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紙業門戶網站
首頁新聞中心商務中心價格行情數據中心紙業搜索紙業社區服務中心
新聞中心首頁
國內 國際 財經 環保 企業 印包 專題 分析 參考 直播 視點 紙業行 圖片
 

以木代草:中國紙業的下一步

2004-07-19 經濟參考報
 

    6月30日,中國商務部發布了2004年的第30號公告,決定對從原產于加拿大、韓國、美國的新聞紙進口繼續征收反傾銷稅,期限為5年,這標志著我國自1997年起實行的新聞紙反傾銷措施將延續至2009年,中國紙業由此再次獲得了生存和發展的寶貴良機。

    記者日前從中國造紙行業協會得知,從1998年起,中國造紙工業的年產量就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產能增長更是超過80%,同時產品質量也明顯提高。但伴隨著高速增長的,卻是國內紙業污染治理水平和公眾認可程度的“雙下降”。專家預言:能否找到與環境保護相平衡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將成為決定中國紙業未來之路的關鍵。

    制造出白紙卻染黑了河水

    山東晨鳴紙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目前生產規模最大的造紙企業之一,其總部位于山東省壽光市,是當地的絕對支柱企業。壽光市財政收入的40%來自晨鳴紙業,最高時曾達到過60%,當地人語:“能在晨鳴上班都得托‘關系’”。然而,《證券市場周刊》近期的文章《晨鳴紙業:50公里外另辟“污”徑》,由于披露晨鳴紙業涉嫌轉移排水口、遮掩污染環境的事實,而將這家資產總額達102億元的上市公司再次推到了污染環境的風口浪尖!俺盔Q事件”一經報道,人們紛紛表示驚訝:一家如此大規模的造紙企業,在治污方面竟也如此馬虎敷衍。

    長期以來,造紙業在人們印象中,就一直背負著“嚴重污染環境”的惡名,只不過大多數在前面都要加個“小”字——“小造紙”。所謂“小造紙”,一般是指年產量1萬噸以下的造紙企業,這些企業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迅速發展,在其鼎盛時期全國竟有一萬多家,而現在,“小造紙”的數量雖有所回落,但仍在全國3500多家造紙企業中占有90%以上的席位。

    在關于江河污染的新聞報道中,我們發現,“小造紙”與“小化工”、“小皮革”等“幾小”一起,成為了曝光次數最為頻繁的詞語。在人們心目中,“小造紙”成了污染環境的“主力軍”。



小造紙廠的污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入了河流中

    這樣的說法并沒有冤枉“小造紙”。由于工藝相對簡單,而且投資少原料足,市場大見效快,“小造紙”很容易就能成為地方的利稅大戶。但也正是由于其工藝簡單、設備落后,再加之缺乏污水治理設備,含有高濃度化學污染物的污水往往從“小造紙”的后門直接排入了當地河流湖泊,“小造紙”也因此而成為當地的污染大戶。據調查,大多數中小紙廠排放的污水,其COD(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指標一般都超出國家標準的3倍以上,僅河南300多家造紙企業的年廢水排放量就占到了全省工業廢水排放量的34.5%。

    由于我國大部分的紙張都是出自中小造紙廠,因此有人稱,中國的造紙業是“制造出白紙卻染黑了河水!钡舜蔚摹俺盔Q事件”卻令人們感到迷惑,為什么如此大規模的造紙企業最終也難以躲避環境污染的指責呢?

    草漿紙——造紙污染的罪魁禍首

    國內著名的紙業專家、南京林業大學教授李忠正,在談到造紙業污染的問題時認為,“對于造紙業,原料結構的狀況對整個行業的影響之大是其它行業難以相信的。原料結構不僅影響產品品種檔次和質量,還影響著企業的建設規模、裝備水平以及環境污染的治理和勞動生產率。”

    據了解,當今中國紙業的主要污染源是草類制漿和漂白工程中排放的廢液,特別是以草類為原料在制漿過程中產生的草漿黑液污染性最強,如今草漿黑液已成為污染環境的首犯。然而目前業內公認,草漿黑液的處理技術在世界范圍內還未完全解決,特別是中小規模的造紙企業在這方面更有欠缺?梢哉f,以草漿為原料的中小造紙廠,生產即代表著污染。

