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紙漿需求量占全球市場的10%。2003年,我國進口紙漿604萬噸,當年我國紙張產量為4200萬噸,需漿約2500萬噸以上,進口漿占總漿量(含草漿)比例為20%以上。紙業專家郭永新告訴記者,中國目前木漿造紙比例僅為21%,604萬噸進口木漿已占我國木漿需求量的70%以上。也就是說,目前我國造紙所需木漿大部分依賴進口,因此,國際紙漿價格的波動對我國紙業有很大影響。 國內漿市影響國際行情
今年國內漿市在走過了第一季度的高坡后,從4月份開始逐漸進入下降通道,4、5月份正當國外漿價還在節節攀升之時,國內人民幣價格已經滯漲,隨后也就逐月下降。7月,漿紙市場進入淡季,銷量、價格雙雙受壓,市場極其清淡,國外供應商不僅在亞洲受挫,而且在歐洲市場也開始走弱。于是8月份對中國的報價,各品種漿都較7月降低了30美元至40美元/噸,但仍無法彌補日益擴大的國內外漿價的倒掛局面。對于紙漿市場的近期走勢,大多數市場人士都表示,國內情況在9月份之前看不到希望,只有過了夏季,造紙廠正常開工,迎來漿紙的傳統旺季,才有可能使漿市穩定或再次調頭向上。
紙漿生產商6月份的提價計劃實施得很不順利,歐洲用戶以減少購買給予堅決的抵制,使漲價方案流產。進入7月份,歐洲部分地區已開始作夏休準備。7月底,大部分歐洲企業都開始了夏休假期,市場人士也紛紛度假,交易清淡,業務減少,紙漿耗用量也有所下降,因此供應商只求能穩定市場,更無提價的奢望。
郭永新說,亞洲地區以中國市場為漿市的風向標,由于近幾個月國內用戶一直減少訂貨量,消耗庫存,因此日、韓等用漿大戶也駐足觀望,減少訂單。6月份,供應商對亞洲地區的提價無功而返。7月份,更有不少供應商為吸引顧客加大了折扣。因此7月頻頻出現低價漿成交業務。但亞洲市場整體狀況還是相當清淡。全球漿市中惟一顯得堅挺的是北美地區,由于美國經濟出現轉暖跡象,紙市開始活躍,需求上升,使一些全木漿紙生產商紛紛推出提價方案。為了抓住這難得的好機會,北美大部分紙廠都推遲夏休假期,開足馬力生產,使紙漿需求進一步上升,對漿市起到了較強的支撐作用。盡管闊葉木漿由于供應偏多,價格受到壓力,但NBSK依然顯得較為堅挺。正因為北美地區需求轉旺,使全球漿價能夠支撐到8月份才有所下跌,供應商希望下一個支撐力來自休假后的歐洲用戶和庫存貽盡的中國客戶。
柔性生產使紙漿價格趨于穩定
去年以來,紙漿價格從300多美元/噸上漲到500多美元/噸。近年來紙漿價格有所回落,供應商、中間商都期望紙漿價格有所上漲,但最終用戶卻十分慎重。
紙業專家郭永新說,漿價問題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從中國市場來講,有買漲不買落的現象。價格下跌,作為大的經銷商來說,因為他們的資金量很大,不敢輕易囤積,即使已經看到是個底部,但是不知何時能漲起來,不敢輕易買貨囤積,時間一長他們受不了,只好靜觀其變。作為最終用戶——企業來講,他們更是十分慎重,尤其是現在,紙機可以生產輕量涂布紙,也可以生產銅版紙;同時,從造紙原料來講,既可以全部用化學漿,也可以用一定量機械漿,還可以用相當數量的廢紙。在漿價上漲時,紙廠可以多用些化學漿和廢紙,少用些化學漿,這種柔性生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平抑漿價的作用。因此,從目前的情況看,漿價回落幅度也不會太大,上漲也十分有限,在目前的價格基礎上,上下波動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郭永新說,目前,國外漿商希望中國紙漿庫存減少后,會有一個大的購買熱潮,把漿價再抬起來。事實上,這種預想并不能代表現實。目前,市場的自我調整能力已經大為增強,柔性生產完全可使這種預想短期內不會出現。實際上,紙漿價格相對穩定,對紙業發展是大有好處的。當前,中國紙業已經成熟了,不會輕易出現購買潮。
同時,國外漿廠一般比較大,一旦開工不可能一下子停下來,所以他們會控制節奏,不會使漿的庫存過大。經銷商因為資金量大,不會輕易進貨囤積。紙廠又很慎重,在漿價波動時,又可以柔性生產,調整化學漿的用量。各種情形集中在一起,決定了漿價在當前一段時間內不會有大的波動。漿價最終決定于需求,大家都很慎重,需求量就會相對穩定,市場的自我調整也平抑了漿價。這一點很重要,誰背離了市場,背離了需求,誰就會受到市場的懲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