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從什么角度看,管理污染企業的負責人也該來喝那碗污水,這不是個簡單的喝污水問題,而是個嚴格的責任問題。
又一條有著流行品質的新聞出籠了!
據9月19日《華商報》報道,數十位西裝革履的老板圍在一個普通的農家小院落里,輪流“品嘗”著幾個大瓷碗中盛裝的“飲品”,他們抿嘴皺眉,表情各異。老板們是西安市造紙企業的39名代表(企業主),喝的是“被污染了的飲用水”!罢埧汀钡氖俏靼彩械囊晃桓笔虚L,目的是整治造紙行業污染。
新聞的字里行間鮮明地流露著記者對副市長此舉的推崇和敬仰。說真的,筆者也是帶著推崇和敬仰之情讀完這條新聞的,誰知碗中水,滴滴皆污染——是啊,這是多好的情景教育啊。不過當看完新聞時,一個問題立刻引起筆者的思考:讓造污企業的負責人來喝這碗污水,難道造污企業是這一切禍害的源頭?
是誰審批允許這些造污企業開動機器的?是誰沒有協調好企業生產和周圍百姓生活的關系?又是誰該直接對老百姓的衛生安全負責?
顯然是這位副市長的部下,管理污染企業的負責人,更應該對污染問題負責,更應該來喝這碗帶著嗆人的油煙味、無法下咽的污水。企業的污染沒有得到有效的治理和遏制,板子當然要打到有關管理部門的頭上。
污染問題不單純是造污企業唯利是圖的產物,而是個復雜的公共問題,涉及到企業、政府和百姓三方的關系。企業為了自身的利潤最大化而制造污染,政府為了稅收和地方經濟的發展不得不容忍一些污染企業的存在,周圍的老百姓有時為了就業生計不得不依賴一些造污企業?墒,污染又嚴重影響到周圍老百姓的健康。
這時候,公共部門的責任就事關重大了,它是企業和周圍老百姓之間的溝通橋梁。或者通過雷厲風行的行動對造污企業進行關停并轉,完全切斷污染源,保護周圍的環境;或者通過對造污企業課以重稅,把征稅收入用于凈化周圍環境;或者協調造污企業和當地居民坐下來談判,企業對周圍受到影響的老百姓進行資金補償,讓他們搬遷到其他地方。
因此,無論從什么角度看,管理污染企業的負責人也該來喝那碗污水,這不是個簡單的喝污水問題,而是個嚴格的責任問題。這點兒小小的觸動不至于改變企業“利潤最大化”的慣性追求,而對相關部門的負責人來講,這碗污水能深刻地榨出他官帽下尸位素餐的“小”來。
東方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