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以來,國際木漿、廢紙等造紙原料價格的上漲,已使我國造紙企業感到明顯壓力,一些企業已經出現虧損。
木漿價格今后走勢如何,已成為造紙行業關注的重點。對此,記者走訪了有關專家。專家認為,我國已成為世界上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紙品消費國,各類紙和紙制品消費量占世界消費總量的14%;同時我國又是森林資源匱乏的國家,據預測,明年我國紙業將有1000萬噸紙漿需求缺口,大量造紙原料必須依賴進口。因此,國際紙漿、廢紙等造紙原料的價格,將對我國紙業產生巨大影響。
但從國際市場角度看,紙漿需求除中國外,并沒有大的增長,紙漿供應也沒有大的缺口,因此——
我國漿紙業的癥結所在
據中國造紙協會秘書長趙偉介紹,目前世界上紙和紙板大約各有1/3的產能分別集中在歐洲、北美和亞洲。但是紙漿和廢紙等纖維原料的總產能目前為5010萬噸,其中漂白針葉木漿約2150萬噸,漂白闊葉木漿2120萬噸,未漂化學漿260萬噸,漂白機械漿330萬噸。商品紙漿的主要出口國有加拿大、德國、意大利、韓國、日本、法國、英國。但是,有許多商品紙漿的出口國也是商品紙漿的進口國。根據統計,2002年世界紙漿的凈貿易量(進出口之差)只有商品紙漿的一半,為2500萬噸。
近年來,我國紙和紙板產量持繼增長,到2010年,我國紙和紙板的產量將達到6000萬噸,但中國造紙業仍然存在著不少癥結,如原料結構不合理,木漿比重過低;總量不足,產品結構不合理;企業規模小技術裝備落后,水資源消耗大等問題。
要解決我國造紙原料不合理、木漿比重過低的狀況,出路在于林紙一體化。趙偉說,“十五”期間,我國將新增制漿生產能力280萬噸(木漿能力210萬噸,竹漿能力70萬噸),造紙生產能力330萬噸,造紙林基地200萬公頃(木材基地176萬公頃,竹材基地24萬公頃)。屆時木漿新增產量180萬噸,國產木漿比重達到10%,比2000年提高3個百分點;竹漿60萬噸;紙及紙板300萬噸;基地可產木材1000多萬立方米、竹材400多萬噸,實現造紙工業用材由靠商品材供應向造紙林基地供應的逐步過渡。
“十一五”期間,在2005年末的基礎上,新增制漿生產能力為555萬噸(木漿能力435萬噸,竹漿能力120萬噸),造紙生產能力560萬噸,造紙林基地300萬公頃(木材基地264萬公頃,竹材基地36萬公頃)。屆時木漿新增產量370萬噸,國產木漿比重達到15%,比2005年提高5個百分點;竹漿100萬噸;紙及紙板500萬噸;基地可產木材2500萬立方米、竹材800萬噸,實現造紙工業用材主要依靠造紙林基地供應。
2010年以后,待基地全部進入輪伐期,造紙林基地年產木材穩定在5600萬立方米以上,竹材在1350萬噸以上。依靠基地供應原料可配套建設制漿能力1760萬噸,其中木漿能力為1365萬噸,竹漿能力為395萬噸?膳涮捉ㄔO高檔紙及紙板生產能力1850萬噸。屆時我國造紙工業結構將得到有效的調整,耗水明顯降低,環境污染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競爭力增強。
據了解,我國紙業一批紙漿項目已確定,APP海南金海紙漿60萬噸項目,將于2004年三季度投產;貴州赤天化20萬噸竹漿項目將于2005年投產;泉林紙業50萬噸紙漿項目;廣西柳州柳江紙廠20萬噸竹漿項目;April山東日照漿廠100萬噸木漿擴建項目;April新會100萬噸制漿項目等。
記者獲悉,湛江70萬噸木漿項目近日已通過國務院正式批準,整個項目總投資94億元,為中外合資建設,合資公司股東分別是中國高新投資集團公司、廣東粵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和芬歐匯川集團公司。
制約國內紙漿價格的因素
我國自2003年夏季以來,紙漿市場價格,尤其是漂針漿價格在經歷了非典時期的混亂和低迷后,開始逐步回升,并于2004年春節前后出現了驟升的局面。當前國內美加漿現貨價格已達到每噸5500至5600元的價位,智利銀星漿已達到每噸5500元。與此同時,國內漂闊漿市場由于供應相對充足,總體價格相對穩定,與漂針漿的價格差距不斷拉大,并受漂針漿帶動而呈漲勢。
紙漿價格決定于供求關系。從國際市場看,紙漿需求沒有大的增長,因此決定紙漿價格不會有大的提升。中國市場雖然需求增長,但不可能改變紙漿價格的總趨勢。
紙業專家郭永新說,自去年春天非典發生以來,國內造紙廠及主要供應商出于對當時經濟環境的擔憂及對后期發展情況的不明朗判斷,紛紛減少了各自手中的庫存及后期訂貨,從而造成當時市場價格的快速下滑及期貨訂單的減少。在非典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國內造紙行業對木漿的需求開始回升,國民經濟步入高速發展軌道,新增需求增加,而國內現貨一時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市場價格不斷上漲,此時的漿價也已達到幾年來的高位。部分國內貿易商及工廠基于風險考慮不敢輕易訂貨,而外方供應數量也沒有明顯增加,從而形成國內紙漿價格不斷上揚的局面。
從國際方面看,自去年以來,美元匯率不斷下降,加拿大元、歐元匯率相對堅挺,從而使得美元價格不得不連續上調;國際能源價格、運費價格不斷上調,美國經濟也擺脫疲軟,逐漸步入正規,需求增加,而同期市場供應能力并沒有明顯增加。所以上述因素也導致紙漿美元價格的不斷上揚。
