斯道拉·恩索公司、美國國際造紙公司(IP)等都看好中國的林業資源和紙業市場,紛紛來中國投資,而且投資規模巨大。隨著海南金海漿紙的建成投產,以及一批外資林紙一體化項目的上馬,中國的林紙一體化將進入快速發展期。

    金光集團1992年開始在華投資,1990年代中期開始在中國實施林紙一體化項目。伴隨著金光紙業林漿紙一體化項目在中國的實施,圍繞中國發展“林漿紙一體化”的爭論就從未停息過。既有關于環保排放、生態保護的爭論,也有關于地區資源可持續利用的爭論,還有來自世界頂級紙業投資商的激烈競爭。

    但是我國政府對走“林漿紙一體化”的決心是堅定的,這從由國家發改委編制、國家林業局和國家輕工部門組織實施的《全國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十五”及2010年專項規劃》中就可見一斑。

    林紙結合:

    中國造紙業的必然選擇

    林紙一體化是發達國家林業和造紙業工業合作共同發展的普遍做法,是指林業和紙漿造紙企業以多種形式建設速生豐產原料林基地,并將制漿、造紙、造林、營林、采伐與銷售結合起來,形成良性循環的產業鏈,帶動林業和造紙業發展的一種模式。

    海南金海漿紙公司副總經理藍振廷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說,造紙業和林業關聯性很強,是互為依存、互相促進的關系。但長期以來,中國造紙工業與林業發展分屬不同的部門管理,產業間未能形成有機結合,紙業發展受林業發展制約,林業也沒有實現良性的可持續發展。林紙一體化就是要打破林紙分離的傳統模式,通過資本紐帶和經濟利益將制漿造紙企業與營造造紙林基地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以林促紙、以紙養林、林紙結合的產業格局。

    統計資料顯示,我國造紙業與世界發達國家造紙工業相比差距很大,主要表現在:一是原料結構不合理,木漿比例過低。以2002年為例,我國木漿比重僅為21%,其中國產木漿僅占6%,草漿造紙占很大的比重,而國外造紙工業發達的國家木漿比重高達67%。二是總量不足,產品結構不合理。也以2002年為例,我國進口商品木漿527萬噸,廢紙687萬噸,紙及紙板637萬噸,紙制品24萬噸,用匯70多億美元。三是企業規模小。我國木漿生產企業和造紙企業平均規模只有6萬噸和1.2萬噸。而世界平均規模已分別達到18萬噸和8萬噸。四是技術裝備落后。我國現在的造紙工業水平還處在國外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水平,且科研、開發、制造水平仍比較低。大型制漿與造紙設備幾乎都依賴進口。五是水資源消耗大,環境污染嚴重。2001年造紙工業排放廢水已高達31億噸,占全國工業排放廢水總量的15.4%。化學耗氧量(COD)排放203萬噸,占全國工業COD排放總量的33%,其中草漿生產COD排放又占整個造紙工業排放總量的60%左右。草漿比重的嚴重過高,已經限制了我國造紙工業向規模大型化、產品高檔化、技術裝備現代化、生產清潔化方向發展以及水資源的節約利用。

     鑒于中國造紙業的現狀,國家林業局副局長李育材曾說,我國實施林紙一體化工程有“五個有利于”:一是有利于實現造紙工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二是有利于形成以造紙業為龍頭的產業鏈;三是有利于調控農業種植結構,增加農民收入和就業機會。如果將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與退耕還林、退田還湖和速生豐產林工程建設結合起來,將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辦法;四是有利于改善生態環境。采用高科技手段,大規模營造速生豐產造紙林,并實行輪伐輪作,有利于保護植被;五是有利于節約用水,保護水環境。發展木漿造紙,采用先進的制漿造紙技術、污染治理技術和節水措施,將大大減少水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據了解,國家林漿紙一體化規劃的布局重點在廣東、廣西、福建等沿海地區,搞好現有龍頭企業大中型林紙一體化項目建設的同時,建設3-4個年產化學木漿50萬噸及以上大型林紙一體化項目。

    引進外資:

    打破林紙一體化資金瓶頸

    金光集團海南金華林業公司承擔著為金海漿紙提供原料林的重要職能,該公司林務技發部經理張正元對記者說,林漿紙一體化屬于大產業循環,特別是速生豐產林的營造和生產周期較長,要達到“投入——產出——輪伐——更新再投入”的可持續發展,基本上需要兩個輪伐期(目前短周期闊葉材桉樹、楊樹的輪伐期為6年,松木等針葉材輪伐期為15年),投資收益至少6-15年才能逐步體現。

