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制漿造紙業“制造出了白紙卻染黑了河水”的狀況可望得到有效改觀。國家環?偩秩涨皩Α把趸鍧嵵茲{工藝”組織的專家評審說,該項目基本做到無廢水廢氣廢渣外排,無超標噪聲和有害物質,符合我國制漿造紙工業走循環經濟、資源充分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據三位發明人之一的李潮旺高級經濟師介紹,新工藝采用“木素自偶氧化”理論,不加堿、不用硫、不用氯,采取氧化溫和漂白法和環境友好型氧系助劑,在20分鐘內將各種原料漂白至75%以上白度。它具有三大競爭優勢:一是整個生產過程無黑液,基本沒有污染。國家允許的COD(水中主要污染物化學耗氧量)排放標準是漂白木漿88公斤/噸,漂白草漿135公斤/噸,而新工藝擠漿原液的COD溶出量僅為18公斤/噸,污水澄清后大部分循環使用,不排放,這就從生產終端控制了污染物的排放。二是節水、節能、節約用工。按我國工業用水定額,生產一噸本色木漿用水170噸,本色草漿190噸;漂白木漿270—300噸,漂白草漿360噸,而新工藝本色木、草漿僅用水3噸,漂白木、草漿僅用水10噸,比目前國際上用水量最少的工藝(用水30噸)仍節水三倍以上。三是原料廣泛。新工藝涵蓋了所有具備纖維含量的植物,包括以前根本不可能制漿的枝椏材、三年以下速生林、玉米高粱秸稈等均可制作本色漿和漂白漿。污水處理的沉淀物和制漿廢渣、樹葉等混合后做基肥,可用來種植桑樹、皇竹草等造紙原料,實現治污、節水、治沙、綠化“農林紙一體化”生態循環經濟產業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