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赤水20萬噸竹漿林紙一體化項目”的配套項目,由省林業廳在赤水、習水、仁懷三縣市組織實施的“3000畝優質雜交竹———撐綠竹豐產栽培示范項目”取得全面成功,不僅為項目區建設原料竹基地促進農民增收奠定了基礎,而且為赤水河沿岸生態建設找到了一個優良綠化品種。
8月16日記者在習水縣習酒鎮甕坪村撐綠竹示范基地看到,荒坡上一叢叢撐綠竹生長茂盛,長勢喜人,有的已封行成林。村干部王習武告訴記者,撐綠竹比本地竹生長快得多,去年三月種下60厘米長的一段竹種,到現在已長成一大蓬竹,每蓬發出10來株雞蛋粗的大竹。兩個村共種了800畝,村民們說從未見過長得這么好的竹子,都想擴大種植。紙漿廠也來人調查產竹情況,并答應幫助村民擴大面積,這更增強了他們的信心。 據20萬噸紙漿項目實施單位赤天化紙業公司負責人介紹,該項目總投資31億元,目前已完成1億多元的基礎設施建設,到2007年投產后,需竹量為每年80萬噸。在原料基地的建設中,他們也看中了撐綠竹的速生豐產特性,并作為主推品種,正和赤水、習水、仁懷商談共建基地事宜。若按每噸原料竹收購價300元、每畝產竹2噸計,農民可從每畝種竹荒地上增收600元,而且可以永續利用。 在仁懷縣二合鎮向陽村,記者看到赤水河岸邊上的一座荒山上種滿了撐綠竹,去年的黃土坡如今滿山披綠裝。據遵義市林業局科技推廣站站長鄭楚梅介紹,遵義市委市政府不僅把撐綠竹作為農民增收的一項措施,而且還把它作為生態綠化建設的首選品種在赤水河流域大力推廣,打造300里竹廊,建起綠色通道,著力塑造赤水、習水、仁懷長征文化、生態旅游精品線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