    速生豐產林是個新興行業,受自然因素的影響較大,且絕大多數造林項目因規模發展要求,面積都在50萬畝以上,按每畝400元的投資估算,投資規模都在2億元以上。速生豐產林投資期長、資金需求量大、風險大,是不受商業銀行青睞的弱質產業。雖然,林業建設可借助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農業銀行的扶持,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速生豐產林項目審批周期長;雖然國家對速生豐產林的造紙企業有貼息指標,但速生豐產林立項困難,近幾年項目落實的貸款資金僅占貼息指標的20%左右。實施“林紙一體化”的資金來源捉襟見肘。

    同時,紙業是中國工業污染的主要產業之一,主要是因為中國傳統造紙業的工藝和技術仍較落后,加上造紙業結構問題,造成相當一部分企業沒有資金和實力進行污染治理。再加上林業與造紙業分離就造成“用材不造林”,林紙分離,大量使用草漿,又規模小,污染失控,超出環境容量,不顧及生態生產力,在其生產過程中排放大量廢水、廢氣、廢渣,對環境造成極大影響。但是,在世界上,隨著各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環境保護的要求越來越高。許多發達國家制訂了嚴格的國家排放標準,生產清潔化已成為世界紙業生產的趨勢。在這種壓力下,近20年來,紙業的清潔生產技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步,發達國家的造紙企業紛紛采用先進的技術,從生產的各個環節入手,實施清潔化生產。如國際上先進的化學木漿生產,多數企業生產每噸紙漿排放的廢水中化學耗氧量(COD)已降到3-5公斤,最低的甚至在3公斤以下,生物耗氧量(BOD)已降到1公斤以下,國外采用最先進的化學熱磨機械漿制漿廢水封閉循環系統已經實現了制漿廢水的零排放。而我國造紙業急需在環保設施上加大投入,利用世界先進技術進行治污。

    目前,中國引進金光紙業在海南的金海漿紙項目,以及即將建設的廣西漿紙項目,其同類指標已領先于世界先進水平,該集團生產的每噸化學木漿排放的廢水中化學耗氧量(COD)只有2.35公斤,生物耗氧量(BOD)只有0.47公斤。

    所以引進國際紙業巨頭,利用外來資本,符合我國林紙產業現狀,也符合我國林紙一體化規劃。

    目前引進的外資林紙一體化項目,都是上百億,甚至幾百億的投資。比如金光集團目前是亞洲最大的造紙企業,金光集團亞洲漿紙有限公司(APP)現擁有20多家制漿造紙公司及200萬公頃的速生林,分布于印尼、中國等地,其“林、漿、紙一條龍”的垂直整合式經營,使公司實現了低成本、高質量的經營目標。目前年生產加工總產能約900余萬噸,為世界紙業十強之一。

    云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車志敏在“貫徹科學發展觀,發展云南林紙生產力”高層研討會上說,中國引進這樣的企業,一是可以利用他們相對成熟的育林經驗,提高育林成活率,加快我國速生豐產林基地建設,既能使荒山披上綠裝,又能從根本上解決木漿原料供應不足的問題;二是可以借助他們的資金和技術實現造紙企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生產,切實改變造紙企業規模偏小、規模不經濟以及產品結構性供需矛盾突出的現狀;第三,通過借鑒金光集團的以循環生產、低耗生產、環保生產為特征的可持續發展經驗,可以徹底解決傳統造紙工業的污染問題。目前,APP在華擁有13家全資或控股的漿紙企業及5家林場,總資產約40億美元,年加工生產能力達240余萬噸,完成造林面積200余萬畝。

    這些世界紙業巨頭既有龐大的資金實力、在國際市場上的融資能力,又有雄厚的技術實力、管理經驗,采用的都是世界一流的先進技術設備和管理,又有豐富的營林經驗。對他們的引進無疑會提升我國林業和造紙企業的整體水平。

 
評論】【推薦】【打印】【關閉

相關報道:
華泰股份(600308)林紙一體化是趨勢
寧夏美利林紙一體化項目獲國家批準
華泰股份擬斥巨資建設林紙一體化項目
美利紙業林紙一體化項目啟動
焦作林紙一體化項目建設進入設備安裝階段
熱點推薦
有證據顯示,該公司目前造林成本遠低于向投資者轉讓價格,所謂億元前期投入也大有水分…
服務中心
會員服務
歡迎投稿
圖片新聞
“萬里大造林”宣傳廣告
 
 
公司簡介 | 本站動態 | 服務條款 | 版權條例 | 免責條款 | 聯系方式 | 公司招聘 | 意見反饋
Copyright @ 2000-2004. JingHua Paper Inform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紙網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