    歷史上中國紙業政策的“草木之爭”,造成目前國內大多數企業,都是以草漿作為造紙原料。雖然草漿在我國紙業原料結構中的比例逐年下降,但2003年仍占到了49%。這些使用草漿的紙廠主要分布在我國華北、華東、華南等平原地區,由于林木缺乏,使用草漿幾乎成為了唯一選擇,而污水對環境的損害也幾乎成為了這種選擇的唯一結果。

    此外,由于草類纖維原料運輸半徑比木材小,因而草漿廠的規模都不可能很大,其技術裝備水平相對于大規模的木漿生產相差了幾十年。這也正是造成我國“小造紙”遍地、“大造紙”難覓的原因。據了解,目前我國最大的草漿生產線年產也只有10萬噸,而絕大多數草漿生產線的年產規模則只有1萬到3萬噸,而草漿廠的污染治理水平與其規模有很大關系。

    近10年來,我國的紙產量與國民經濟發展一樣增長很快,從1990年的1443萬噸增加到2003年的4200萬噸,增長了2.9倍,年平均增長率為14.96%,并從2001年開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產紙國,也是世界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

    雖然草漿紙的比例在不斷下降,但其總量卻依然是在逐漸增加的。據2002年中國環境年報公布的數據顯示,紙業的排水量為35.3億立方米,占全國工業總排水量的18.2%,COD排放量287.7萬噸,依然占全國總排放量的40.8%。

    另外,草漿紙在制作時還要消耗大量的水資源。由于目前中國紙業正在向部分地區集中,逐步形成產業集群的格局,這就易形成水資源短缺的問題,特別是在缺水的北方地區。例如山東,造紙工業用水約占全省的47%,2003年耗水為4.3億立方米。山東省水資源嚴重短缺,人均占有水資源344立方米,僅占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6。山東造紙業要持續發展,制約的最主要因素是水資源短缺。

    以木代草才是出路

    目前在世界上,木材占造紙原料的93%以上。現在世界上主要造紙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日本、瑞典、芬蘭等,幾乎全部用木材纖維造紙。之所以廣泛采用木材造紙,正是因為木材更適合現代造紙工業對生產規模、技術要求、產品質量和環境保護的各項要求。

    在造紙工業的歷史上,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際上,都存在造紙原料“草木之爭”的經歷,然而最終,人們還是確定木材更適合現代造紙工業的原料。

    李忠正認為,選擇木材作為造紙原料,可以擴大企業規模,提高產品品質,而且在控制治理污染方面目前也有成熟的工藝。同時,用木材作為原料也可以促使產業向循環經濟方向發展。

    李忠正進一步指出,紙業已成為世界木材的最大用戶。據統計,造紙用材為世界工業用材的27%,每年消耗7億至8億立方米,需要砍伐幾千萬公頃林地。許多年前,有人曾擔心紙業是否會成為破壞全球生態系統的罪魁禍首。但是多年來世界紙業的發展證明,紙業不但沒有破壞生態,而且還促進了林業的生態建設。紙業把林業基地建設作為自己生存的重要條件,形成循環經濟是當代紙業的一條成功經驗和發展模式。這一點,已從北歐、北美的紙業較為集中的國家產業發展中得到印證。由此可見,提高木材在紙業原料結構中的比例,實行“林紙一體化”的企業模式,是解決紙業環境困局的出路。

    所謂“林紙一體化”,其實質就是投資一體化和經營一體化,也就是說,林地紙廠既同屬一個投資主體也同屬一個經營主體。林紙一體化問題在我國已經論證了二十多年,這二十多年來的進展相當緩慢。2001年,國家發布了《關于加快造紙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的若干意見》后,林紙一體化才開始加快發展。

    目前在我國,林紙一體化仍大多停留在探索階段,僅有少數幾個企業進入了實質階段。與晨鳴紙業同為全國造紙生產規模最大企業之一的金東紙業(江蘇)有限公司,在迄今為止的實踐中取得了公認的成果,其木材制漿生產也初具規模,其形成的“金東模式”值得研究。

    不易克隆的“金東模式”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工業與環境協調發展高峰論壇”上獲悉,金東紙業已完全實現了“清潔生產”及“零排放”的環保要求。金東紙業總經理吳省芳向記者介紹說,金東建廠7年來,共投入9億元用于環保設施工程,各項指標現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從他提供的資料來看,2003年金東噸紙耗水僅10.73噸,為國家標準的17.9%,廢水治理甚至可以生態養魚,并用于公司的消防、道路清潔、綠化灌溉等,年節水5912萬噸。并且,廢水產生的污泥可通過鍋爐燃燒發電,廢氣回收處理后制作造紙填料,實行了生產零排放。

