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俞洲
9月17日下午,西安市政府組織的造紙行業污染整治現場會開到了普通農家小院。面對村民生活中受污染的飲用水,楊廣信副市長當場請與會的39名造紙企業老板輪流“品嘗”,并要求他們用心品一品、用嘴嘗一嘗,體會一下老百姓吃的是什么樣的水。(《北京青年報》9月19日)
把污染企業主邀集到農家,請“喝污水”,“自食其果”,楊市長別出心裁的做法,較之籠統地會議宣傳,確實有助于讓他們親身感受到其給社會帶來的巨大危害,體驗群眾日趨惡化的生存環境。然而,“喝污水”教育法究竟能喚回這些排污大戶多少良知,進而產生良好的治污效果,恐怕難以抱過高的期望。
老百姓家的飲用水水質和味道如何,即便不親口一嘗,想來這些排污企業的老板也應該心知肚明。當他們把超過國家規定標準3倍多的污水盡情排放到城市江河之時,不可能不預料到由此造成的污染水源、危害人們生活和健康的惡果。然而,資本的逐利性必然驅使其盡可能地降低治污成本,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正如馬克思所說,為了牟取高額利潤,不法資本甚至連上絞刑架的事都干得出來。在赤裸裸的利益誘惑下,企業家的良知和道德難免扭曲和異化。在此背景下,試圖通過“喝污水”教育,來引發老板們心靈震憾,重尋良知,不免有失天真。盡管在喝污水時他們也會與群眾感同身受,但奢望以此打動其為求利潤不惜瘋狂排污的“冷酷”之心,無異于與虎謀皮,難免落空。
保護環境,治理污染,政府理應承擔起守夜人的職責。對嚴重違法違規的污染企業,需要的是依法處置,而非單純的道德教化。只有讓污染大戶們付出沉重的代價,才能收到立竿見影、“藥到病除”的神效。對類似排放污水超過國家標準數倍的企業主,與“請吃巨額罰單”、“請收關門封條”相比,“請喝污水”在有效喚回從業者的良知和道德上產生的效用,可能是微乎其微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