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業專家顧民達說,用廢紙造紙成本低,節電、節水,同時減少污染。我國對進口廢紙的需求,從1999年的250萬噸激增到去年的1000萬噸,進口廢紙的價格也從每噸500多元漲到1400元。目前,國內廢紙的質量已大為提高,回收國內廢紙已成為發展我國造紙工業的大事,應列入政府部門的議事日程,全民動員,回收廢紙。
顧民達說,去年澳大利亞所用新聞紙72萬噸,其中有53萬噸得以回收,回收率高達73.5%,從而使澳大利亞成為全球新聞紙回收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澳大利亞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績,答案就是一條:全民動員,全民參與。
早在1990年,澳大利亞主要報紙及雜志的出版商便一起組建了一個鼓勵新聞紙可持續性回收再利用的全國性協會,這個組織也就是現今的澳大利亞國家出版環境局。歷史數據顯示,澳大利亞國家出版環境局在各級相關政府組織、環保組織、新聞紙生產廠家、媒體和普通大眾的廣泛支持下,已經成功地將該國新聞紙平均回收率從1990年的28%提升到去年的73.5%以上。
歷史追溯到1991年,由澳大利亞主要新聞紙生產商及報紙雜志的出版機構共同組建的新聞紙生產商和出版商集團,在澳大利亞與新西蘭環境保護協會的支持下,分別與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及該國各州政府簽訂了新聞紙產業減廢合約,最近一次續簽的合約有效期也將持續到2005年。
此外,澳大利亞支持新聞紙回收的報紙及雜志每年同聯邦及各州政府總計免費提供價值超過100萬澳元的版面公益廣告,并且還通過額外的公益廣告和傳媒教育等方式,開展各平面媒體自己的新聞紙回收再利用的知識普及與公眾宣傳活動。澳大利亞新聞紙回收的成功必然離不開一般企業及普通百姓的鼎立支持。實際上,在澳大利亞的各行各業,絕大多數企業實體都把回收紙作為“綠色辦公”中最基本的一點,他們有專設的廢紙回收箱,甚至有些單位連普通復印紙和一般新聞紙也進行分類回收。
如澳洲航空公司在其國內航線所涉及的主要機場候機樓的登機口經常會擺放著一些帶有該公司標志的報紙專用回收箱,其目的就在于鼓勵并方便乘客將閱讀過的報紙、雜志或其他新聞紙類出版物進行回收。由此可見該國企業對新聞紙回收再利用的大力支持以及為此用心良苦而做出的貢獻。
對于生活在澳大利亞的一般大眾來講,將報紙、雜志及其他新聞紙印刷品分類存放并回收似乎已經成為他們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件事。然而,這一切的背后卻飽含著完善的環;A教育和來自于媒體、企業實體、環保組織及政府部門的日常宣傳。
顧民達說,1990年,日本的廢紙回收率為50%,與其它國家相比,回收率高。問題是紙類逐年巨量生產。日本制紙聯合會計劃用5年時間,讓回收利用率達到55%,于是開始推動“紙類回收五五運動”,目標是增加5%的回收率,同樣收到很好的效果。目前日本的廢紙回收率達到65%。
看來,廢紙回收工作必須政府部門出面,全民動員,全民參與。要長期、持久地進行宣傳,逐步深入人心,變成每個公民的自覺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