從國內造紙業的歷史規律看,幾乎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律,即“十年一波大行情,五年一波小行情”。如1995年至1996年,漿價、紙價均曾有過一次狂漲,當時漿價甚至達到每噸10000元人民幣;而1999年至2000年,漿價也曾沖高到每噸7000元人民幣以上的價位;進入2003年至2004年后,紙漿市場價格有可能因歷史規律而進入新的一輪好行情。
郭永新說,從當前市場講,有以下幾個因素可能對未來紙漿市場的走勢產生影響:
一是紙價能否同步上漲。國內成品紙價格已經長期處于低位,此次因漿價上漲,各品種成品紙均已實現不同程度的調漲,其中以高檔紙最為明顯。紙漿畢竟是造紙業的主要原料,漿紙互動,才能形成齊頭并進的良好局面。
二是外方報盤情況及供應量。當前價格的不斷提升,除了國內市場的因素外,也有外方成功控制產量及出貨量、維持市場平衡的功勞。只有供需平衡,才能維持市場的健康發展。
三是國內紙廠需求變化。隨著漿價逐步走高,國內眾多中小造紙企業將由于成本因素不得不考慮其它代替原料,如國產漿及草漿等。所以一旦漿價漲勢嚴重脫離紙價,造成需求銳減,則價格將難以得到有力支撐。
四是后期港口到貨。中國是典型的現貨市場,而后期(一二個月內)港口到貨的數量則將直接決定屆時的市場價格。如果后期港口出現大量且集中到貨的局面,則市場價格面臨風險。
五是各供應商心態及策略。雖然中國進口漿的貨源國很多,但也相對集中在一些確定的公司(漿廠)手中。這些公司均有操縱或影響某一市場的能力,比如加拿大月亮、智利銀星、俄羅斯伊利姆、印尼小葉、巴西克魯茲等,一旦其中某家因個別因素采取了令人意外的市場策略,也將造成紙漿市場波動。
供求關系決定紙漿價格
國內市場需求和產能的增長促使我國進口木漿連年增長。以廣東口岸為例,據海關統計,今年1-5月廣東口岸進口木漿42.6萬噸,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30%,價值2億美元,增長46.9%。
隨著今年以來國際木漿市場價格的上漲,1-5月廣東口岸木漿進口平均價格達到每噸467.1美元,比去年同期上漲13.1%;進口平均單價自2月份以來持續攀升,2月份進口價格為441.8美元/噸,到5月份達497.6美元/噸。
木漿進口數量和價格大幅度增長的主要原因,一是今年以來,多家主要木漿國際供應商陸續提高木漿市場報價;二是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紙品消費國,各類紙紙制品消費量占世界消費總量的14%,同時我國又是森林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家,據預測,我國造紙業到2005年存在約1000萬噸紙漿需求缺口,大量造紙原料必須依賴進口;三是我國連續6年的木漿進口零關稅政策吸引了國際造紙業向我國轉移,導致紙漿需求劇增。在需求和產能的同時帶動下,我國木漿進口將持續增長。
世界上的主要紙漿出口國如巴西、芬蘭、智利、印度尼西亞,都是用種植速生豐產林的辦法來解決造紙用木的。這些國家的大型制漿造紙企業,絕大多數在建廠前就著手營造自己的原料人工林了。這種“林紙一體化”的做法,如果能在我國得到推廣和應用,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目前木漿短缺的局面。
紙業專家顧民達說,要從根本上解決木漿進口受制于人的局面,只能加快林紙一體化的步伐,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營造自己的原料人工林,力爭通過10年時間,建設速生豐產造紙林基地500萬公頃,新增木漿產量550萬噸,將國產木漿比重從目前的6%提高到15%。
目前,從國際市場看,紙漿并沒有大的需求,因此決定紙漿價格不可能有大的增長,這是供求關系所決定的。當前國際紙業重視回收廢紙的利用,因此對木漿的需求有所減少;同時,目前生產高檔紙也有轉向機械漿的趨勢,為了降低成本,也開始大量利用回收廢紙,因此,對木漿的需求并不太大,木漿價格不可能出現1995年那樣的暴漲。
當前,國內紙漿價格上漲,也帶來草漿價格的上漲,實際上屬于“水漲船高”。國內造紙企業應該把握大的趨勢,不必驚慌失措。現在一些大紙廠出現資金緊缺的問題,實際上并不是完全由于紙漿價格上漲所致。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國家宏觀調整,銀行為了收緊銀根,收回了下面支行的信貨權力,因此,不少企業投資的資金鏈斷了,一些項目被迫停下來。
專家認為,要削減紙漿進口價格上揚帶來的壓力,我國企業應采取多元化及訂立長期合同等采購方式,合理調整進口區域結構,增加自南美等非傳統區域的進口量,以有效規避和減輕國際紙漿價格快速上漲帶來的不利影響。
當市場風險達到一定程度時,必然出現大浪淘沙的局面,許多中小工廠及中小貿易商將因為自身抵抗風險的能力有限,或者貨源問題而陸續出局,剩下的將是大廠(用戶)和大公司(供應商)建立合作的局面。而作為一個具備一定規模的紙漿用戶,在市場緊張時與相對實力較強的公司密切聯系,才是保證自身用量、避免供應鏈中斷的最佳方案。
當前國內經營紙漿的公司眾多,但規模、實力達到一定規模(年經營30萬噸以上)的公司屈指可數,且各公司各有千秋,所經營的品牌差異較大。作為紙漿用戶,應當選擇自己最必需的品牌供應商建立密切聯系,以保證用量;同時密切關注市場動態,正確分析市場走勢,以減少市場風險,實現最大利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