    金東紙業之所以能夠做到“零排放”,其大股東金光集團的力量不可忽視。據悉,金東紙業有限公司是由金光集團所屬的亞洲漿紙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APP)與鎮江當地企業共同投資建立的企業。金光集團APP是亞洲著名的大型制漿造紙企業,總資產達100多億美元,雄厚的財力和先進的技術保障了金東紙業的治污水平。

    此外,金光集團APP在印尼已實行了30多年的林漿紙一體化模式,累計已造林640萬畝,金東紙業將這種模式逐步在中國應用,使得其主要原料均為木材制漿。木漿造紙不但保證了企業的生產規模和產品質量,更重要的是使金東在環保方面事半功倍。

    必須看到,金東紙業在企業發展與環境協調方面確實走在了中國紙業的前面,但“金東模式”確實不易克隆。因為對于金東紙業目前所取得的成績來說,金光集團APP的因素往往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無論是林紙一體化的成熟模式,還是較高的生產技術、環保水平,均來自于對金光集團APP海外成果的移植。所以與其說是中國其它企業水平的落后,還不如說是跨國公司在中國拓展實力的先進。

    突破環保困局難在哪里?

    業內人士大多承認,在中國推行以木代草的林紙一體化模式還有一定的難度,而且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紙業還都不能離開草類原料,因此,隨著中國紙漿生產總量的增加,草漿生產量不但不會減少,反而還會有所增加。就此,政府應加大對草類纖維制漿清潔生產技術研究的支持力度,如果能夠解決這個世界難題,將會大大提高中國目前造紙業的治污能力。



世界最大的紙漿生產線在海南加緊建設中,該生產線投產后將大大緩解我國紙漿制品大量依賴進口的現狀

    華頓綜合經濟研究所所長沈晗耀認為,政府目前的環保法規和產業政策中,并沒有充分發揮經濟杠桿的作用。如果讓造成污染的企業在經濟上付出代價,那么就會提高其產品的生產成本,從而自動失去市場競爭力。除此以外,政府還要對優秀企業給予一定的獎勵和政策傾斜,以增強企業提高環保水平的積極性。比如日本王子集團在江蘇南通投資造紙業,其可行性報告將噸紙水耗定為20噸。有專家指出,金東紙業噸紙水耗已經達到了10噸以下,以日本王子集團的實力,完全可以將噸紙水耗控制在20噸甚至15噸以下。但是王子集團反駁的理由卻是,中國造紙業的國家標準是60噸,他們定為20噸已經遠遠高于國家標準了。可見只罰不獎只能產生達標企業,很難產生優秀企業。

    李忠正指出,中國環境法規的不健全還表現在缺乏地方法規。由于各地區的環境狀況、可承受污染負荷能力有很大差別,因此執行統一的標準,顯然是不盡合理的。另外,由于造紙業已成為很多地方的支柱產業,因此對紙業的環境執法,多少還要受到地方保護主義的沖擊,由于這一現象多發生在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因此政府往往對地方財政重要來源——造紙企業的環境污染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使得國家的法律法規往往流于形式。(勾曉峰文  金敏 攝)

 
評論】【推薦】【打印】【關閉

相關報道:
草木之爭——造紙原料的歷史變遷
湛江70萬噸木漿項目通過國務院正式批準
國際紙業下屬公司生產涂布磨木漿白紙
市場需求大 武漢晨鳴改產全木漿膠版紙
韶關60萬噸木漿工程環境影響接受國家評估
福建木材造紙工業的現狀及前景展望
云景林紙成為我國最大木漿生產企業
熱點推薦
關鍵時刻,政府一紙文件打破了*ST江紙三年的重組僵局。2004年6月12日,南昌市政府發布162號文件,同意由江中集團對江紙股份進行重組……
服務中心
會員服務
歡迎投稿
圖片新聞
世界最大的紙漿生產線在海南加緊建設中,該生產線投產后將大大緩解我國紙漿制品大量依賴進口的現狀
 
 
公司簡介 | 本站動態 | 服務條款 | 版權條例 | 免責條款 | 聯系方式 | 公司招聘 | 意見反饋
Copyright @ 2000-2004. JingHua Paper Inform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紙網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