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撰稿 文耀文
中國新聞紙業三足鼎立的局面即將改變。
"黑龍股份(600187)重組成功后,將成為中國造紙行業的龍頭企業,年產新聞紙超過45萬噸。"10月13日,記者從黑龍江方面獲悉,一家造紙業的航母型企業正加緊實施對黑龍股份的重組。該項重組將使黑龍股份現有產能提高一倍,凈利潤增加1億元。
目前,我國新聞紙規模以上企業有11家,其中包括華泰股份(600308)、福建南紙(600163)、江西紙業(600053)、宜賓紙業(600793)、黑龍股份(600187)、石峴紙業(600462)等六家上市公司,到目前為止,僅有華泰股份、福建南紙和黑龍股份的生產能力達到了30萬噸以上,使國內新聞紙業中呈現三足鼎立局面。
重組進行時
據消息人士透露,此番黑龍重組得到了黑龍江方面的大力支持。由于黑龍股份第一大股東黑龍集團公司持股高達70.2%,當地政府有意降低其持股比例,對于公司重組一路綠燈,相關債務剝離工作進展順利。
黑龍股份2004年上半年業績大幅下滑,巨虧1.26億元,成為兩市上半年報的第一只虧損股。
據記者了解,黑龍股份今年生產基本正常,新聞紙供應與去年相比略下降,巨虧的原因在于公司計提了大量的壞帳準備,致使管理費用大幅度增加。
"這正是在為公司重組掃清障礙。"消息人士透露,黑龍重組的最終目的是造就一個新聞紙行業新的龍頭企業,采取股權置換方式,使得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趨向合理。
黑龍股份半年報顯示,截至2004年6月30日,公司關聯企業齊齊哈爾造紙有限公司對上市公司欠款達8.5億元,較上年末增加了5201.7萬元。董事會出于謹慎考慮,對該公司欠款在本報告期內按上年期末余額的10%補提壞帳準備金7514.9萬元。同時半年報顯示,自去年以來,國內新聞紙市場銷售不暢,價格跌落,公司為減少損失自上年末實行了限產政策,致使主營業務盈利能力與上年相比有較大幅度下降。公司報告期內主營業務收入4816.6萬元,同比下降84.64%.公司表示,目前正在進行恢復生產、技術改造及資產重組工作,并積極清理控股股東資金占用問題,但預計1-9月份公司有可能發生虧損。
"新聞紙行業正在復蘇,目前已出現供不應求局面。"中國造紙業協會的副理事長李友元表示,幾年前,隨著電子商務近幾年有取代傳統媒介之勢,北歐及北美的大型造紙廠紛紛減產或停產保價,致使世界新聞紙庫存下跌。而從實際情況看來,報書雜志能被電子商務取代尚言之過早。近兩年,即使新經濟最發達的美國,紙張的消費仍以30%的速度增長?v觀國際新聞紙市場,歐洲每年尚有60萬噸缺口,新聞紙漲價已成為大勢所趨。目前,新聞紙每噸價格已上漲了1000元。中國造紙行業的生產量和消費量現居世界第二位,僅次于美國,但目前我國人均用紙量僅為29公斤,與世界人均56公斤的擁有量還有很大的差距,國內市場還遠遠不能滿足需求。從新聞紙的發展情況來看,隨著報紙更多的深入農村,紙業供應偏緊的局面仍將持續,國產紙均在6200-6400元/噸,新聞造紙業在中國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基金駐扎
引人注目的是,黑龍股份前十大流通股東有三家基金現身,嘉實基金管理公司的兩只基金分別占據了其前十大流通股東的第一和第四位。
邵健作為嘉實增長基金的基金經理,他做夢都沒有想到只占基金凈資產0.29%的個股操作竟讓自己處于輿論的風暴眼中。
嘉實基金第二季度季報顯示,該基金持有100.93萬黑龍股份的流通股,而進行了類似操作的嘉實基金管理公司的另兩只基金——嘉實成長收益、基金泰和則分別持有260.71萬股、82.38萬股,嘉實旗下三只基金共計持倉442.02萬股,占該股流通股本的4.65%,其中嘉實成長在上半年增持115.96萬股,而基金泰和則完全是今年上半年開始介入的。
