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們對滬深兩市27家造紙行業上市公司的統計,今年上半年造紙行業平均主營業務收入為63825萬元,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52.59%,平均加權每股收益為0.1277元,從基本面看,造紙行業的成長性明顯提高,在反傾銷政策的保護下,有望迎來新一輪發展周期。
從1998年開始,國內造紙工業年產量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良好的成長性為其后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目前我國造紙行業產能增長超過18%,國內紙業產量和消費量分別占世界總量的10%和14%,僅次于美國,且生產量和消費量的年增長幅度都超過兩位數。
據中國造紙協會及有關專家預測,到2005年,中國紙和紙板的消費量將較2003年增長11%,達到5000萬噸,2010年則將高達6800萬噸。到2015年,紙和紙板的總需求量將達8000萬噸以上,紙張的人均消費量將由2001年的29公斤增加到56公斤,超過目前51.8公斤的世界人均消費量。
我們注意到,全球信息化并沒有使紙品的消費量下降,相反世界紙的產量仍以年2%到3%的速度增長,信息科學的發展帶來了對紙的新品種的需求,也令造紙板塊未來發展前景依然值得給予良好的預期。因此,滬深兩市的造紙板塊在今后十多年間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和較多的投資機會。
近期商務部發布2004年第30號公告,公布了該部關于對原產于加拿大、韓國、美國的進口新聞紙所適用的反傾銷措施的期終復審裁定,決定保留原新聞紙反傾銷稅,對造紙行業構成實質性利好。政策規定,自即日起對上述進口新聞紙仍然按照原經貿部1999年第4號公告公布的征稅范圍和稅率,繼續征收反傾銷稅,實施期限為5年。在國家反傾銷措施的保護下,國內同類產品質量明顯得到提高。
目前,代表國內產業申請反傾銷期終復審成功的12家造紙企業,其新聞紙產量之和占全國總產量的7成以上,中國同類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從1998年的54.47%,上升到2002年的67.3%。中國造紙行業協會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經能夠生產每平方米重量45克以上的各種規格的新聞紙,48.8克新聞紙是中國生產的市場主流產品,在質量上已經基本達到國際同類產品的水平,某些主要質量指標,已優于中國反傾銷的個別被調查國。
眾所周知,造紙行業會帶來嚴重的污染,限制了市場對其的投資熱情。但我們注意到,部分上市公司采取延伸產業鏈的方法,向原材料產業滲透,從而獲得了二級市場的青睞。不少公司向速生林等行業滲透,其中華泰股份率先實施“綠色生態紙業發展戰略”,建設70萬畝蘆葦基地和60萬畝速生林基地,從而保證了公司在原料競爭方面與其他造紙業的優勢。而近期上市的岳陽紙業的前景相對而言更為樂觀一些,因為目前公司的原料基本上是自產自用,同時,將募集資金部分用于4萬公頃紙材原料基地建設項目,該項目以洞庭湖“退田還湖,退耕還林”綜合治理為契機,走林紙一體化建設的道路,從根本上解決該公司發展所需要的原材料供應問題。在產業鏈延伸的背景下,滬深兩市的造紙業上市公司也將迎來黃金發展周期,其主營業務收入和凈利潤有望實現良性增長。
上海證券研發中心 彭蘊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