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省政府研究室牽頭,有關專家經過全方位論證,提出本世紀頭20年云南省林紙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充分發揮資源和區位優勢,做大做強林紙產業。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總體要求,高起點、高水平地把云南建成中國最大的林紙一體化基地。
舍我其誰
發展林紙產業,云南天賦優厚。
自然優勢。云南是森林資源大省,擁有森林面積2.6億畝,活立木蓄積量近15億立方米,占全國的1/10,有發展林漿紙基地的巨大空間。全省氣候條件優越,光、熱、水、土要素匹配協調,植物成長條件良好,適宜營造速生豐產林。
產業基礎。林紙一體化是世界造紙業發展的方向,但長期以來,我國林紙產業發展速度十分緩慢,根據國家出臺的《全國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十五”及2010年專項規劃》,全國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具體布局是東南沿海地區、長江中下游有條件地區、黃河淮海地區、東北地區、西南地區,不少造紙大省在林紙一體化方面都是剛剛起步。而云南林紙產業相對其他省份起步較早,以云景林紙股份有限公司為代表的企業積極探索林紙一體化的道路,到目前為止,已擁有原料林基地100萬畝,造林50多萬畝,累計生產木漿25萬噸,先后研究了20多種闊葉樹種,便于永續利用森林資源。
政策優勢。西部大開發戰略的諸多優惠政策為林紙產業吸引資本進入創造了條件。
區位優勢。云南處于東南亞、南亞和中國的交匯處,這一區域擁有30億人口,GDP為2.5萬億美元,為云南林紙產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市場需求。中國已成為紙制品消費大國,中高檔紙制品供不應求,需要大量從國外進口。而云南本地紙制品市場的供需矛盾也十分突出。2003年,云南紙制品需求量約70萬噸,市場制品43余萬噸。高檔紙產量僅為1.41萬噸,占總量的6.2%,消費近5萬噸,市場缺口約3.6萬噸。中低檔用紙生產21.45萬噸,產品供給與需求出現結構性失衡。
瓶頸仍存
企業規模小、缺乏競爭力。這是云南省林紙產業存在的突出問題:云南。玻埃埃衬昴赇N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造紙企業57戶,年生產量近20萬噸,平均每戶企業實際生產量有3500噸左右,還沒有達到全國的1/3。由于平均規模小,競爭力弱,加之產品結構雷同,導致不少企業的經濟效益不佳。
原料供應不足。這是制約云南省林紙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云南有以木材為原料的制漿造紙企業5戶,生產能力20余萬噸,由于原料短缺,每年生產量僅達10多萬噸。
環保和污染問題。據統計資料顯示:全國制漿造紙工業污水排放量約占全國污水排放總量的10%至12%,居第三位;排放的污水中化學耗氧量(COD)約占全國的40至45%,居第一位。云南省造紙工業也存在著同樣尷尬,近年來,云南省的紙及紙制品行業年廢水排放量約3682.1萬噸,占全國排放總量的1.2%。
發展目標
對云南林紙產業紙漿發展規模,專家經過論證繪出如下藍圖:第一方案:到2010年,紙漿發展到151.3萬噸規模。其中,木漿90萬噸,竹漿33.9萬噸,蔗渣漿13.2萬噸,麻漿14.2萬噸。到2020年,紙漿發展到449.4萬噸。
第二方案:在大力引進國內外大型林紙企業、集團的情況下,全。玻埃保澳炅旨埉a業發展規模達538.4萬噸。其中:木漿350萬噸,竹漿161萬噸,蔗渣漿13.2萬噸,麻漿14.2萬噸。2020年紙漿發展規模達1357.4萬噸。
在實施第一方案的同時,積極利用各種有利條件,爭取各方支持,向第二方案提出的目標努力。
全面升級
高起點、高水平把云南省建成國內最大的林紙一體化基地,基礎工作必須全面升級。
首先,建好“第一車間”。對全省林紙基地進行科學規劃,合理布局,規范完善林地林權流轉政策,推動商品林地、林木走向市場。制定優惠政策,鼓勵、支持制漿造紙企業,以獨資、合資、合作股份制等形式,大力發展造紙原料林基地。通過企業自行投資,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把原料林基地建設成為企業的“第一車間”,逐步實現林紙產業用材基地化。
其次,引進戰略合作者,迅速提升云南省林紙產業整體發展水平。
第三,采用先進技術,優化產業增長方式。利用先進技術,促進“第一車間”質量保證,效益提高,為林紙產業規;l展提供充足的后續資源;利用先進工藝,提高產品競爭力,節約資源,降低成本,減少污染;利用先進管理,實現云南省林紙產業經濟規;⒓夹g集成化、資源集約化,促進產品研發,降低單位成本,優化產業增長方式。
第四,采取措施做到生態最好、污染最小。
第五,發揮政策威力促進產業成長。把林紙產業作為新型工業化的重點產業,對紙工業進行結構性調整和產業提升,促進林紙一體化產業快速成長;制定優惠政策,扶持龍頭企業,鼓勵私營企業和社會資本投資林紙產業;爭取國家政策傾斜,保障林紙基地用地;嚴格執行法律法規,保證林紙產業持續發展;完善現有政策,修改完善現行戶籍政策和農轉非政策,保障農民轉為林業工人或脫離土地進入城鎮渠道暢通。(段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