在黑龍股份巨虧的消息傳出后,輿論指斥嘉實基金介入時正值黑龍股份原第一大流通股東銀河證券殺跌出局,嘉實有莊股接盤之嫌。而事實上,嘉實在黑龍股份卻賺足了銀兩。
"賺錢也挨罵,其中的原由在于黑龍股份的價值被投資者嚴重的低估了。"北京圣亞達投資顧問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師朱勝國表示,隨著新一輪新聞紙業強勁復蘇,黑龍股份及其類似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將彰顯。
盡管持有黑龍股份遭業界質疑,但賺錢才是硬道理。據了解,嘉實增長基金于2003年底買入,2004年2月中旬賣出,目前還是持有100萬股左右,在黑龍股份的投資收益減去浮動虧損后總贏利在500萬元以上。嘉實成長收益和基金泰和的情況也相似,公司在黑龍股份上的投資,總的實現贏利2200萬,目前的浮動虧損900萬元左右,盈虧相抵后的贏利在1300萬元左右。
那么嘉實為何選中了黑龍股份?據嘉實一位基金經理透露,嘉實將所有A股上市公司股票分為三級兩類,三級為:買入級、持有級、賣出級,兩類為短線買入類和無法判斷類。
嘉實的研究報告認為,黑龍股份具備提升估值可能性而被歸入短線買入一類,按照公司的規定,"買入級"、"持有級"和"短線買入類"三種股票構成公司股票池,基金經理有權買進股票池中的股票,只有當購買份額達到一定比例時才需要報公司投資決策委員會審批。
"對于黑龍股份的投資屬于機構投資者常用的類別資產投資。"嘉實那位基金經理認為,中國很多產業的戰略性資產重組正在加速,以一些具備戰略性資產重組潛力的個股構建一個組合,有望在組合層面上控制風險、獲得收益,因而嘉實以少量資產、在較低的價位對這些個股進行了階段性投資,并且對這一類資產的投資是少量的、組合的。
"新聞紙行業并沒有大家想像的那么差,相反它是一個很有機會的行業。"嘉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員徐晨光告訴記者。
按中國造紙協會發布的"中國造紙工業2003年度報告"顯示,2003年全國產量在207萬噸,較2002年增長12%,需求量241萬噸,增長18%,同時由于反傾銷延期,以及國內部分落后新聞紙產能的逐步淘汰,國內新聞紙供應正在趨于緊張,"從供求關系角度看,新聞紙行業供過于求的局面正在發生變化,而拐點很可能就出現在今年上半年。"徐晨光分析,再加上國內造紙行業兩極分化嚴重,戰略性重組已經啟動。
而黑龍股份則是這個行業中一個具有戰略整合價值的企業。從產能上看,黑龍股份在行業排名第四,徐晨光做了一個初步的估算,按照黑龍股份現在的25萬噸新聞紙產能,稅后4500元每噸的銷售價格以及行業平均20%至25%毛利,匹配上正常的管理費用,能帶來利潤在1億至1.4億,折合每股0.3至0.43元。
盡管黑龍股份發布巨虧公告,但是徐晨光認為,實際情況并沒有這么差,1.26億虧損中7000多萬由于計提減持準備。由于黑龍股份上半年開工不足,導致到它的收入大幅度下降,按照嘉實的預計5000多萬的虧損實際上也就是公司半年的費用支出。
至于對黑龍以及此類戰略重組類資產的投資,北京圣亞達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的朱勝國認為,還是取決于對戰略重組資產類的政策環境、推進速度以及黑龍在一批個股里面的相對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